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吴旗话1、声母吴旗话有二十四个母,包括零声母在内。列表如下:p布半p‘怕皮m妹母f飞符v袜问t到睹t‘太同n南祆谊I兰流k果官k‘开葵x花河t(?)鸡将t(?)‘秋枪(?)小选t(?)直主t(?)‘床昌(?)声石(?)人软ts灾争ts‘此插s散生(?)吟  相似文献   

2.
(十一)延安话1、声母延安话有二十五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列表如下:p布半p‘怕步m妹母f飞父v袜乌问t到睹t‘同地n南怒谊l兰流k各故k‘开跪(?)暗袄欧x花河o延云荣t(?)杰将t(?)‘秋匠(?)小血t(?)招主t(?)‘昌赵(?)声石(?)认软ts糟争ts‘词坐齿s散生(?)吟1)延安话声母m、n、(?)除阻时都有较显著的口音。m的实际音值接近mb,(?)的实  相似文献   

3.
<正> j q x同z c s不分,是合肥方言的一个主要特点。但是,是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合肥方言中没有j q x呢?我们说完全不是。一、合肥方言把普通话以j q x为声母的字读成z c s声母,一般只限于j q x声母和i韵母相拼的字。 1、普通话j声母和i韵母相拼的字在合肥方言中读作[tsl]。如: 基、几、机、叽、鸡、济、剂、挤、纪、记、寂、荠、计、技、妓、寄、伎、季、祭、系、既、忌、嫉、际、继等等。 2、普通话q声母和i韵母相拼的字在合肥方言中读作[ts‘l]。如: 期、欺、妻、凄、齐、祁、其、旗、棋、岐、企、崎、骑、启、乞、起、泣、弃、契、砌、器、气等等。 3、普通话x声母和i韵母相拼的字在合肥方言中读作[sl]。如: 喜、西、牺、溪,希、稀、洗、铣、系、戏、细等等。另外,普通话声母d t和韵母i相拼的一部分字也读作z C声母。如: di读作[ts‘l]的有:  相似文献   

4.
“侃大山”与繁简字 会议间隙,代表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而且话题十分广泛。当然,涉及华文教育的内容最多。 这天,在等车的时间里,一些代表又围在一起“侃大山”。侃着侃着,侃到了繁简字上—— “中国大陆推行的简化字,多数比较科学,也有一些易引起歧义。如‘面’与‘(?)’统一为‘面’,出现‘拉面’这个词时,是指‘做面条’呢,还是‘做美容’?”  相似文献   

5.
江夏区北片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区,南方主言属于赣语区。江夏话声系中基本上无鼻辅音n,无翘舌声母ts、ts‘、s、z。江夏话韵系中撮口呼韵母、o系韵母、i韵母字较多,无η,iη韵母,江夏话南片韵系中很少有元音韵尾的韵母。江夏话北片有阴平、阳平、上、阴去、阴去五个调类,南片有阴平、阳平、上、阴去、阳去、入六个调类。  相似文献   

6.
<正>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在论述“有、其、言、于”等字时,措辞十分肯定:“‘有’字作为词头,用于专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时代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等。……‘有’字又用于某些名词的前面。”“‘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前面。”“‘言’字用作词头,放在动词的前面。”“‘于’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前面。”所举的例子有:  相似文献   

7.
平南环城方言的音韵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城是平南县的一个乡,人口十三万,位于平南县城郊区,环城方言属粤方言桂南系。它跟广州话比较起来显著不同的有三点:一是无ts、ts‘声母,中古精、从、心、邪诸母字今全读为[s](或[φ])。清母部分字也读[s](或[φ],部分字读[t‘],其次是有自由变体浊声母[d],出现于中古浊声母,再有便是两字连读,头一个字如果是阳平则变为阳去调。  相似文献   

8.
常州方言中,古知庄章精见五组声母的合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知章精见组合流为舌面音[t]、[t‘]、[],其中有部分字的声母因受舌面前元音i、y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另一种是知庄章精组合流为舌尖前音[ts]、[ts‘]、[s],先是知庄章组合成卷舌音ts,继而平舌化与精组合流为ts。这一语音现象在许多方言区都普遍存在,只是各地的发展不够平衡。  相似文献   

9.
乐乐把“船”字写错了,把“舟”字旁的横写出了头。他问爸爸:“为什么‘舟’字作偏旁时横不出头呢?”爸爸说:“独体字作偏旁,笔画往往要变形。变形是有规律的。有几句顺口溜你要记住:偏旁有横横变提,如:地、球、物。偏旁有捺(nà)捺变点,如:灯、橘、粒。‘月’字作底撇(piě)变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属于历史范畴的。现代汉语呈现出的某一现象,我们都可以去探索它的来龙去脉。也只有这样,才能对該现象作出全面的、确切的解释。本短文試从音类上来认识中古时期的崇、船、禅三个声紐同北京音ts组声母的嬗变、分合关系;文中也兼举到濰坊方音,以示崇、船、禅三紐在方言音讀中复杂情况的一斑。现代北京音的ts、ts‘、s,渊源于中古的知、莊、章、三组声紐。具体说,知、莊、章三紐演变为ts,彻、初、昌三紐演化为ts‘,生书二紐演变成s;澄紐的演化  相似文献   

11.
壹、总论 古音学在韵的研究方面是有成绩的。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等都是研究古韵的,他们有所发明,有所改进。象顾氏说:“古诗中间有一二与正音不合者,如‘兴’,蒸之属也,而《小戎》末章与‘音’为韵,《大明》七章与‘林’、‘心’为韵;‘戌’,东之属也,而《常棣》四章与‘务’为韵,《常武》首章与‘祖’、‘父’为韵;……此或出于方音之不同;今之读者,不得不改其本音而合之 虽谓之协亦可。然特百中之一二耳。”他囿于《诗经》  相似文献   

12.
隆德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东南与泾源县接壤,东北与固原县毗邻,西与西吉县相连,西南和南部与甘肃省静宁县、庄浪县交界,面积985平方公里。人口17.6万(1988年),汉族占91.5%,是宁夏固原地区各县中汉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 隆德话,属中原官话区陇中片方言。平声单字调不分阴阳,古入声字今读平声,即有平、上、去三声,但在连读中能区分阴平和阳平。与同属中原官话的固原地区各县方言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中古庄知章三组字的今声母呈[ts ts s],[ts s‘ s]、[t∫ t∫‘ ∫]三分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慧琳<音义>在给唐代方音(如吴音、秦音)注音时,有以方音实际读音注音的体例.明此体例,可以了解慧琳<音义>中方音读音的真实面貌,还可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比如慧琳<音义>中吴音、秦音的性质以及某些屋韵三等唇音字与某些咍、佳韵牙喉音字的读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壹 阳新方言的声韵调1.1 阳新话的声母有20个,包括零声母在内:p 巴本边不 p‘怕办败别 m 磨明命麦 f飞房否发t 大东顶德 t‘天团地特 l 拉留冷列ts 张整赞则 ts‘就查自贼 s 新时帅索 z 然柔耳若t 江叫几觉 t‘穷技群出 n 牛年女逆 兴香喜说k 高广感国 k‘开可共扩 硬昂傲恶 x 好胡旱黑Φ 衣元汪越古泥母洪音字今声母[1 n]混读,本文均记作[1].1.2 阳新话韵母有49个,包括自成音节的[m]、[n]): 知池子入 i 鸡苗表逆 u 姑湖鼓不 y 朱除雨桔怕茶马乏 i加霞假匣 u夸华寡滑 y抓耍o过河果泼 io 药觉确学 uo涡莴屙挝高桃草灶 i胶肴巧孝ε赵谋走热,iε叫桥晓结 uε喂或国 yε倔缺说阅该来摆在 i 街鞋介懈 u怪快坏 y喘摔甩αu 都奴祖缩 iαu究求朽育iu 秋流酒粟i 杯齐里律 ui 桂愧回委 yi 追垂谁锐班兰胆滩 i限颜减雁 u关幻万晚搬南短坛 U官宽欢碗i 见年欠烟 y 捐传玄远i 煎千线先n 吞能忍硬 in 英因金京 un 滚困昏温 yn 君纯准云in 民明情旋通浓董绉 i用穷勇兄 u翁  相似文献   

15.
古诗创作历来有强调“炼字”之功 ,看重一字之妙的一派。如宋代范温《潜溪诗眼》“炼字”条云 :“好句要须好字 ,如李白诗 :‘吴姬压酒唤客尝’ ,见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 ,工在‘压’字。老杜《画马》诗 :‘戏拈秃笔扫骅骝’ ,初无意于画 ,偶然天成 ,工在‘拈”字。柳涛 :‘汲井漱寒齿’ ,工在‘汲’字。工部又有所喜之字 ,如‘修竹不受暑’、‘野航恰受二三人’、‘吹面受和风’、‘轻燕受风斜’ ,‘受’字皆入妙。老坡尤爱‘轻燕受风斜’ ,以谓燕迎风低飞 ,乍前乍却 ,非‘受”字不能形容也。”再如清代贺贻孙《诗笺》中指出 :“前辈有教人…  相似文献   

16.
李红 《延边大学学报》2005,38(4):103-106
《九经直音》中直音部分出现的知、章、庄、精组声母读如t的现象,说明在赣方言的发展历史中,上古时期见组发生颚化变成t、t‘,一部分字演变为精庄母字,另一部分字继续颚化与来自端组音t、t’的字合流,这部分中有些经历了喉化的过程读如[h],但很快就消失了。而精、庄、知、章组受共同语的影响,很快又从喉音中分离出来,一部分与原来颚化后读如t、t’的部分合流,一部分发展到ts(知)、ts(知),与共同语的精、庄、知、章同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海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对上古汉语去声字带-S韵尾以及汉语声调发生、发展问题的一些不同看法,然后从中国古籍中举出许多例证,说明古代的许多叠韵联绵词(如“促速”ts‘oksok等)可能是带-S的复韵尾的一种衍音形式。又从现代一些保留古音特点较多的汉语方言(如闽南方言)中存在的某些单音词衍化为双音词(如“搭”ta(?)→ta(?)sa(?)等)的现象,来证明在上古汉语的入声韵字中,可能存在带-S尾的复韵尾-ps、-ts、-ks等。稍后,它们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ps等失去S成了-p、-t、-k,变为古代的入声的;一是-ps等中的塞音受到S的影响,塞音产生变化,全变为-(?)s,后又进一步失去S,变为-(?),这就成了《诗经》时代的“次入韵”。魏晋以后,-(?)尾进一步丢失,它们成了元音收尾韵,声调上也从入声变为去声。  相似文献   

18.
《论语·微子》章中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乎?”一句,而对其中的“分”字究竟如何解释,则从古至今,众说纷纭。朱熹在《沦语集注》中说:“‘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刘宝楠《论语正义》说:“郑注云:‘分犹理谓治也’。宋氏翔凤《发微》云:‘王制百亩之分’。郑注:‘分或为粪,此五谷不分,当渎如草人粪种之粪,  相似文献   

19.
关于《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中的“可以”,有同志认为“‘以’在这里成为难点,一是由于‘可’和‘以’连用,容易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混同起来,二是由于‘以’字后边有省略成分,不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信口讲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和文义是不符的.”“‘学不可以巳’中的‘可以’,‘可’可译为‘可以’;‘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以’字后边省略了‘之’字,这个‘之’字,可指代‘任何情况’或‘任何缘故’等。全句可译为‘学习不可以因为任何缘故而停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用语言材料,系以侾(音“哈”)方言保定话为代表。保定话的虚词有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和象声词等六类,一般都有抽象的词义。例如副词中表示程度的“va:u~(53)”,表示范围的“(?)an~(53)”,表示时间的"khu:n~(56)”,表示重复连续的“lom~(11)”,表示语气强调或转折的“(?)om~(11)”,表示否定的“ta~(53)”等,分别含有“最”、“也”、“先”、“再”、“却”、“不”的意思。但也有些虚词单独出现时,是没有意义的。例如“(?)~(11)”、“p(?)~(53)”、“k(?)~(55)”、“ts(?)~(56)”(表示数词“一”的“ts(?)~(55)”与虚词“ts(?)~(55)”是同音词,它们毫无相干)等。它们只有放在某些词素(或“音节”)之前构成新词,或放在句子中与邻近词发生关系,方有词的意义或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