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高速发展,外来人员和社会资本大规模流入旅游社区,社区居民作为资源所有者,并没有得到与当地旅游业同步的发展.社区居民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外来务工人员相比较,正逐步陷入"边缘化"处境,具体表现在分布区域、民族文化、经济利益分配、景区开发决策权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旅游局《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旅游者凡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旅行社必须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这是保障旅游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人们的保险意识还处在逐步提高阶段。目前,投有人寿  相似文献   

3.
2009年全国许多地区推行旅游消费券的举措,对于这一措施或毁誉参半;或莫衷一是,怎样理性地思考和评价这一政策,是旅游界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浙江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推行的旅游消费券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者、当地居民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相关的政府部门、旅游企业获得了一手资料,归纳总结出国民旅游需求刺激计划效益的关键影响因素是营销宣传、消费者心理、公众参与度、政策的公平性、监督管理,提出了国民经济刺激计划的影响因素模式,为我国旅游刺激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际和谐是人地和谐的前提。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中的群体性失落,指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群体因利益预期没有得到较好满足而对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有所不满、抱怨甚至冲突的不和谐现象。比较突出的失落现象有当地居民因生存利益受冲击而产生的家园性失落,政府因经济漏损而产生的政治性失落、旅游企业因竞争环境不佳而产生的发展性失落,旅游者因景观受损、景区混乱而产生的体验性失落。本质为人际利益失衡、利益失和的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中的群体性失落,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系统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琼州学院学报》2019,(4):48-54
海南55个A级旅游景区命名要素包括资源要素、形状特征、神话传说、历史名人、寓意美愿等15种类型。名称结构分为单一型、双重型、复合型3种类型。其命名方式突出了海南优势旅游资源,具有创新性,但同时也存在文化内涵不足、重合度较高等问题。景区名称应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从旅游者、旅游开发商、当地社区居民、当地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主体的角度,进行权衡与协调,以满足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旅游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是历史街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运用利益主体理论,详细分析了历史街区旅游开中的地方政府、旅游经营商、社区居民、旅游者等核心利益主体的利益指向,阐述了影响旅游利益主体利益实现的因素,包括旅游利益主体的自利性、素质、监管、沟通及协作等因素,以期对历史街区的旅游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乡村社区参与旅游中的利益矛盾及协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社区和居民的参与.文章首先对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进行总结,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乡村社区集体组织、社区居民、乡村旅游企业、乡村旅游者五个方面分别对其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矛盾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8.
9月1日起,《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997年发布的《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根据新《规定》,即使今后旅游者没有给自己买旅游意外保险,由旅行社责任造成的旅游者人身伤亡,旅游者因治疗支出的交通、医药费;旅游者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青海互助土族小庄村为例,在实地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及其态度。结果表明:(1)小庄村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可分为"社会文化代价"、"经济代价"、"经济获益"、"环境效应"、"形象提升"、"社会文化效应"和"环境代价"7个维度。(2)与旅游业关系的密切程度、年龄、收入水平不同的居民的感知和态度没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不同的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有显著的差异。(3)影响居民支持当地发展旅游业的相关因素是"本地传统文化受到不良冲击"、"受游客的影响,本地社会道德标准下降"、"造成本地居民两极分化"、"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旅游加快了当地的建设"、"改善了交通状况"、"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游客感知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不同出游方式的游客对同样的旅游目的地有不同的感知。散客旅游者不同于团体游客,其具有自由性、灵活性、不固定性等出行特点。散客市场潜力巨大,如何有针对性地了解旅游目的地散客市场的满意度,是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以贵阳散客市场为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不同旅游出游目的满意度比较的方法,找出了散客旅游者对当地居民态度、旅游景区服务、金融和邮电服务的感知程度较高;通过比较不同出游目的散客旅游者对贵阳旅游各项服务的感知,得出了由于其出游经验、出游动机和对旅游服务的感知程度不同,造成其对旅游服务产生了不同等级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破窗效应”与旅游者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庆军 《理论界》2014,(5):45-47
"破窗效应"理论揭示了环境与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要想不让"破窗效应"毁了旅游质量,必须克服"破窗效应",摒弃传统旅游行为,倡导生态旅游,促进旅游者行为生态化,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树立全民生态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弘扬古代生态思想,塑造"天人合一"的整体氛围;开展生态道德建设,促进旅游者价值取向的转变;从心理学角度设计旅游产品,进行生态旅游环保宣传;重视当地居民利益,加强生态旅游区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2.
旅游发展背景下的目的地文化变迁是学界的研究热点。曾厝垵自进行旅游开发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当地传统文化也经历着变迁。这种文化变迁可从文化再生产的理论角度得到解释:旅游产业中利益主体——政府、村民、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权力的博弈是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是它们之间的相对平衡。由于政府在旅游发展初期的主导作用和后期的支持作用,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具有和谐性和互补性,因此,可将曾厝垵的文化变迁模式称为共生的文化变迁(再生产)模式。村民在博弈中权力的保留使曾厝垵在通过旅游业发展经济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当地传统文化。该案例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共生的文化再生产模式为旅游目的地传统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现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许多民族地区的旅游业还带有一定的扶贫性质。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对当地旅游产业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产业的发展虽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建议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2001,(4)
王泠一 ,吕振隆在《上海经济研究》2 0 0 1年第 4期撰文《都市型文化 ,产业运作的最新趋势》指出 ,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院校、剧场、广播、美术馆等纯文化机构的存在 ,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城市尤其是国际性都市的品味、知名度和投资软环境 ,对于提高都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港、澳、台及西方社会的大都市中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是在不能百分之百实现市场化的领域 ,也尽可能地部分按照产业规律进行了运作 ,从而减轻了一部分财政负担或者说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财政投入文化领域的社会效益 ,并刺激…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上半年,《中州学刊》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这是《中州学刊》改月刊来也是近几年来取得的一个好成绩。被转载的文章是:《社会变迁背景中的青年问题与青年研究》(2013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13年第8期全文转载,并在封面上重点推出。《我国配偶法定继承的零顺序改革》(2013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路径研究》(2013年第3期)被《新华文摘》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另外,《中州学刊》上半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摘报》等报刊的文章转载、摘要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黎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具有较强的多维关联效应,可以从黎族发展利益角度探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个维度的关联效应。这些关联效应是一种向周围发散式的影响,它的中心聚合力是旅游目的地黎族居民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参与和互动活动。研究并统筹各个维度的深层关系,实现黎族文化旅游效率与其关联效应的耦合关系,有力地推动黎族文化旅游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9,(6):56-63
黎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具有较强的多维关联效应,可以从黎族发展利益角度探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个维度的关联效应。这些关联效应是一种向周围发散式的影响,它的中心聚合力是旅游目的地黎族居民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参与和互动活动。研究并统筹各个维度的深层关系,实现黎族文化旅游效率与其关联效应的耦合关系,有力地推动黎族文化旅游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再论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年我曾经在《天津社会科学》第3期上发表过一篇关于利益结构变化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文章。文章对比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利益结构变化的情况,并重点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利益结构的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后果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自从那时以后,我国...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2004,(3)
杨作书在《青海社会科学》2 0 0 4年第2期撰文《对我国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理性思考》指出,国内居民储蓄意愿强劲、储蓄额居高不下,是由社会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居民收入增加;(二)制度性变迁的心理预期使居民存款的预防性动机增强;(三)资金不能及时向消费分流、向投资转化;(四) 1 996年以来连续八次降息使名义利率低、但实际率高,居民储蓄仍有利可图;(五)非居民性资金流入。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念来认识国内居民超常储蓄现象的正负效应,使我们对这种现象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国内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正效应:第一…  相似文献   

20.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社会》第3期上撰文指出,利益群体的模式应在中国引起更多的重视。孙立平援引李强教授的观点认为,中国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阶层,因为阶级阶层在涵义上应该"是指利益分化已经完成、物质利益已经相对稳定的集团"。采用利益群体范式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