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苏东、南欧、拉美与东亚地区国家近二十多年来深刻的制度变迁使其成为转型国家的样本与范例.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因其以功能性的制度设计而取得经济改革方面阶段性的成功,在政治变迁方面,应以其他转型国家的变迁路径为借鉴,完善宪政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2.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自主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的两种路径.体制转型有其内在的动力和阻力.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那些从过去传承下来的知识和信念能对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制度变迁的轨迹作了比较.弱化血缘关系在制度变迁中的影响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不可或缺的一步;立法保护私有产权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最佳路径是使得自上而下的转型驱动与源自信念边际修正的内生性制度变迁方向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制度变迁改变了传统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法治国家、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成为转型国家重构国家治理模式的目标.受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制约,转型国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制度与治理危机,进而影响了转型期的秩序治理与社会经济绩效.转型国家的制度结构与治理形态已大致分化为三种典型模式,但强化政府能力建设,协调政府、市场与社会间的关系依然是转型国家治理模式构建的关键.从"国家治理模式重构"的视角来研究转型国家的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拓宽转型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也对未来的转型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理解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持久性与变迁是制度研究中两个核心的议题.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国家,中国过去30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既是在经济与理念层面发生的制度变迁的结果,也是国家行动与政党体制的制度持久性的体现.在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治理与组织建设经验后,如何理解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之间的关联仍然是论证中国未来制度建构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燕 《人文杂志》2012,(3):61-68
本文从分析苏东国家社会转型所依据的理论、实践政策与转型绩效出发,探讨了“转型困境”的形成机理,提出制度变迁“惯性原理”确定的初始条件、特权阶层与谋利集团的干扰影响、国家转型战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产生转型制度混乱的主要原因,主张转型战略与执行策略并重.文章主要从中国社会变革的政府导向、渐进性与秩序性导向、稳定性与平衡性导向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转型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与制度变迁的进程大致相同,长期以来,制度变迁对二元经济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也表明:制度变迁与二元经济转型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着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的进程也影响着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中国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因此,在二元经济转折区间内要注重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农村科技体制的创新和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将制度变迁理论用于中国法律转型的研究却不多见。因此,尝试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中国法律转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法律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法治的启示有:首先,国家在法律制度变迁过程充当主导性角色是不具有成本收益优势的。因此,法律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国家只能是辅导性力量。其次,法律制度变迁不可能进行跳跃性地发展,只有满足周期性和阶段性变迁才可能获得成功。最后,法律制度变迁走不出停滞阶段往往都是由于利益集团的垄断。因此,只有存在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才能造就各种利益集团,形成重复博弈的动态过程,从而避免法律制度陷入长期的“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转型国家制度变迁的代表性文献,并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提出一个对相关研究的批判,指出已有研究所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对经济转型和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兴衰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忽视.而重新思考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和衰落,并将其与对经济转型的研究加以整合,从而从更长的历史时段来研究转型国家的制度变迁,才能够将对经济转型的动因、绩效和走向的分析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在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也在形成之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关键不在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变迁滞后是根本原因。要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不仅要加强正式制度的转变与创新,而且要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强化非正式制度的供给。针对当前中国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的问题,在经济转型后期,我们应以非正式制度供给为重点,通过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在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中,要重点培养契约与信用意识、市场经济精神,加强市场道德建设,加快关系经济向契约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的阶段性及其路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东欧和东亚的主要转型国家在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领域面临着许多相似的任务,并且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相似的转型发展阶段,这些诸多的相似性构成了经济转型的共性特征.与此同时,由于转型国家的国情各不相同,因而在转型的路径与绩效方面也展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性构成了经济转型的个性特色.对经济转型进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并关注其路径演化的趋势,既可以使我们把握经济转型的共性,又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经济转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探索出切实有效的转型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启动了一场多层次、多领域、系统性的激进转型,由此改变了俄罗斯原有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俄罗斯转型道路明显不同的是,中国采取了"渐进式"的转型模式,中国俄罗斯两个大国在转型过程中制度变迁模式逐渐走向分化。中国的制度变迁模式经历了从"制度供给主导型"到"中间扩散型"最终达到"需求诱致型"的发展过程,俄罗斯的制度变迁模式则经历了从"制度供给主导型"到"需求诱致型"又重新回到"制度供给主导型"。  相似文献   

12.
国家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国家理论中有关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相关性的角度 ,对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实施制度变迁的动机 ,以及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问题做了分析 ,并说明了国家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优化现行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考察国家监察体制的历史变迁,是解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视角。我国国家监察体制经历了初创和建设受挫、恢复与重建、发展与壮大、整合与完善四个阶段。此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外界环境、思想观念和政治精英三者互动的结果:外界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制度变迁的压力,新观念的输入为制度变迁提供了牵引力,而政治精英则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鉴于此,国家监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应该从制度规则和制度组织两个方面着手,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实现国家监察体制的有效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14.
制度伦理从一国的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中生成,在塑造国家形态、促进建构公正的制度、引导政治生活良序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制度伦理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伴随着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的变化以及制度变迁的历程,相应地进行适时的调整。改革开放促发的经济市场化转型,使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也使得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推动现代国家的有效治理,中国在制度伦理建构诉求上的突出表现是彰显法治的根本性、民主的独特性、民生的优先性,以及渐进性地推动全面改革。这就需要积极引导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制度不偏离公正性,努力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探索中持续展示新的活力和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体现人民民主的特殊的制度设计,人民政协制度在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经历了重大的功能变迁,见证了民族-国家确立和民主-国家建设前后两个维度的成长,是观察中国现代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标本.建国六十年来人民政协制度功能变迁的轨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在民族-国家建设与民主-国家建设两个方面所做的努力.导致人民政协功能变迁的原因在于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党、国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深刻变化与调整以及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正处在现代转型过程中,这个过程包含着制度体系、经济发展模式、思想文化、社会方式、社会结构等等的变迁,也就是社会环境的变迁。在社会环境的变迁中会出现诸多转型风险与制度缺陷,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大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和认知困难。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正视这个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以便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殊儿童教育政策经历了四个变迁阶段:政策复苏阶段、规范发展阶段、繁荣发展阶段和制度转型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进行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特殊教育政策的变迁依然以国家主导为主,呈现路径依赖较为明显之特征。为此,文章提出了具体的支持路径:政策目标的转向、政策制度的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存在两种制度变迁模式:激进式制度变迁模式和渐进式制度变迁模式。本文根据系统经济学的观点和资源位理论的基本思想,从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的相互关系角度分析比较了这两种制度变迁模式中企业制度变迁的异同及其不同经济后果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田国强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决定企业制度变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新中国60年来,经济发生了两次重大而意义深远的转型,两次转型方向相反、背景不同、方式迥异、绩效差异很大,但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运行轨迹.两次转型给我们的启示是,转型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尊重经济演进规律、合理确定政治权利和市场机制的边界,这是实现经济转型目标并取得良好转型绩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转型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多样化的制度安排,促使对转型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用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代替所有制分析。本文认为,与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不同,所有制分析由于注重交易关系背后的生产关系,注重社会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因而更具科学性。但混合经济的出现对所有制分析范式提出了挑战,因而对所有制范式的研究也应当不断深化,本文最后对所有制分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