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红霉素发酵过程前期调控策略进行了研究,从宏观代谢流的变化着手,对表征细胞代谢特征的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发酵前期的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及呼吸商(RQ)相关变化及红霉素发酵前期CER与pH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适的调控方式,在工业规模发酵罐上通过控制发酵过程前期补糖速率等措施,使发酵平均水平从原来的4500u/mL提高到了6000u/mL。  相似文献   

2.
对一株分离自烟台海域的交替单胞菌YTW-10的抗病原真菌活性进行了测定,通过对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了YTW-10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条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15 g/L,葡萄糖20 g/L,NaCl 5 g/L,KBr 1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初始pH值7 0,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0℃.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头孢菌素C的发酵过程特征,对发酵过程的重要生理参数DO、CER、OUR、RQ等进行了在线检测和相关分析,并分析了比生长速率和比产物生成速率的变化规律。在发酵过程中OUR、CER最高分别达到了90.2 m o l/(m3.h)和69.8 m o l/(m3.h),表明头孢菌素C发酵代谢强度很大,对氧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比产物生成速率在发酵60~100 h最高达到2.15 U/(h.g)(细胞干重)。同时分析了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中甲硫氨酸代谢规律,表明维持培养基中一定浓度的甲硫氨酸对头孢菌素C的合成有促进作用。通过对三级发酵和四级发酵的比较,表明在现有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三级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要优于四级发酵,同时通过控制发酵前期菌丝浓度可获得最大产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碳源和氮源对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均匀实验设计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蔗糖是法夫酵母生长的最佳碳源,葡萄糖是虾青素在细胞内积累的最佳碳源,其最佳浓度为30g/L;最佳的氮源组成是硫酸铵4.9g/L、蛋白胨6.2g/L、酵母膏1g/L,虾青素的含量达6.78mg/L,摇瓶发酵产率提高了1.8倍左右。  相似文献   

5.
采用MutS表型的重组毕赤酵母生产血管生长抑制素,表达阶段流加甘油-甲醇混合碳源以提高菌体密度和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水平,菌体密度可达174g/L,约是表达阶段采用甲醇为单一碳源的发酵过程的3倍。菌体密度的提高导致表达阶段发酵液中铵离子浓度下降很快,当发酵液中的铵离子浓度低至40mmol/L时,影响了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改变pH调节方式并在发酵后期添加25mmol/L(NH4)2SO4使发酵液中铵离子浓度维持在150mmol/L以上,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产量达到108mg/L。  相似文献   

6.
在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D-756发酵生产D-核糖过程中,采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钙混合发酵,葡萄糖酸作为pH调节剂,能促进菌体的生长,显著地提高D-核糖的产量。经酶活测定,发现流加葡萄糖酸能提高单位发酵液中葡萄糖酸激酶的酶活。在5 L发酵罐中,利用葡萄糖酸维持发酵pH值在7.2,培养72 h后产核糖76.8 g/L。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pH和温度对重组毕赤酵母表达retep lase(rPA)发酵过程中的降解现象。在低pH(4.5)诱导条件下,由于蛋白酶活性高,rPA降解严重,表达量几乎为0,提高诱导pH至6.5,蛋白酶活性降低,rPA的表达量最高达到122 m g/L。通过将诱导温度从30°C降低到20°C,rPA的表达量从153.2 m g/L提高到207.9 m g/L。降低温度能减少细胞死亡率,从而减少了发酵液中蛋白酶的释放,降低了蛋白酶的活性,抑制了对目的蛋白rPA的降解。另外,低温使胞内AOX酶活性提高,从而增强了rP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bFGF发酵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最终产物的数量和纯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发酵的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温度控制在37℃,pH值7.0,发酵时间10小时,IPTG诱导浓度为100μg/mL,消泡剂为5 mL/L时,调节溶解氧在40-60%之间对于整个发酵过程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刘宇  鲁铁  程显好  图力古尔 《鲁东大学学报》2013,(4):319-323,329,382
对白蜡多年卧孔菌最佳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其摇床发酵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7.7 g/L,酵母粉8.3 g/L,磷酸二氢钾6.31 g/L;培养温度3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0 mL,初始pH值为6,摇床转速180 r/min,10%接种量培养7 d,最大产量达到15.46 g/L.发酵罐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7.7 g/L,酵母粉8.3 g/L,磷酸二氢钾6.31 g/L,培养温度30℃,装液量6 L/10 L,初始pH为6,搅拌速度380 r/min,10%接种量培养120 h,最大产量达到19.47 g/L.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参数检测的生物反应器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中表征细胞代谢的宏观代谢特征参数进行了检测与相关性分析,表明发酵前期菌体形态分化有利于增加溶氧,膨大、断裂菌丝的形成能够启动头孢菌素C合成;发酵中期添加豆油为菌体提供碳源、同时兼作消泡剂,发酵后期添加豆油仅起消泡剂作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过程理论上提出了头孢菌素C发酵中溶氧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根霉液体发酵产淀粉酶的最佳条件,通过分析碳源、氮源、培养温度、表面活性剂等对根 霉产淀粉酶的影响,另外还考虑了接种量、金属离子对根霉产淀粉酶的影响,以及溶液初始pH值对酶 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根霉液体发酵产淀粉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发酵过程包括大量复杂的生化反应和迁移现象。发酵过程中底物浓度、菌体浓度、产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发酵液物料的性质,如密度、黏度、流变学特性、表面张力、氧及其他性质如扩散系数、氧饱和浓度也随时间变化。由于一系列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结果,引起了温度、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排气二氧化碳和排气氧的变化。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发酵,就需要获得发酵过程变量的变化信息,对发酵过程参数的变化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克雷伯氏菌(K lebsiella pneum on iae)分批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根据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和补料可将发酵过程分成4个阶段。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底物浓度会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菌体生长阶段(阶段II)底物浓度控制在6.0 g/L最适合菌体生长,产物主要生成阶段(阶段III)底物浓度控制在18.9 g/L最适合产物生成,菌浓可达7.83 g/L,最终1,3-PD的浓度为68.5 g/L,摩尔转化率为61%,生产强度为2.21 g/(L.h)。  相似文献   

14.
在肌苷的摇瓶发酵过程中,10 g/L的葡萄糖酸钙适于肌苷的合成和菌体生长。初始培养基中加入10 g/L的葡萄糖酸钙,能够诱导葡萄糖酸激酶的生成,大幅提高其比活,增大磷酸戊糖(HM P)途径的通量。肌苷的产率由10.76 g/L提高到18.36 g/L。  相似文献   

15.
对S.averm itilis发酵过程菌体胞内与胞外的几种有机酸浓度进行跟踪测定。通过与产素关联发现低产批次与高产批次有机酸积累有明显不同。低产批次胞内丙酮酸浓度高达31.6 m g/L,此后降至5 m g/L以下,而胞外在80 h后都开始出现积累;乙酸、柠檬酸与琥珀酸一直都大量出现在胞外,如柠檬酸胞内胞外浓度比值初期低于0.1。这体现出生长期延长以致与产素期重叠过多造成产素偏低。  相似文献   

16.
在同一稀释率μ(μ=0 .1 4h-1)下用不同浓度的甘油流加进行连续培养 ,研究甘油浓度对基因工程菌毕赤酵母 ( Pichia pastori)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浓度对细胞生物量 ( DCW和WCW)、底物得率系数 ( YX/ S)、底物比消耗速率 ( qs)、呼吸熵 ( RQ)与二氧化碳释放率 ( CER)都有影响 ,在低甘油残留浓度 ( <63.3g/L)下 ,甘油是激活剂 ,菌体生长符合 Monod方程 ,Ks=1 9.62 g/L,甘油激活常数 Ka=1 9.45 g/L;而在高甘油残留浓度 ( >63.3g/L )下甘油是抑制剂 ,菌体生长特征符合 Haldance方程 ,Ks=0 .0 1 4g/L,KI=1 5 6.67g/L。毕赤酵母生长的甘油抑制浓度为 5 5 .42 g/L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理论上确定了核壳结构乳液聚合过程中补加乳化剂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影响液体深层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液体深层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影响因素如菌种、原料种类、加料量、发酵时间、温度、起始pH值和通气量等及发酵过程中pH、泡沫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确定了液体发酵产生纤维素酶最佳条件.影响CMCase与FPA的因素有很大的不同.木霉产酶时对氧的需求不高.在发酵过程中CMCase活性变化幅度较大,酶活曲线出现三个峰,而FPA活性相对比较稳定.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总趋势是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葡萄糖母液为原料 ,对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流加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 .结果表明 ,当总葡萄糖母液浓度为 1 50 g/L时 ,以 90 g/L初始葡萄糖母液开始发酵 ,当流加因子 K=0 .0 0 1 3时 ,变速流加发酵组的色素浓度比非流加发酵组的色价增加 32 % .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金属离子等培养基组成和初始pH、通风量、温度等发酵条件对短杆菌(Bre vibacteriumspWX 10)产酶的影响,通过正校试验优化得到的产酶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蔗糖1%,NaCl2 5%,牛肉膏0 05%,NaNO30 05%,pH7 5,500mL三角瓶装培养基50mL,30℃于220r/min旋转式摇床上培养72h.在该培养条件下WX 10产酶量是原培养条件下的1 8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