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画报》2011,(4):100-101
王新明王新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委会委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副会长、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现任仙游县竹木雕刻研究所所长。王新明的艺术造诣引起中国工艺美术界和中国轻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并受到明清竹雕及家具鉴赏收藏家、人称"京城第一大玩家"的王世襄先生的称赞,收其为关门弟子。  相似文献   

2.
《青岛画报》2011,(5):100-101
王新明王新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委会委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副会长、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现任仙游县竹木雕刻研究所所长。王新明的艺术造诣引起中国工艺美术界和中国轻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并受到明清竹雕及家具鉴赏收藏家、人称"京城第一大玩家"的王世襄先生的称赞,收其为关门弟子。  相似文献   

3.
正一百多年前,在松花江南岸,城市在这里舒展着腰肢。一百多年后,这里生长出哈尔滨最著名的老城区——道里区。2018开年之初,"魅力道里冰情雪韵"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采风行活动拉开帷幕,"采风行"活动组重看道里区,切身体会它的今昔变迁,感受城市成长的精神动力。"采风行"从中国木雕馆开始。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聚集在道里区景江西路的中国木雕馆内,"长枪短炮"蔚为壮观。这些摄影家全部是《黑龙江画报》影像联盟的成员,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社会背景之下,当下的室内设计过于依赖西方工业的文明成果,而淡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中,中国传统木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通过解构、重组、简化、再造等手段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后,更利于创造人性化、个性化发、情感化的空间。本文即基于此,探讨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思想,是新时期邓小平对外关系和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中国向世界庄重承诺"和平崛起"战略思维的理论基础.他从全球角度出发,用世界的眼光,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统一的中国国际形象思想体系.他准确而鲜明地设计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际形象.他的中国国际形象思想处处体现着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6.
郑大华 《浙江学刊》2006,1(4):116-124
近代以来中国存在着一股"全盘西化思潮",胡适是这股思潮的"始作俑者"和代表人物,这大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事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反对用所谓西方"新文化"来全盘取代中国"旧文化",主张中西文化和中西哲学的结合;他也没有全盘性的反传统,他和传统的关系可以说是形离而神合.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他主张的是"充分西化"或"全力西化",而不是"全盘西化",为此,那位真正主张"全盘西化"的陈序经始终不肯将他"马马虎虎收为同志".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胡适之所以主张"充分西化"或"全力西化",就其思想认识根源来看,首先,是他的民族文化自卑心理的滋长;其次,是他对所谓文化之"惰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论浩然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位置比较独特的一位作家.作为两部当代文学"名著"<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的作者,浩然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标本"性意义.他"文革"前开始创作,"文革"中被时代风潮挟裹到"成功"顶峰,"文革"结束后,"隐居"在京郊通县反思和写作达7年之久,1987年后迁居河北省三河市至今.他身上带有浓郁的农民精神气质,其作品也与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性格特征、道德价值观念等血肉相联.浩然一生在文坛上大起大落,颇为独特的是"来自农民,归于农民".这既造就了浩然,同时也成为他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8.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是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中目前唯一一位仍然活跃在国企改革市场一线的幸存者.近些年来,凡见过他的人,都会被他独特的"双星包装"所吸引.一年四季,他从上到下、从衣服到鞋子都是"双星名牌",他自然就是"双星名人".而在这身"双星包装"中,最打眼、最具特色的就是他头上的"红帽子"了.那是一顶红色的双星运动帽,对汪海来说,这顶红帽子象征着他带领的双星事业一直红红火火.而双星,也正像他所期望的那样,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问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母体鞋业的"一枝独秀";成为产业延伸,向轮胎、机械等行业成功跨越的后来居上者;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走上市场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9.
梅学霞 《学术交流》2001,3(4):136-138
孙中山的建党思想是他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他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到支持多党竞争、政党内阁,从"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到建立中国国民党,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学习苏俄经验,从而使他的建党思想得到完善、成熟,逐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国民革命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儒家思想既有继承,也有批判.他把儒家思想核心的"仁"内化为对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无尽的爱,即内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把儒家"礼"的思想内化为对他人的尊重,真正履行了儒家的"礼",建立了新中国安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也正是因为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才对儒家的等级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实行了"官民一致、官兵一致"的平等.  相似文献   

11.
大哉孔子美哉《论语》--纪念孔子诞生25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本命 《唐都学刊》2001,17(1):96-101
孔子是永远值得我们尊崇和纪念的文化伟人.作为政治家,他主张以"礼让"治国,提倡"仁义",对为政者提出严格要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思想家,他关于"仁"的学说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影响深远.作为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提出全民教育的思想,开创了民办教育的先河.在教育教学中他特别强调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孔子的思想言论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的主要道德形态以"私德"概括,同时认为中国人亦有"公德"观念.他对中西的公私观念不做区分,原因在于他对"公德"的目标即"群"的关注只着眼于它的效果,而对其类型未进行明确的辨析.梁启超提倡的"公德"受效果论的影响,强调尽己责己,这与"公德"是"私德"之推的结论相关,最终使得公德、私德这一分析框架回到传统的问题结构.国家作为重要的"群",是梁启超"公德"观念的最终目标.梁漱溟以理势观作为方法论,认为公德观念产生于现代西方有边界的团体之中,他区分了中国与西方各自的公私观念及产生背景,在此基础上,将团体建设作为培养"公德"的入手处,并认为,以无边界的天下作为公的视野是中国思想的卓异之处.从梁启超到梁漱溟对公私之辨的回答体现了中西思想交流中方法论的渐趋成熟,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我们理解建立在连续性与创造性基础上的中国思想史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庄涌是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颗闪耀之星,曾以"抗战诗人"名震全国.他是"七月诗派"著名诗人之一,诗歌曾结集两册问世.诗人庄涌才华横溢,他本人及其诗作具有独特个性,其诗歌的价值值得被重新认识及发掘.  相似文献   

14.
史金波 《浙江学刊》2012,(2):5-11,2,225
在历史上,印刷术包括两大类,即雕版印刷和活字版印刷.这两种印刷术在发明的时间上有先后,在制作技术上有传承,在实际应用上有交叉和衔接.中国最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后来经过几百年的应用和发展,又于北宋年间率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991年维修宁夏贺兰县宏佛塔时出土的数量巨大的西夏文木雕版,使中国早期木雕版零星传世的局面得以改观,大大拓展了中国早期雕版印刷实物资料,显示出中国中世纪雕版印刷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和高度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郑大华 《浙江学刊》2004,(3):147-153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问",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问家.但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他挑起1923年的"科玄论战",成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对他的学术和政治活动研究不多.实际上,他对儒家思想的阐发,对西方学理的输入,对治学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的转换,加快了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罗隆基是一个典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以"人权论战"闻名于世,前期是以论政为主,后期以从政为主.他以功用作为视角,认为人权乃是做人的必要条件,以此为基点构建其人权理论体系.罗隆基人权理论受英美人权思想影响,但又带有中国特色.在现代中国现实语境下,其人权理论所阐释的理想主义面临着两面性困境,没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7.
《青岛画报》2012,(2):78-79
康有为1923年-1927年在青岛度过了他的晚年.康先生对青岛情有独钟,他对青岛有段著名的评价:"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署、可舟可车、中国第一".后来,青岛人自己总结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8.
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可斋,河北博野人,生于明崇祯八年(公元一六三五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四年).他是中国17世纪杰出的哲学家、进步的平民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名清之际反理学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颜李学派的创始人.颜元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他的"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经世致用教育观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他的各种教育思想中,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深入渗透"习行"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的新诗学是中国新诗历史上第一次文体意识的自觉.他在诗学理论上提出格律论,在创作实践上引入十四行诗,他引领的新月派也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诗歌流派.闻一多的新诗学因为其内在的矛盾性,并没有实现其理想预期,这导致了他很快就离开新诗转向了古典文学研究.尽管其中原因众多,但最主要的还是,他的新诗学忽视了现代汉语的语言特性,从而对新诗做出古典诗歌样式的拯救.有意味的是,闻一多还有借新诗"炒作"自己的嫌疑,这种非本体的选择,也决定了他的新诗学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20.
创造"振超效率"的青岛港桥吊工人许振超,用他扎实的、无人可比的工作成绩让自己的名字叫响了全球.他已经成为当代工人的杰出代表、民族复兴的脊梁、新时代中国工人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