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毛泽东早于西方接受美学 2 0年 ,创立了他的文艺接受论。毛泽东的文艺接受论与西方接受美学有三点不同 :一、基本构架不同 ,西方接受美学的构架是作家———作品———读者 ,毛泽东文艺接受论的构架是人民———作家———作品———人民 ;二、文艺的接受过程不同 ,两者虽然都经历三个过程 ,但内涵基本不同 ;三、两种接受论的创立者的状态不同 ,西方接受美学仅停留在理论上 ,而毛泽东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既创立了自己的文艺接受论 ,又亲自实践 ,成为最佳的文艺接受者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做出了新颖独特的四大理论贡献:(一)中国现代化目标──振兴中华论,他是这个口号和目标的最早倡导者。振兴中华论体现了把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意识统一起来的现代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二)中国现代化纲领──三民主义论。其本质是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其闪光点在于探索一种趋向于人民主体论的中国现代化模式,以求超越资本主体论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三)中国现代化道路──自主开放论。他是中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首倡者,他要求把对外开放的全面性与独立自主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四)中国现代化文化──综合创新论。他主张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吸收中国传统的母体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之精华,综合创造中国新文化。“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这是20世纪前期、中期、后期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位巨人和三面旗帜;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继承了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精华,扬弃了他的历史局限和思想局限,终于使世纪之交的中国迎来了现代化的关键期、起飞期。  相似文献   

3.
论莎士比亚及其人文主义思想──纪念莎士比亚诞生430周年朱达,朱文振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作家;在他以前,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1340?-1400)也难以与他平起平坐;在他以后,迄今为止,在英国作家中也还没有哪一位作家的成就能...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评介何云波曾艳兵新著《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分为四大编:作家论、文本论、接受论、社会──文化论,总计22万字。我认为:一本书是否有价值有深度,就看它被一节一节地分解后还是否经得起挑剔检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地分析胡风文艺思想的几个重要侧面:(1)创作过程论:主观与客观相生相克;(2)文学特征论,跨过逻辑公式的平面;(3)批评论:社会评价和美学的评价;(4)时弊论: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由此提炼其文艺观的基本特色,即由艺术的感悟体验升华到美学,哲学的理论高度,始终燃烧着诗人的激情和理论家的睿智。  相似文献   

6.
伯尔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到60年代,第三个时期──1963年以后.《莱尼和他们》是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仅从该作品可知,伯尔创作的思想内容主要在于:批判宗教的虚伪、反动,谴责战争的残酷、罪恶;其创作艺术特色表现在:一是常以"我"来叙述观察问题,具有逼真动人的美学效果,二是运用了讽刺对比艺术技巧,三是采用了纪实体小说的报导手法。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1472—1529)的心学,是实践道德论,是关于人的道德生活的学说;他从中国传统的心理学、伦理学的道德论出发,建立起了包括本体论、修养论、事功论、知行论、人性论,乃至文化的人格美学思想的统一体系。‘心学’是以‘心’为基本观念,而建立起来的哲学思想。此学肇端于三王(尧、舜、禹)‘十六字心传’;接受孟子及禅学的影响;大兴于宋、明;以宋·陆象山、明·王阳明为其代表。王阳明‘心学’的特色是以心为宇宙的本体,以心为一身之主宰:“众理众德皆摄归于心;做人、立身、处事的工夫,当求诸心。”所以他说:“圣人之学,…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看重作品的接受者,接受者的阅读、鉴赏和批评。鲁迅的许多精湛的论述,合于接受理论;鲁迅的中国说小史论,不期纳入了接受美学所要求的文学接受史的主张,却又并无接受美学者的“取代”论的偏激,将作家作品创作史美学史与接受史熔铸一体,成为完整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9.
情感与想象两大范畴的凝铸──纪念朱光潜诞辰一百周年(1897──1997)邹华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现代主观论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宗白华一样,主客审美对应、情感深度体验、审美活动特性等问题仍然为朱光潜所关注,尤其是他对主客审美对应的论证,使主观...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其核心理论是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者──作品”为创作过程,视“作品──读者”为接受过程,这两个过程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前苏联学者梅拉赫称之为“动力过程”,并且认为,读者在“动力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反应环节,而是主动的。作品在接受活动中为客体方面,读者为主体方面,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读者阅读作品是驾驭者,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同时读者实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巴尔扎克──马列文论学习札记育民巴尔扎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特别喜爱和赞赏的同时代极少数的资产阶级作家之一。他们在自己的著作或与友人的通信中,曾多次谈到巴尔扎克或巴尔扎克的作品。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文中曾写道:“他(...  相似文献   

12.
明清戏曲演艺论有三个层面:一为演出技术论,是在“技”的层面上谈艺;二为演艺美学论,是在“道”的层面上立论;三为表演鉴赏论,是把美学论、技术论中的各种思考应用到对演出实践的鉴赏之中。其特点是:技术论内容为广,好处在“实”;美学论立意为高,长处在“虚”;鉴赏论感悟为灵,高处在“化”。凡此种种,本文均有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文艺学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所属二级学科,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文艺学学科2006年8月被确定为湖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研究板块:文艺美学方向,主要研究作家作品与鉴赏美学;古代文论方向,主要研究传统文论与环洞庭湖作家文论;文学  相似文献   

14.
“超越解脱”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类型,不仅在文化底蕴、主题构成、表现形式等方面自成体系,其美学特征也极为明显。本文认为“超越解脱”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情韵──创作主体的生命律动与自然律动的吻合;风格──由言志载道转向描山画水、抒写生命的自然性情,从而在作品中表现为飘逸洒脱、超然脱俗的精神风范;境界──即进到虚静清远、冲淡自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大学永续发展原则论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学实现永续发展必须遵循四项原则:(一)必须坚持文化属性。大学是文化单位,必须定位在文化之中,守护和创新人类文化,实施文化管理;(二)必须坚持教学为本。大学是教育机构,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中心任务,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三)必须坚持学术服务。大学是社会组织,必须通过服务社会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服务社会;(四)必须坚持自我主导。大学是独立个体,必须追求大学理想,延伸管理边界,促进大学经营。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2002,(4)
加拿大《移民法》对自雇移民定义如下:自雇移民必须在加拿大创立或购买一项生意以使自己受雇用,并为加拿大经济、文化或艺术做出显著贡献(例如:职业运动员,艺术家,演员,农场主和作家)。自雇移民的特点:1.没有其他限制条件;2.自雇移民无需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3.必须提供文件以证明有能力在加拿大建立一项生意,为加拿大经济、艺术或文化做出显著的贡献;4.自雇移民必须拥有一定的资金,用于在加拿大创立或购买一项生意及安家之费用;5.一旦成功,马上可享受各种福利;为使自雇移民申请获准,申请人必须首先符合上述“自雇移…  相似文献   

17.
(一)崛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作为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之一种,在二十世纪西方林林总总的派别中尽管出现较晚,但它后来居上,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竟能风靡世界,而且以其开放的结构继续发展与不断完善,仪此就足以说明它的影响与价值了。什么是接受美学?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作家、作品、读者这三维时空中研究文  相似文献   

18.
开辟草莱构筑广厦──评毕宝魁《东北古代文学概览》张永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以二肖(肖军、肖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热点课题;.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东北文学则几近空白,有许多人甚至认为东北古代文学构不成史,只是零零星星地有几个作家、一些作品而...  相似文献   

19.
文气说或文气论是中国美学的一个基础理论,虽然文气论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它包含的美学原理对文学艺术具有普遍意义。通过与当代理论的对话,可以对这一古代理论进行现代重构,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些新视野。文气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它研究的是艺术家如何获得自己的个人特质,其个人特质的主题如何反映在作品之中,以及如何被读者感知和理解。从作者、文本和世界的广义上说,文气论主要讨论的是人类社会的宏观世界、作家的微观世界和作品的微观世界这三个相互交织的空间内的创作活动及其美学原理。宏观世界的元气赋予作家以人气,是其先天才华、个性气质、身份主题和后天学养的精神综合。人气注入作家的写作中,使其文学作品具有特别的结构、统一完整的形态、个性鲜明的风格,所有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文气。文气的核心是作家的自我及其个人特质在其作品中的彰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歌词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中国现代歌词研究领域的第一篇文献综述。选取并评价了70本(篇)文献,将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歌词研究成果,分成六个方面加以评述:一、建立学科的理论努力;二、现代歌词史研究;三、现代歌词的文化学研究;四、现代歌词的创作法研究;五、现代歌词作家及作品论;六、现代歌词的类型学研究及比较与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