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金龙 《浙江学刊》2003,(4):113-121
宋孝武帝刘骏即位之初 ,任命其故府僚佐担任领军将军及左、右卫将军 ,禁卫长官的安排反映了孝武帝以武力夺权之后为执掌政权而在控制禁卫军权方面所做的努力。除湘东王 (宋明帝 )外 ,孝武帝朝其他五位领军将军都是积极参与刘骏反劭阵营并立下战功的名将。对禁卫长官担任者的个案考察 ,可从一个侧面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柳元景任领军将军长达五年半 ,占孝武帝朝一半时间 ,多年担任孝武帝故府幕僚并在反劭战争中立下显赫战功的柳元景是控制由其军府中兵旧部转化而来的禁卫军的最恰当人选。孝武帝临终遗诏 ,分别将军政大权交与中书监江夏王义恭和尚书令柳元景、尚书左仆射颜师伯、南兖州刺史沈庆之、领军将军王玄谟 ,其中王玄谟负责禁卫军权。未安排亲王进入顾命大臣班子 ,反映了孝武帝对宗室有可能觊觎皇位的顾虑  相似文献   

2.
高平檀氏约自两晋之际流迁江东,侨居京口,当属于北府崇尚武力之将门次等士族。尽管入宋后,其家族代表人物的政治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主要依靠勋功封赏,其后人仕进依然受到高门士族的抑制。晋宋之间,檀氏武人代表参与了北府兵崛起的过程,特别在刘裕领导北府集团推翻高门士族桓玄和建宋代晋的过程中,檀氏家族代表先“合门从义”,后随刘裕征战南燕与后秦,军功卓著。刘宋前期,檀道济作为北府将领的代表,受命刘裕成为顾命辅政大臣之一,虽被动卷入宫廷政治斗争,但其主要作为仍然是在对抗北魏的军事征战中。檀和之领军征伐林邑,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宋文帝及其权臣猜忌并无端杀害了檀道济,不仅重创檀氏家族,而且严重削弱了刘宋的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3.
程刚 《阅江学刊》2014,(6):94-99
东晋襄阳地区军府扼长江中上游北鄙门户,政治地位十分突出,其沿革与各政治集团势力的消长关系密切。咸和七年,陶侃以桓宣镇襄阳,以其淮南部曲置侨义成郡。襄阳地区军府的沿革,与义成郡统辖权的归属紧密相关。义成郡统辖权在不同名号的襄阳地区军府和其他军府间频繁地转换,关键在于义成郡军事化的"乡族集团"是襄阳地区军府所仰仗的重要力量,而其他军府(主要是荆州都督府)欲削弱或省废襄阳军府时,则往往先将义成郡的统辖权收归己有。义成郡统辖权的转换,见证了襄阳地区军府的沿革和各政治集团斗争的经过。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军部在政治中拥有极大的发言权。统帅权独立为军部干政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又为军部干政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特别是随着军部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军部几乎完全掌握了政策决定的主导权。当然 ,在政策决定中陆军和海军存在着意见分歧 ,甚至在陆海军内部 ,也存在着不同的派系 ,坚持不同的主张。而且这种分歧常被日本的一些学者所渲染 ,强调历史的可选择性。其实这种分歧只不过是追求对外政策目标手段和方法的分歧 ,其扩张日本权益 ,侵略周边国家的实质始终是不变的。一  所谓的统帅权是指对军队…  相似文献   

5.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鲜卑皇族集团的汉化进程明显加快,其宗室子弟不断趋于雅化.由墓志可见孝文帝及其他北魏后期统治者重视设置、完善国子学等学校教育,鲜卑皇族宗室子弟普遍入学接受汉文化启蒙教育,以致早慧的宗族子弟层出不穷.孝文帝等统治者注意为诸王精心挑选宾友、僚佐,诸王也竞相招集汉族名士,形成了一些藩邸文化中心.与汉族名士的密切接触,对其文学艺术才情与经史学术修养的提升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相关墓志还体现出鲜卑皇族重视女子教育.  相似文献   

6.
康熙时的八旗武官选任制度承前启后,与顺治时期相比,其重大变化在于:族属、旗界的根本打破,尝试委任汉员,并形成对拟选武官的引见制度,就用人方式而言,突出地反映为:重军功,用才俊,这种用人方式,后来演化为有清八旗武选的两个基本原则,但重视宗亲势力、勋旧世家以及近臣亲随的任用,也成为康熙朝八旗武选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亚芳 《学术交流》2008,(2):172-175
百日维新在维新派和帝党的共同努力下开展得颇有声有势,然而最终却遭到了失败.究其失败原因:第一,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名义上"亲政",实际上却"上制于西后,下壅于大臣,不能有其权,不能行其志".除有限的事权外,在变法决策上仍严重受制于慈禧.帝党权力的不足是变法难以推行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二,光绪帝鉴于"外难日迫,国势临危"的现状而"锐欲革新庶政致富强",但在旧势力盈朝的情况下,光绪却缺乏应有的稳妥方案及相应的策略,因此在许多地方造成的失误是重大的.光绪帝的激进态度迅速加剧了新旧势力的矛盾.第三,虽然一些新政措施得以暂时公布,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维新派与守旧派斗争的日趋激烈,帝党与后党矛盾激化.帝党与维新派等人共同铤而走险,导致政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绪言三藩之乱平定不久,康熙27年(1688)在湖北省武昌发生一起兵变。魏源所著《圣武记》第八卷中,也以“康熙武昌兵变记”为题,记载了这一事件。这个事件是这样的。为平定三藩之乱,清朝政府曾将驻守湖广的清军由原来的三个营增加至五个营。及至云南、贵州的叛乱平定后,政府企图减掉增加的那二千兵员,恢复原有三个营,这些连战功也无份的兵士们便以夏逢龙为首领掀起叛乱。这次兵变始于康熙27年5月中旬,止于7月末,历经仅两个月时间。因此,《康熙武昌兵变记》对该事件的记载并不多。谢国桢在其《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一书中,从《清实录》、《清史稿·列传》、《广阳杂记》等文献中收集了有关该事件的资料,补充了《圣武记》中所载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两宋中央机构包括政务机构、监察机构和皇宫、京师禁卫侍奉机构三个部分。其中的政务机构,以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元丰官制改革为界线,分北宋前期和元丰改制后两个阶段,兹分述如下: 一、北宋前期中央政务机构两府、三司制的建立北宋前期,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为中书门下,其治事之所称政事堂,即宰相办公处。中书门下省称“中书”,与枢密院对掌行政、军事大政,号称“二府”。又有三司,掌国家财政。“二府”与“三司”构成了北宋前期中央  相似文献   

10.
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戡定三藩记上”载: 三桂王云南,尚可喜王广东,耿 仲明之子继茂王福建,继茂卒,子精 忠袭封。耿、尚二藩所属各十五佐 领,绿旗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二万。 三桂藩属五十三佐领,绿旗兵万有二 千,丁口计数万。是为三藩并建之始。 魏源在这里谈到了三藩的兵额。按清代兵制,一佐领为三百人;三藩建制稍有不同,一佐领为二百人,事见《清史稿·吴三桂传》:“三桂所部,五丁出一甲,甲二百五佐领”(按:耿、尚二藩建制没见记载,当与吴藩同)。若按此推之,耿、尚二藩的旗兵各为三千人,吴藩旗兵为一万零六百人,加上绿营兵(即所谓“绿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刺史品阶的变动、别驾的置废、地方增员与中央减员的矛盾三个视角考察了唐代州级官员品阶、职位、员额设置的变动情况,进而探讨了在这些变动因素的背后所体现的唐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贞观年间提升中、下州刺史品阶的改革,是唐初中央调整与地方关系政策的一项,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重视。别驾一职频繁的置废,表明了中央在对地方官职取舍问题上的矛盾态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通过这种取舍性的运动,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唐前期地方员额的增员与唐后期中央对地方员额的减员改革之间的矛盾,也构成了唐代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Anbarci  Nejat 《Theory and Decision》1998,45(3):255-261
In this study we introduce two new properties, the Midpoint Outcome on a Linear Frontier (MOLF) and Balanced Focal Point (BFP) properties, to replace the Weak Pareto Optimality (WPO), Symmetry (SYM) and Independence of Equivalent Utility Representations (IEUR) properties in the axiomatic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two most prominent solution concepts, namely the Nash and Kalai/Smorodinsky solution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对残疾人管理与服务人才需求性增强。就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专门研究和培养残疾人事务管理人才的专业仍旧相当缺乏。在残疾人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中,相关的学校和专业应当积极开展特色专业技能的科学构建。残疾人管理与服务人才将是未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符合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的残疾人管理与服务人才,是在教育领域中必须加深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廉枫 《社会工作》2008,(2):52-55
本文以济南市某养老机构为个案,对机构养老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养老机构中老人的生活现状,并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对机构的服务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系统论观点,在社会工作管理领域引进正反馈效应这个概念。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政府结合当前国情实施的强制干预措施,给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带来机遇,而如何产生和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才是我们要面对的艰巨挑战。把整个人才队伍以及与其关联的各个要素当作一个系统,控制机构通过建立正反馈各环节,实现系统内部的各要素自适应和自平衡,形成正反馈效应,就可以实现人才队伍建设从零开始,良性互动,改变当前人才建设的不利局面,实现社会工作人才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思想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同样对我国农村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要求,大力提升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支柱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建设的过程却缺乏统一的伦理标准与技术标准,对功能的设置也缺乏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原则与功能设置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宋代饶阳李氏家族以共财和家法而为时人称道,在北宋前期即被视为能够保守门阀的代表性宰相家族。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李氏家族进行了一些剖析。在宋代社会条件下,官僚家族的共财被认为是世所难及的事情。共财之难在于管理,李氏家族在财产管理方面颇有自己的特点。数代同居的李氏家族,设有专门的仓库。财产入库之后,各种消费则有详细的规矩,并形成成文的财产管理法规。在李氏家法和家风的作用下,李氏家族在较好地处理内部关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时外部关系的处理。两方面社会关系的处理,对李氏家族的门阀维持和家族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宋代官僚家族大都重视同族之间的共财,并借助其财产关系进行家法和家风的建设。这种努力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官僚家族门阀的维持。  相似文献   

19.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京西太平鼓",是我国北方太平鼓的一个地域性分支。唐代以前的几种舞蹈与它具有渊源关系,直接的源头则是宋代定名的"太平鼓"。明清大量诗文记录了北京太平鼓的兴盛,证明这种民间艺术已经从农村走进城市。受清朝道光年间危害城市治安事件的牵连,太平鼓表演逐渐从北京退回郊区农村。今人主张的清末才由北京传入京西之说,则与史实大相径庭。隐含在古籍中的许多重要史料,尚需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同起 《唐都学刊》2003,19(2):40-44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也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 ,它是中国文化发展两次重大质变中后一质变的继续和新的里程碑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看 ,是继武装革命、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经济文化革命之后 ,开创了经济革命并举的新时期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看 ,则清楚地表现为第三次轮进式发展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