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1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年度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2001年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态势作了一个宏观的扫描。文章认为,2001年度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虽不丰厚但也有可观的收获,认为对当下儿童文学创作思潮与整体现象的关注、批评,是2001年度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研究,也取得了颇有价值的成果;在儿童文学文体研究方面,对幻想性文学中的童话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提要]论文在引入世界儿童文学关于价值问题研究的学术视野的背景下,指出儿童文学的文化实践特质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判断的难度,提出“儿童文学是什么”这样的事实认知研究应该转向基于现实的、可靠的社会语境的“价值认知”研究。在对百年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价值观念演变梳理的基础上,论文就当前我国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建构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路径进行了基本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跨学科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前沿的学术趋向。有关儿童文学的意识形态、民族身份、文化研究、认知研究等均为热点学术问题。我国儿童文学事业及学科现状均迫切吁求着学术思维及方法论的变革,儿童文学跨学科研究当下已表现出新动态。基于学科与学术史的梳理,论文敞开这一崭新的问题域,并对未来理论建设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理论新人的出现,富有学术个性的重头理论文章的写作,及当下重要作家作品研究、科幻文学研究和儿童影视网络研究,等等,共同构成 2003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著名儿童文学史家蒋风教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研究、教学五十余年,先后出版了《中国儿童文学讲话》、《儿童文学概论》等论著,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等,累计出版著作三十余种。最近,他又出版了《儿童文学史论》(希望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这是作者从事中外儿童文学史  相似文献   

6.
理应成为儿童文学大国的中国 ,儿童文学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特别是对大胆想象的缺失、对科幻作品的缺失、对大家名作的缺失等令人省思。针对现状 ,必须建设创作队伍 ,繁荣创研园地 ,加强理论批评 ,为儿童文学的繁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儿童文学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其所处的文化地位和生存环境仍然是令人忧虑的。然而,在这种遭受文学界忽视和误读的境遇中,依然有人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以王泉根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王泉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执著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以务实坚定的学术勇气和朴学求真的学问精神重绘了儿童文学的地图,开辟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2006~2007年批评家韩石山、郜元宝之间的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是"文人比较学"及其"破坏文化的逻辑",其深层所指则是当下体制建设与文化建设孰更重要,以及在文化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上"是胡适,还是鲁迅?"的问题。重读论争诸文,可见郜元宝批评韩石山"搞文人比较学是无谓的"在当下仍有其价值和现实意义。事实上,无论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还是就当下而言,胡适和鲁迅,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9.
批评家: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结合,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然而,中国当下的文化批评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在这种状况下,必须认识到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差异。中国的文化研究在1990年代的兴起具有本土文化语境与西方理论影响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本土现实的挑战是更为根本的。  相似文献   

10.
艾特玛托夫是苏联时代吉尔吉斯地区的一个著名作家。国内关于艾特玛托夫近三十年的学术研究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单维的政治-人性批评,到当下多维视角的文化批评,可以看做中国文艺批评观念演变的一个缩影,即从80年代的"新启蒙主义"到90年代的形式主义批评,再到21世纪的文化批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学者研究俄苏文学的方法论转向,亦即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继而走向内、外部研究的融合互渗。  相似文献   

11.
十年维吾尔文学理论批评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强调文学的独特性、结束了文学依附于政治的局面;对文艺的审美本质、情感在文艺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他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而全面的探讨;强调了文学的以审美作用为中心的多种作用;首次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进行了研究;主张文学批评的标准应该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的完美统一;出版并发表了有关维吾尔诗歌创作的理论专著及部分理论文章。存在的问题有:论题和内容重复多,缺乏创新精神。在这10年中,理论批评总体上一直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现象,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儿童文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人们对儿童文学的偏见。儿童文学要为基础教育服务,必须加强师范院校的儿童文学教学工作,使师范生认识到学习儿童文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与学术尊重,表现出学术态度的轻率浮躁,文学批评的坦诚性不足。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不克服这两方面的问题,调整批评策略,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或者说“性别诗学”研究难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文学批评领域出现的一场学院派批评成败得失的争论,有其复杂多元的思想与时代背景,它是有意义的。但学院派批评尚非严格意义的学派批评,它存在的某些不足与缺陷,从理论美学上加以检视可知,要建设起真正的学派批评必须解决好三个重要理论与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变革发展 ,初步构建了多维视野的批评格局 ,形成了多重价值选择的运行机制。其中 ,批评对任何一种价值形态的阐释与评价 ,都主要指向文学所探寻和表现的人生意义 ,并总是从多重审美价值的比照中突出崇高美的基本价值取向。正是这种主导与多元辩证统一的价值系统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批评追求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的理想 ,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点的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论胡风的古代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对欧洲十七世纪巴洛克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涉及巴洛克概念的来源、巴洛克文学的总体评价、巴洛克文学文本探讨、巴洛克文学影响研究等多个方面;研究视角与方法也从比较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转向了文本细读、比较研究等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疑惑和盲点,诸如巴洛克语源追溯杂乱、巴洛克概念及文学文本界定标准含混、对文本的审美文化价值评判有失公允、对巴洛克文学思潮的理解与评价存在片面性等。只有对此正视并加以探究,才能对今后的巴洛克文学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学批评著作中,诗歌创作与诗歌赏评作为两个独立的话题自古不乏高见与专论,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理论体系来进行论述还很不多见.结合20余年来教学中的探索积累,尝试从诗歌形成的内在机理上,阐明诗歌欣赏评析所应遵循的规律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儿童诗发展已有80余年历史,20世纪上半时期是中国儿童诗的发生期和成长期,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期是它的第一次繁荣期,新时期以来儿童诗迎来了它的第二次繁荣;尽管儿童诗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但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被文学界遮蔽,得不到社会的足够重视;二是儿童诗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