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京华烟云》是生活的叙写,是平凡人生的自然诠释;充溢着浓厚的道家文化精神,平缓自然、从容豁达;让人学会品味生活的和谐与恬淡,也尝试体会一种自我超脱与自由自在。《京华烟云》的味道是淳朴、宁静而芬芳的,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平和安详而自尊自爱。而《京华烟云》中最能呈现道家情怀的便是姚思安与木兰。  相似文献   

2.
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和方法(即认知文体学)来分析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不同于传统文体学对作品主题的分析,从认知图式和认知隐喻的角度对《基督重临》的主题做认知文体学分析为作品的解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艺术创作的认知过程以及读者对诗歌主题和审美价值理解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3.
4.
奥尼尔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兴趣由来已久,尤其对古老中国的道家文化的迷恋伴随了他的一生,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戏剧风格和创作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奥尼尔的多部戏剧作品中,以《马克百万》和《喷泉》为例,作者在这两部剧作中表达了道家阴阳周期、对立统一以及事物无限循环发展的思想。事实上,奥尼尔对中国道家文化的迷恋和向往,是在寻求一种精神信仰,旨在遥远的东方世界里找到一种哲理来医治现代西方物质主义的病根。  相似文献   

5.
6.
《法言》中道家思想的形成与扬雄当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他的师学渊源密不可分。归纳起来 ,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尚玄崇道和因循革化。这些道家思想的存在并不和扬雄推崇儒家学说的主旨相矛盾 ,而恰恰正是为儒家思想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艺术与生命的永恒存在佑护着叶芝的艺术创作历程,正是凭借这样的"佑护",诗人的艺术创作之旅才既展现为现实的经验之旅,又展现为"超验"的启示之旅和永恒的关怀之旅。在诗人的眼里,现实经验的存在乃永恒世界的"象征","拜占庭"正好承载了这样的"象征"而成为永恒精神与艺术存在的现实代表。"拜占庭"既是现实之在,又是历史之在,更是宗教与艺术的不朽之在。它呈现给诗人的不仅是物质世界的图景,而且是永恒艺术与宗教主题的图景。所以,面对"拜占庭"及其艺术辉煌的历史,诗人及其艺术创作的"真实"就在于它要凭借现实的象征,将有限生命的超越、艺术永恒的追寻和宗教关怀的召唤之旅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文学批评思想体系的建构过程一直是“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刘勰的文学思想立足于儒家,同时兼收并蓄,吸纳了子学中的思想精华,尤其是道家的思想。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刘勰浸润至深,为刘勰建构文学批评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刘勰的文学本质论、创作论与审美论背后都有对老庄思想的吸收,刘勰在“折衷”的学术态度之下,对道家思想进行了转化与改造,从而拓展了其文学思想的哲学深度。从子学的视域下重新梳理刘勰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不仅能够让我们看清刘勰思想的理论谱系,也能重估道家思想在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儒道两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主干,共同成为构筑传统文化大厦的基石。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帛书《老子》与90年代初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学术界掀起了对老庄本人、著作及其哲学的研究的热潮,特别是老庄哲学一直成为学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徒然草》是日本镰仓末期随笔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日本随笔文学双璧之一。它思想深邃、高远、超脱,给人智慧的启迪。作者吉田兼好兼通儒、道、佛、神之学并加以融会吸收,而道家思想是其主要来源。《徒然草》中的淡泊名利、智慧产生虚伪、反对自夸相争、超越生死、无物可待等人生思想,都是对道家思想的阐发,内蕴着道家旨趣,由此亦可见道家思想对日本中世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原儒》批驳道家思想的主要理据是圣王模范与大易准则,主要理路是通过孔子儒家的正统观念的疏导与其经典文本的大道全体的诠释,及天人、心物的具体问题求解。总体看,道家思想先天不足,遭遇体用二分的认知困境;其后学主张维护帝制也迷茫本源,遮蔽儒家的大易融贯新论;但其宇宙论与儒家同一宗祖、齐头并进,为实际影响传统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要思想势力。具体辨析其显学为老学与庄学,前者是开创者,与儒学在心物问题认识上高度一致,而本体理解上有实质差别,导致其本体隐显的阻隔;后者是光大者,其理据未真正自觉到孔子儒学的阳刚本性,但《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之道为孔子儒家的学术思想要领。二者归根于孔子儒学,获得本体支撑与雄壮力量,以免陷于枝用、虚荡。  相似文献   

12.
陈可培 《东方论坛》2007,(6):12-15,21
以耶稣会士在华的传教策略为切入点,追溯耶稣会的历史和特性;以<道德经>的思想为参照,分析利玛窦的<畸人十篇>的主旨和意义,换一个角度深入探讨利玛窦之传教策略之所以独特而有效的因素.作者认为推动了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事业的利玛窦之适应性传教策略恰与"无为而无不为"的精深睿智的道家思想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茵尼斯弗利岛》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早起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诗人唯美浪漫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对隐含在这首诗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的解析,展示诗人在喧嚣的尘世中追求安宁生活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14.
1934年沈从文重返故乡,情愫兼生,既有物是人非的惆怅和感慨,又有对坚强执着生存的乡民的同情和尊敬,还有对外来经济、政治势力入侵所造成的湘西民风的渐变、国民性的改变等的愤慨。这种复杂的情感倾向,影响了《边城》的写作,造成了《边城》主题的多义性和叙事的含混性。翠翠的爱情悲剧,与老船夫的"不作为"实在大有关联。沈从文的人道主义情怀深藏于边城山水风俗画表相之下的命运感伤喟叹之中。沈从文从边城出发,经过18年漫长的奋斗,终于得到了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未得的"名誉,金钱和爱情",算是北京城里的成功人士了,尤其是与张兆和的成功结合,更是让沈从文时常产生一种不真实的人生虚幻之感,写作《边城》是一种必需的心理补偿,他的爱情本来应该是如故乡边城年青人无可逃避的悲剧命运那样,大佬、二佬和翠翠等人在小说中"替他活过一回"。"乡下人"痛苦的挣扎,长久的压抑,爱情的憧憬,受伤的灵魂,在《边城》写作中得以安妥。那种浓郁的"秋天的感觉""人生无常"的感喟,实在是对"现世安稳"的万千庆幸与心理补偿。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对道家情有独钟,这在《检论》的修改成书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原拟收入《检论》的《原道》对道家学说作了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阐释,一方面以道家为先秦思想史的本源和主干,另一方面藉老、庄玄学语言阐发章氏新"齐物论"的政治理念。与《原道》几乎作于同时的《五朝学》极力为以"老庄为宗"的魏晋玄学辩护。《检论》虽最终未收入《原道》和《五朝学》,全书对道家的评论却与二者同一基调,并延伸到对于全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评论。因此,章太炎确实是一位深具道家情怀的现代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叶芝的戏剧《来自星星的独角兽》由于演出效果不佳、作品的作者归属等问题,导致人们对这部作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看,这部戏剧通过马丁的身份困惑和伦理选择,展现了人物身上理性意志与自然意志、自由意志、非理性意志的冲突和博弈,总结了爱尔兰人民数百年来追寻爱尔兰之梦的艰难历程.该剧体现了叶芝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对爱尔兰和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诲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年近花甲之际的贾平凹以全新的叙述方式推出具有"仙风道骨"风格的长篇小说《老生》,这无疑是对他先前文学创作的一次跨越与升华。陕西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省份,道家文化的兴起与传承在此地均有深厚的遗存,这种历史遗存深入地渗透在贾平凹《老生》的写作过程中,成为《老生》写作的思想渊源。无论就小说的写作动机、结构布局还是人物设置、故事意蕴均可看出道家文化对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浓厚影响。《老生》是贾平凹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对中国道家文化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19.
注重对诗人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并检验诗歌的效用与功能.诗人生平及思想的发展轨迹会对作品的产生起到重要的建构作用.叶芝在其独特的象征主义诗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创作.魔幻诗学和智性诗学是其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叶芝的魔幻智性诗篇体现了在魔幻这一整体构架下诗歌引导读者发现和享受解读诗歌智性美时所感受到的令人愉悦的诗歌效用.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阐释主体浸染了佛教色彩。在思想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刘勰也接纳了道家理念,试图将佛道思想融汇于自己的文学理论当中。《神思篇》作为创作论的总纲,是《文心雕龙》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章,其中蕴涵深厚的道家思想。刘勰在吸收老庄思想后,从创作准备、创作心态、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创作思想五个方面铺展创作总论,继承了道家的游心思想、虚静精神、尚天性主张、学习论、言意观,充分运用了道家思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