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杨文华 《天府新论》2010,(1):118-122
道德人格的生成离不开道德实践,这种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而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的文化实践。文化实践是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理想的来源;文化超越产生道德需要,文化冲突孕育着道德情感,文化矛盾是道德人格的发展动力;文化理性引导文化人性,是道德人格的评价准则。置身于文化经济时代,现代人对文化具有旺盛的需求,深受文化影响,其道德人格塑造应选择本土化的文化立场,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文化方式,深入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付外仁 《阴山学刊》2005,18(2):87-90
不管人格形成的动力要素有多少,文化动力要素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塑造现代人格,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丰富、充实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培养人的独立意识,改进人的思维方式,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促进人格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人格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平 《江西社会科学》2004,(11):175-177
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也是其人格成长的过程。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和发展要受生物遗传和社会文化环境两大方面的影响。生物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而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不同的文化形态决定着青少年人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观念,需要营造具有时代特质、能承担培养学生现代人格的大学文化氛围,大学文化形态具体表现为理念、形质、制度和行为文化等.大学理念文化是人类在发展大学的实践中所创造的文化增值产品,是社会精神的引领者;大学形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部表现形态,也是理念文化的外在展现和物质基础;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落地的表现.形质文化为行为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可能性,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归根结底要通过行为文化得以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人格论纲——兼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揭示了人格的本质,概括了中国古代人格传统,分析了中国现实人格的多元共存结构,提供了现代化人格模型,论证了人格塑造的基本规律、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6.
柳杨 《理论界》2002,(3):30-31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重要标志。一切文化现象都是人的创造。现实的个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纪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社会组织制度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部分,无不打上个性的烙印,蕴涵着不同形式的人格。一、作为先进文化内在本质的现代人格意蕴人格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严格说来,一般意义上的人的品格、素质,还不是历史性的人格,只有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成的现  相似文献   

7.
涂尔干道德社会学的立足点有助于说明现代主体的建构过程,即道德的社会性是理解道德本质和作用的核心,而各种各样的主体形式是一系列社会建构的结果。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的个体权利也是社会历史作用的结果,是随着社会的个体化而产生的,个体权利并不具备原始的、固有的自足性,这可以追溯到人格的宗教起源。个体人格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主体的最重要的来源——个体主义的兴起,这些在涂尔干看来都是社会分类建构出来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用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道德教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 ,高校只有深入探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 ,才能更好的应对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也只有博采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更好地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五十年 ,中国国民人格经历了传统依附人格、理想圣贤人格、现实边际人格和现代新型人格四个阶段。其中 ,理想人格的形成是将革命道德扩展到全社会的必然结果 ,是一种超现实的历史飞跃。对 5 0年中国国民人格的反省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人格的创建 ,因为 ,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格的现代化 ,以旧人到新人的飞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国民人格的塑造既要合理引导 ,又不能超越现实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中国古代封建文人的生存典范。他多方面吸收和发展了传统文化对人生进取和独立自由有益的因素,使之完美地体现在自我的人生实践中,构建了自我的文化人格,悲剧性地实现了儒家思想关于人的社会价值追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化塑造了个体人格,特定人格总是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个体人格是特定文化塑造的必然结果。文化对人格的塑造是通过前期生存与发展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控制教育来进行的,并且通过对人格的评价及再塑造,塑造出完整的人格。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文化面前绝不永远是消极被动的,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环境,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文化与人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主制度是由民主价值铸成的事实,在缺乏民主政治文化和民主信仰体系支持的国度,民主制度难以实现由形式到效能的跨越。而在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中,公民文化的培育处于核心地位。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宪法的分析,追溯了树立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文化的法理依据;然后,对公民教育的方式、内容、宗旨和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不再简单的局限于物质生活,也更多的关注精神生活.同时,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现代社会文明呼唤人类素质的提高,而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追其本源,是大众人格的日益现代化.在实施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健康的人格精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促进其全面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青少年而言,作为当下社会最受人关注的群体,其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生活追求方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所造成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中国儒道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建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时期 ,这是社会经济运作方式的现代转向 ,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型态的转换和大规模地引进技术、管理及思想、文化、教育 ,中国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也处在艰难的转型和求索之中。各种思潮纷然杂陈 ,新旧价值冲突混合 ,中西观念相互激荡 ,社会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传统价值体系已经崩溃 ,而新的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文化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当此之时 ,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 ,群众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与商业化倾…  相似文献   

15.
文化视域下现代人格的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阐述人格的文化生成入手,解析现代人格的特征,并从主体内因和外部文化建设方面探寻生成现代人格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人格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外仁  崔林 《阴山学刊》2001,14(4):95-97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把培养现代人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人格塑造在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把人格塑造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视界,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杨静 《理论界》2007,(3):109-110
教育政策直接关系到公民人格培育的特质和结果,本文通过对2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政策分析,分别阐述了两个时期的农村教育政策对于农村公民人格培育的负面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公民人格培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实现过程,并据此提出若干培育农村公民人格的教育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肖祥  张明琴 《船山学刊》2018,(3):100-104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体现,其蕴含着保合太合、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景,和实生物、和合而兴的发展规律,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理念,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和合"文化对于当前坚定文化自信、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培育个体道德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对人格的界定出发,对编辑人格的塑造进行了思考,提出学会做人是编辑人格塑造的目标,"四有"新人是编辑人格塑造的标准,学会学习是编辑人格塑造的途径。强调编辑人格的重要性,旨在全面提高编辑工作者的素质,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服务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20.
康震 《人文杂志》2000,(3):92-97
李白政治文化人格的内在矛盾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身处世俗功名中的尴尬.李白一生都在追求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使他异常鄙视世俗人群与腐儒.然而在于谒权贵时,李白却不得不使用各种世俗手段往来周旋,委曲求全;而且一旦他为当朝者所赏识,便呈现出安于富贵的庸俗心态.李白政治文化人格矛盾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在政治理想、政治见识以及政治实践上的主观期许与这方面的客观表现存在着强烈的反差.因此李白虽有济世之志,却由于庸常的政治才干与见识而屡屡受挫,导致他一系列政治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