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壮族麽教和壮族师公教都是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本文通过神癨、主神、经书、法事仪式、法器、神职人员、教义和教规八个方面的比较,认为麽教和师公教在本质上是壮族两种不同的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2.
壮族民间师教因其神职人员或宗教职业者称为师公而得名,何以称师公?有人认为其来源于汉族古代祭祀中的"尸".本文通过运用地方志上的种种记载与壮语语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察,认为师公之"师"乃壮语sae的音译词,与"尸"毫无关系,其本意是"能说会道的人"或"聪明的人".  相似文献   

3.
郑宇 《民族研究》2007,(4):41-48
哈尼族延续至今的两种神职人员摩匹与咪谷,立足于当地血缘和地缘关系,以各自的宗教功能,形成了相互补充的"摩匹-咪谷"宗教组织.哈尼族以村寨为基点,血缘、地缘关系逐层裂化地交替作用,最终构筑起该民族独特的双重性社会结构.对箐口村的田野调查表明,"摩匹-咪谷"组织从血缘和地缘不同方向出发,高度同构地与这种双重性社会结构进行着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四川省绵阳地区平武、九寨沟和甘肃文县铁楼乡白马藏族信仰与神灵体系的考察,发现在白马藏族的宗教文化中,苯教仍然是其信仰的主流,且较完整地保留着它的原生形态,同时呈现出与佛、道及民间信仰等宗教文化共生并存的现象,显然系不同民族文化在特定地理边界上碰撞、融合的多元呈现。  相似文献   

5.
试论近代昌都地区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1840-194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川 《西藏研究》2005,27(3):19-24
中国藏区的民间信仰中神灵众多、由来庞杂、颇具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经历漫长岁月而世代传承。它们在当地民众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影响,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社会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在简要概述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近代史(1840~1949年)上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坛庙后,认为昌都人民的信仰习惯,与藏区其他地区有所区别,在中国藏区众多的信仰习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是指存在于非官方社会层面里的、有一定历史传承的、具有地方特征的崇拜各种神灵的信仰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主题而非偶像神为由的祭祀仪式.原始社会没有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晚于原始宗教的形成.民间信仰不是宗教,也不是民闻宗教,它属于宗教之外的信仰体系.民间信仰人群是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的第三类人群,即信神不信教人群,并且是现代社会里不断增长的人群.  相似文献   

7.
(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白马)藏族信仰习俗中至今存在的自然崇拜、苯教信仰、中国道教信仰以及"朝格(sprul rgan)"、"杨氏爷"、行业信仰和藏传佛教信仰的状况做了如实清理和描述,并对(白马)藏族的丧葬、民间禁忌以及种种信仰习俗的特点和它们与(白马)藏族整体生活的关系做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比利时佛兰德斯地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指导下,制定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为当地非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益指导。该政策强调社群或团体在非遗传承中的主体地位,以及非遗的综合性与动态特征。在布鲁日圣血大游行中,当地社区形成联盟,担任了该项目传承的主要角色:主持者(圣血荣誉兄弟会)、协调者(当地非遗组织)、参与者(居民)。其中,作为沟通枢纽的当地非遗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设计教育包,深入社区的互动项目,举办论坛吸收国际经验等方式,加深了当地居民对非遗概念的了解,促进了圣血大游行在当地社区的推广,为大游行的传承补充了新的生力军。坚持非遗核心质素的"不变"与适应当代环境的适度的"变",使圣血大游行成为一场源自民间,由民间主导的盛大表演。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宁玛派中被称做"密咒师"的特殊群体,既从事正规的宗教活动,又娶妻生子参加日常的生产劳动,兼具宗教职业者和普通俗人双重身份.这些密咒师的活动与苯教、巫术和藏族民俗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们是藏族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习俗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本文回顾了民间信仰进入人类学和社会学学术视野的历程,对这一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弥漫性宗教-制度性宗教”范式进行了系统解读,凸显了民间信仰的结构特性和主体价值,探讨当代民间信仰的概念范畴、互动结构和变迁机制上面临困境和挑战.通过引入“嵌入性”等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进路,可以推动这一学术领域的视角转换与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