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大革命初期的商民协会与商民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兆红 《文史哲》2005,1(6):77-84
在19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中,广大中小商人参加商民协会,开展商民运动,与工人农民一道为北伐的胜利和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商民运动以广州为嚆矢,1926年前主要发生在广东。初创时期的商民运动巩固了广东革命政权,使广东成为国民革命的大本营与北伐的根据地。国民党“二大”通过的《商民运动决议案》,是商民运动的纲领和指导方略,确定了商民在国民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后,广东商民协会和商民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向全国蔓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民运动的阶段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兆红 《学术研究》2007,(1):106-112
商民运动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颇具阶段性。1926年前商民运动主要发生在广东,随着国民党“二大”《商民运动决议案》的颁布,以商民协会为依托的商民运动,始由广东一隅逐渐随着北伐进程推向全国。大革命时期,商民运动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由广东迅速发展到两湖及长江流域,兴起了大革命史上中国商民运动的高潮。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事变的发生,宁汉合流,商民运动渐趋衰亡。探讨商民运动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于了解军政到训政过渡期国民党中央对于民众运动的方针政策和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推行商民运动的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英 《江汉论坛》2004,(7):92-97
1926年国民党“二大”通过的《商民运动决议案》,制定了国民党推行商民运动的方略,在此之后的商民运动进入渐进发展时期。国民党推行商民运动方略的制定,体现了当时国民党在重视农工运动的同时,也开始真正重视商民运动,反映出国民党急切期盼扩大国民革命阶级基础的愿望,与以往相比较这应该说是一种进步。但国民党的商民运动方略也表现出过于偏激和简单化的趋向,特别是对商会、商团的定性以及以商民协会取代商会的政策脱离实际,不仅影响了商民运动的发展,也给后来的国民党政府带来了一系列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王全营、曾广兴、黄明鉴编写的《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1989年6月已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阐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专著。 《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以下简称农运史)全书共分七章,近二十万字,全书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大革命为主线,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北伐前后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全貌。 该书的第一特色是立意正确、注重史论结合。党对农民问题的了解,有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党的“一大”对于农民问题是没有认识的,“二大”提出了农民问题,但多是从人口众多的问题认识农民的重要性;“三大”正式提出和讨论了农民问题,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问题的决议案,认为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应作为党在今后中心工作之一;中共“四大”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大会通过了《对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但不足之处是没有提出土地问题。之后,毛泽东同志1927年3月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集中了党内的正确意见,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该书对这一问题专门设章辟目,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丰富的史料阐明了这一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商民运动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商民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方式和目标受到辛亥革命后民族思潮的启迪和不断兴起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及农民运动等其他阶层的民众运动的深刻影响.南方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发动中小商人参加国民革命,壮大革命力量,完成国家统一.波及全国的商民运动对北伐的成功和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小商人希望通过商民运动改善自身命运的目标在民国政治背景下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6.
商民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英 《天津社会科学》2005,34(4):114-121
商民运动(又称商人运动)是北伐前后国共两党为从事国民革命而开展的一种独特的民众运动。长期以来,商民运动的研究一直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导致对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开展的民众运动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对商会史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并得出客观的结论。目前,商民运动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可以预计,商民运动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展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在北伐前后开展的商民运动率先发端于广东.1924年国民党中央商民部在广州正式设立,积极指导商民参与一些政治运动,动员商人成立商民协会,筹办商民运动讲习所,对商民运动在广东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1925年11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商民部成立后,也大力开展商民运动.其具体措施包括拟定广东省商民运动计划,指导各县市镇商人成立商民协会,编辑出版<新商民>杂志和商民运动丛书,对商民进行广泛深入的革命宣传,同时也动员商民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并从事各项调查活动,使当时广东地区的商民运动十分活跃.商民的政治热情也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乔兆红 《社会科学》2012,(7):132-143
以商民协会为依托的"商民运动",时间限于1924—1930年。1924年商民协会成立以前和1930年商民协会废止以后商人的活动称为"商人运动",其中的"商人"涵盖一切革命不革命的大中小商人。事实上,在国民革命政府管辖的区域内和北伐势力所及之处,许多中小商人、店员和摊贩都被发动起来,加入商民协会,投身商民运动,从而成为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民众运动的组成部分。革命势力所及,大商人也有不少参加商民协会开展商民运动的,但中小商人是商民协会和商民运动的主体,商民运动特别强调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苛捐杂税、反对买办大商人,主要也是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诉求。所以,在商民运动中,"商民"的主体和主导,应该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对民众运动,尤其是城市工人运动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是深化大革命时期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的一些论著在提及大革命时期的武汉工人运动时,往往或渲染罢工的人数与次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以赞扬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与丰功伟绩;或引用“无工不会,无会不罢”与工人“工资增到骇人程度”的言论,以论证工运中的“左”倾,从而把大革命的失败归因于对民众运动的政治领导失误或民众自发行为所致。为纠正以上两种倾向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本文拟对大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特别是武汉劳资纠纷及工运“左”倾问题作一再考察。大革命时期的武汉劳资纠纷,多因工人的经济斗争所致;当时风起云涌的罢工浪朝,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展开,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是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政策。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充分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八七”会议指出:“现时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犤1犦“六大”制定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和《农民问题决议案》,明确规定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1928年12月,湘赣边区制…  相似文献   

11.
乔兆红 《江汉论坛》2007,(3):94-100
在武汉国民政府时期,以两湖为中心的中国商民运动,虽没有工农运动那般火热,却也进发出浓厚的革命气息.从1926年底国民党中央迁至武汉到1927年7月长江流域商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的商民运动进入极盛时期.随着"七·一五"政变的发生,商民运动开始衰亡.长江流域商民代表大会本系中国商民运动进入极盛的标志,但在其酝酿举办的同时亲历了宁汉合流的一幕幕,由此见证了商民运动的盛与衰.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意在表明中国商民运动由盛而衰与蒋汪相继叛变和宁汉合流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是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经过艰苦探索而创立起来的,它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的萌芽阶段1924年到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浩大,席卷全国,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20年代前半期,毛泽东把主要精力放在从事工人运动上.对于中国的农民问题,他虽然从农民人数众多这一角度觉察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但总的来看,由于他没有实际接触过农民运动,因而对中国的农民问题还缺乏具体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逐步加深了对农民地位的重要性和工农联盟意义的认识.1925年初,他对韶山一带农村情况进行了调查.是年秋,他到广州主持国民党宣传部工作,并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从这时起,他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和领导农民运动中.1925年11月,他在回答“少年中国协会改组委员会”所提问题时明确地说:现在注意研究农民问题.此后,毛泽东一直把农民问题作为探索中国革命的一个中心问题.在北伐战争过程中,湖南湖北等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农民阶级显示了巨大的革命力量.革命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商民运动中的店员工商界限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店员以及店员工会的归属,一直是商民运动时期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国民党起初要求店员加入商民协会,导致同一商民协会内部存在店员和店东两方面的竞争;稍后又决定使店员脱离商民协会而单独组织店员工会,隶属于总工会之下,归各级党部工人部管辖.但店员与店东的纠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较诸此前大量增加,上海等地的商民协会又要求将店员划为商人,加入商民协会.国民党中央先是强调与商店资本有关系之店员,可以加入商民协会,无关系者加入店员工会.但不久之后又规定,店员为商民协会成分之一,店员总会隶属于商民协会.如此反复变化,说明商民运动时期的国民党对店员与店员工会的归属,并没有全面统一的认识,缺乏一以贯之的政策,只是根据实际情况作临时性的应对,推行一些权宜之策.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国际(以下简称国际)、苏联就将其主观原因归结为中共中央违背了国际指示,陷入了右倾。至今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材仍基本上持此观点,并将其具体为: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占了统治地位,放弃了革命领导权,放弃了对革命武装和农民同盟军的领导,等等。这种将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中国共产党的观点,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即使偏祖国际的苏联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在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所有最重要的战略和策略方针——从工人和农民群众独立的阶级发动,到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解放战争策略——都得到了贯彻”。这就是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就是国际的路线。大革命的蓬勃发展与最终失败,和国际的指导都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同志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本文拟对国际关于中国大革命指导的失误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下半年广州市的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学院、暨南大学等派出了许多教师和学生到工厂、农村,和工人、农民—起编写“工厂史”、“人民公社史”、“乡志”、“县志”等等,据我们了解,现在已完成初稿的有“华南缝纫机厂厂史”、“东莞县志”、“东莞常平人民公社史”、“篁村营志”、“燕塘营志”、“亨美人民翻身史”、“英联人民翻身史”、“常平钢铁厂史”、“番禺人民公社史”等等初稿十种。这些“工厂史”、“公社史”等初稿,是通过党委挂帅、发动群众、组织专业力量共同搜集材料,综合整理编写成功的,许多资料都经过审慎研究,编写时注意它的特点。这是在我国历史科学研究的新的方向下所取得的新成绩。华南师范学院十四个师生、暨南大学一百多师生通过这次下厂下乡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论及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系指这一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工人运动、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和以消灭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北伐战争。而同一时期,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  相似文献   

17.
商民运动是随着国民党在改组之后开始重视民众运动而逐步开展的,作为国共合作的结晶,孙中山功不可没。随着1920年代民族主义的兴盛,“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的目标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因此得到广大民众的热情支助。五四运动后,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民族运动兴起,以中小商人为主体的商民积极参加这场革命,为配合北伐战争,完成国民革命,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论广东第一次全省商民协会代表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5月广东第一次全省商民协会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是国民党初期推行商民运动取得重要成效的具体表现之一。本次会议不仅发表了大会宣言,通过了10余个重要议案,而且还成立了广东全省商民协会,颇受国民政府的重视,也得到舆论的肯定与赞扬。在此之后,更多的商民开始关心政治、积极参与各项政治运动,使广东省的商民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本次大会的召开与广东全省商民协会的成立,并没有完全消除各地商民协会之间相互纷争的混乱状况,甚至全省商民协会内部还曾发生纠纷,与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所设之商民部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理顺,最后经国民党中央商民部的直接干预和安排,广东全省商民协会接受了广东省商民部的统辖指挥。  相似文献   

19.
群众运动是人民群众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经济目的而组织起来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声势的持续活动,按其参加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等。按其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政治运动、生产运动等,毛泽东的一生,发动、组织、领导过不少群众运动,对群众运动有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述,本文拟就毛泽东的群众运动观谈一些看法。 一、毛泽东的群众运动观的分期问题 毛泽东的群众运动观既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相联系,又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联系,大体上可分为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晚年时期。 1、1919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毛泽东的群众运动观形成时期。 他亲自参加群众运动的实践,为他的群众运动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五四运动开始,他看到了青年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巨大威力,感到非常振奋。随着他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他还亲自参加到群众运动的实践中去,发动、组织、领导、研究群众运动。1922年9月,他和其他同志组织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的罢工运动,并取得了胜利。1925年“五卅”运动失败后,他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仅仅组织工人的群众运动是不够的,还必须组织农民的群众运动,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动、组织、领导,研究农民的群众运动上,于是开始领导湖南的农民运动。1926年他和林伯渠等人在国民党中  相似文献   

20.
一1926年至1927年毛泽东同志曾在广州和武汉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革命干部.这里搜集了有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一些资料,作为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参考.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使国民党改造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之后,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下,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正式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和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