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文化的道德维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网络文化的兴起带来了诸多伦理问题,使传统的文化道德面临严峻的挑战。网络文化的道德维度要求网络文化创作应当遵守公平、公正、自主、兼容、互惠、无害的道德原则;网络文化传播应当遵守爱国守法、诚信自律、友善互利、避免伤害的道德规范;网络文化消费应当进行兼顾功利与道义、个人与社会、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自由与授权相统一的道德选择;网络文化管理应当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建立网络道德监控机制、推进网络道德教育、实行积极的道德调控。  相似文献   

2.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网络伦理的本土化与全球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我国的网络伦理研究应当立足独特的国情,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可用的伦理资源,以使其成为能真正影响我国网民心理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无国界性,又应当在全球性的网络活动中谋求一种普遍的道德共识,参与整合出不同国家的网民所应共同遵循的基本网络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的兴起带来了诸多伦理问题,使传统的文化道德面临严峻的挑战.网络文化的道德维度要求网络文化创作应当遵守公平、公正、自主、兼容、互惠、无害的道德原则;网络文化传播应当遵守爱国守法、诚信自律、友善互利、避免伤害的道德规范;网络文化消费应当进行兼顾功利与道义、个人与社会、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自由与授权相统一的道德选择;网络文化管理应当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建立网络道德监控机制、推进网络道德教育、实行积极的道德调控。  相似文献   

4.
对网络道德与网络伦理不加分辨不利于伦理学、道德哲学的发展,也不利于网络具体问题的解决。本文从道德与伦理、个体网络行为与网络伦理关系、网络道德自由与网络伦理秩序三个层面,分别对网络道德与网络伦理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各自侧重对象和范围,但就其形成与实现的现实性而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5.
网络问题:伦理文化的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伦理文化的视角探讨计算机网络问题的成因 ,认为网络问题的出现与人们在网络化进程中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转换、兼容和调适等方面密切相关。导致网络问题的伦理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对网络精神的曲解、“信息崇拜”的负效应、黑客哲学的泛化、网络生态伦理观念的淡薄、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伦理标准的双重性以及全球性与地区性的文化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网络伦理的初步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伦理是人们在电子信息网络上交往的道德准则。它形成于虚拟空间之中,有别于传统的伦理关系。因此,从网络知识与伦理原理的融合上探索并初步建构网络伦理,既是当前网络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将来伦理学向信息社会过渡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7.
网络伦理的现实困境、成因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使用中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道德冷漠现象严重,道德相对主义盛行,无政府主义问题突出.这些网络伦理的现实困境成因在于:网络行为主体的符号化产生了主体的不确定性,网络空间导致传统伦理作用的弱化,网络管理技术的滞后性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网络经营的商业性使得网络伦理的实际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其出路是:加强网络道德的持久教育,大力发展网络的管理技术,同时加强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现状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因网络发展而出现了诸多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网络伦理问题。本文从网络伦理的内涵及功能出发,主要就大学生网络伦理中诸如迷恋网络、道德失范、情感淡漠、信仰危机等主要现状进行阐述,并循着网络客观上的开放性、虚拟性与主观上的教育缺失、法制淡薄等特点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通过对网络引起的文化伦理问题及产生根源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出解决网络伦理问题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和合与伦理--关于网络、生命、环境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高科技日新月异,传统伦理道德领域已不能涵盖和统摄,诸多新型的人的生活活动领域和人际交往活动方式不断涌现,需要依据和合学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来化解.和达网络伦理:现代信息网络世界给人类的生活、交往、思维方式带来美好的"数字化乐园",但也带来网络生态、道德、精神危机;网络世界作为人际信息交往世界,必须遵守人际信息交往的底线伦理,如讲诚信、修身、以友辅仁等.和生的生命伦理,是指对现代医学和生物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的生命冲突融合所做的道德诠释的伦理学说.和处的环境伦理,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危机所做出的道德、化解的伦理学说,如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成己成物等,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优美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是以网络文化安全作为治理的对象。西方国家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战略建立在“规则取向”的国际战略文化理念基础之上,同时国家至上原则在网络空间治理中表现为积极倡导“网络主权”。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过程应透明、民主,治理目标应致力于追求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发展,以此回应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互联网自由”理念,强化国家主权在网络时代的国际地位。我国要想在全球网络文化安全治理领域成为积极而有影响力的行为体,既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国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启示我们重视网络文化与生俱来的先进性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创造性、自由性、开放性、群体性;同时也启示我们正视与网络文化先进性共生或寄生的负面影响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价值观的混乱、正确政治立场的丧失、几乎等同于"美国文化"的国际互联网络文化的渗透;把握中国网络文化的先进方向要做到大力发展作为支撑点的知识经济,坚持邓小平理论指导,提倡不损害共同理想的多样性,发展对网络信息的过滤管理,吸收国际网络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的发展是伴随着网络文化和文化产业共同的发展而进行的。本文通过对国内网络游戏发展环境的介绍,分析了网络游戏的文化产业化,其中包括了网络游戏作为文化传播载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文章最后指出了网络游戏的文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文化的多种特征,决定其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着复杂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加强理论研究、建设专门的网络思政队伍加以应对。同时,全社会必须形成合力,通过打造先进的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全国高校必须结成高校联盟,打造优良校园网络文化,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环境下的语言特点和交际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满足了人们联接和沟通的需要,更是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在多方面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网络文化,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本文探讨网络文化情景中的语言和交际模式,试图解析网络文化这个独特的场景载体如何以其自身特质影响网络语言的形成和交际模式,以及网络交际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随之而诞生,这便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一些规则,同时也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某些模式。传统意义上的精英、神圣、权威等都在这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所以说,网络文化的繁荣昌盛,正在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将在文化领域确定自己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高等院校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整体目标,在网络文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素质、打造精湛的校园网络平台、营造书香校园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的思想教育大系统等方面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中流行的变异用语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产生激活了语言的衍生能力,在网络交流和交际中存在的非全民通用的变异语言形式,是网络文化中一种特有的变异用语,它是网络文化发展存在的载体之一。从语言学本体层面和文化语言学层面对网络变异用语进行解析和审视,可以发现网络变异用语具有特殊的人文性,并存在着传播局限与功能缺失,这在现实语言环境中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是由多个子系统和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自我协同演化的—个生态系统,网络社会生态平衡最根本的条件是系统协同演化的自发扩展秩序的发展.网络社会问题的根源是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和构成要素不能协同演化,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因此,网络社会管理体制必须遵循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协商演化规律,发挥主体自治功能,健全网络社会管理体系,使网络自治逻辑与网络法律规制逻辑并行不悖,形成有效的引导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民意在参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政府执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声音。但是由于政府对网络民意的误解、或是网络民意的泛娱乐化、或者是因为网络民意的代表性不足等都导致网络民意无法顺利参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本文从问题出发,提出应该更新固有理念、建立健全法制、加强网络知识教育、加快普及硬件设施等方面优化网络民意参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