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亚茹 《职业》2017,(6):37-38
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职业教育需要突破的主要任务.在冶金专业"校企共育、分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实施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不断地与企业交流、合作情况下,探索和实践了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永建 《职业》2013,(23):22-23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是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的校企合作正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政府政策和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不高、学校适应企业需求能力较差等问题。本文将就当前校企合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前,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特色之一,但长期以来面临学校"一头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难题.多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就业推荐与接收这个初级环节上,部分学校与企业达成了接收三年级学生实习的协议,并在教师实践、实训设备使用等方面得到企业的支持,但是离真正实现校企融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如何突破现有模式,使学校与企业两头都热起来,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将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模式,提出以下校企合作新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本课题从国内校企合作的现状出发,分析与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并为改善校企合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瞿根鹏 《职业》2012,(2):14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直接紧密联系的鲜明特色,也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李德均 《职业》2020,(3):24-25
我国校企合作是20世纪初期从企业办职业教育萌芽开始的,通过发展期、紧密期到现在的校企一体化期,才真正开始由市场拉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将学生培养质量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充分达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也需要有人力、有研究,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历练职业精神。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在泛美集团的发展,研究职业学校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策略,以期做好校企合作"人"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尹强飞 《职业》2017,(6):44-45
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教育中深受职业院校、企业与学生各方好评的办学模式.而定向人才培养(简称"定向班")模式,是职业学校针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相关专业挑选优秀学生,组成以企业冠名的学习班,校企双方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充分共享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的一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徐小红 《职业》2012,(26):30
校企合作是利用职业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也是现阶段国内外职业学校主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对社会经济、学校、企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既是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行业、企业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校企合作的内涵、主要模式和意义,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的困境和主要原因,提出从企业与高职院校双方的实际利益出发,建立和推广校企合作模式——一师双岗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翟纯国 《职业》2016,(26):20-21
职业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也是职业院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依托.如何将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取长补短,实现共赢,是校企合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郑涛 《职业》2017,(17):42-43
校企合作、走进企业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缩短学校与企业距离的一种办学模式.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双方只有建立机制,密切合作,才能共赢发展.本文就校企合作、共赢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丽 《职业》2017,(33):70-71
技工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技能教育、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主阵地.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重要办学特色.校企合作一方面提高了技工院校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两者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互利共赢.近年来,校企合作模式对云南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对创新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云南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实际,对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3.
招广文 《职业》2014,(35):25-26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校企合作都是学校热、企业冷,学校为自身的发展往往主动寻求合作企业,举步维艰。然而,真正的合作应是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本文通过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长期的校企合作实践,总结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高校建立合作共荣利益机制,是加强企业和高校合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下共荣利益机制运行现状,分析高校校企合作下共荣利益机制问题原因,提出校企合作下共荣利益机制构建方法,希望为高校校企合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文华  朱海娟  魏玉洁 《职业》2016,(32):26-27
为了调查淮安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影响校企合作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221名学生、62名教师以及16家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模式的相关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校企合作情况的了解随性别、年级和专业而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对校企合作不够重视,整体情况不好;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基本仅停留在冠名办班层面等.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缪建军  朱慧玲 《职业》2022,(7):21-23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校企合作背景下,校企通过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员工综合技能素质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为例,从校企合作层面,通过校企融合、企校双师联合、工学结合等做法,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曾慧 《职业》2022,(1):55-5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人才需求主动对接,可以更好地使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造校企双向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药学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杨洋  利庆荣 《职业》2014,(18):34-35
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的高效整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调查目前中等职业校企合作现状,以汽车专业为例,分析了校企合作方法措施和发展趋势,指出以就业为主,加强校企合作将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难点。  相似文献   

19.
刘玮 《职业》2014,(29):75-75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技工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受益。本文就技工学校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卜立新 《职业》2013,(5):20-2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近几年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方式有校企互为基地形式,赋予全新理念的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合作培训的形式,还有以教学工厂(校办企业)为基地实施的全真培训,以及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