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斌霞  窦士君 《职业》2014,(12):80-80
采用多维度教材开发模式,以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的“双核”培养理念为指导,以技能为载体,在技能训练中渗透素养教育,通过开发多维度主教材、多维度辅助学习平台、多维度自测评价平台、多维度交流平台,实现学生的“双核”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刘强 《职业》2013,(30):23-24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要。本文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和兴趣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3.
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学习领域里,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即是说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  相似文献   

4.
姜玉芝 《职业》2008,(7):64-65
技工教育就是服务就业的教育。就业质量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育人,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适应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专业设置市场化,人才培养需求化。学校通过狠抓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通过“就业指导”和“单位需求信息适时传递”,引导学生立志成才、  相似文献   

5.
张晓欢 《职业》2024,(7):90-92
随着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课堂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的思想要转变,要从“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转变,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改变考核方式,探索适合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侧重学生知识应用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技能教学是职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技能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多年以来,我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全面提高的前提下,注重并加强了技能教学,并且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技能教学的三点粗浅体会:1多项练习“多项练习”这一概念的提出缘于这样一种认识:专业理论知识好比是一个多面几何体,技能相当于多面体的各个面,某一项技能则相当于其中一个面。也就是说,专业理论知识学好了,就可能派生出多项技能。因此,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项练习”,使学生掌握多项专业技能,是…  相似文献   

7.
翟志强 《职业》2013,(21):160-160
“教室车间一体化”教学模式意义深远,有助于技工院校的学生将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技能锻炼紧密结合。本文从有利于校企无缝隙合作、有助于与企业生产紧密相连、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降低实训消耗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教室车间一体化”教学的重大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精  李涛 《职业》2023,(17):85-87
技工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立足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教育。技工院校的学生除了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在“做中学、学中做”中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操作功底。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技工院校的教学始终要围绕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提升,瞄准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岗位,从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中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技工院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基于新商科数智管理产业学院的建设,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案例,探讨了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数智化管理的手段,产业学院能更好地关注学生项目实战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现“运教融合”的多元化育人机制,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高校数智管理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毕晨慧 《现代交际》2010,(11):32-32
《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大纲》阐述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并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进行了论述和实践。实践证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具备“关键性能力”的观点,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教育界和创业界的广泛认同。近几年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包括中国也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关键性能力”培养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界“关键性能力”提出的背景分析、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谈些粗浅的想法。 一、“关键性能力”提出的背景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行为属于联邦政府,联邦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积极就业(指通过职业教育后的就业)的组成部分,把为每位职业者或准备就业的人员提供就业技能,视为政府职能。因此,通过…  相似文献   

12.
陈鹏 《职业》2023,(10):5-8
结合近年来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赛项等大赛经验,将技能大赛竞赛内容、标准等与专业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以赛促教”从凸显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期构建“赛教融合”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高职法律实训“诊所式”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百杰 《职业时空》2009,5(1):46-47
与普通高等法律教育相比,高职法律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更注重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能够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对实用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高职法律实训中引进“诊所式”教学方法,通过采用虚拟法律诊所开展教学,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高职法律教育的宗旨,并为文科高职教育开展实训课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2”模式在造价工作室中的实践做了详细介绍。造价工作室的建设从“1+2”模式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探索出一条提高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掌握工程造价技能并且带动学生学习造价技能积极性的新路子,实现了中职学校教师与学生培养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李鹏舫  李伶俐 《职业》2013,(35):91-91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后,短期无法适应车间管理,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企业车间管理不了解、不适应。本文重点介绍如何把车间管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在车间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胡赞云 《职业》2014,(26):140-141
“随笔”没有内容、形式上的限制,有自由的写作空间,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培养了写作的个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教师对“随笔”的有效评价,激励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写作技能,师生间灵魂的对话,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做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于201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卓越技师培养计划,即“专科学历+维修电工技师资格”培养目标。2014年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力基础,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和一体化教学,培养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对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探索及其成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促进计算机专业模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翠媛  任岩 《职业时空》2008,4(4):54-54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应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这种技能型人才又是建立在“职业”与“技术”基础之上的,所以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更应注重“职业”与“技术”相结合。计算机专业是当今社会最为普及的专业,办好这一专业,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院计算机信息工程系结合自身实际,在教学改革上作了大胆尝试,积极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模块化教学研究,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13,(36):F0004-F0004
江西技师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唯一一所职业院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技能为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仓0新能力。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提倡理实交融的教学方法,加强与行业联系,  相似文献   

20.
余姝侨  陈红  宋志德 《职业》2023,(6):86-90
当前,技工院校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技能人才培养需求。而引入校企合作框架下“技能+创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条新途径。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并着眼于新形势、新需要,从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趋势和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以期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