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价值观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本文通过探究我国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多元文化格局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多民族性、多信仰性、多文化性等特点,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借鉴和吸收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积极因素,取其精华,博采众长,结合我国实际大力推动其本土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在不断融合与碰撞中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特征、个性化的族性特征、开放的文化涵化特征。多元文化融合发展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在传承形式、创作素材更丰富等方面出现了新机遇,应通过完善传承方式、立足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理念、适应文化生态转型强化市场效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路径谋求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此要搞好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二要敢于大胆创新;三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四要改善大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与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大学生沉溺网络、迷失自我,网络责任意识下降,网络诚信品质式微,网络语言约束不强,侵权现象频现,网络色情泛滥等。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分析和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该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与途径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将德育置于现代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充分发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德育资源,通过有效途径提高高校德育效果,丰富高校德育内容,解决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新内容,旨在转变大学生传统的自然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观,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障万物平等的生存权利等,这些都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因此.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加强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可增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相声最初混杂于众多说唱艺术形式当中。清朝末年八角鼓艺人张三禄第一个采用"相声"一词,并将其搬上表演舞台。之后相声经过朱绍文、"相声八德"等几代艺人的加工创作,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外部因素分析看来,多重的文化背景是促成相声艺术产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幽默诙谐的满族文化赋予了相声幽默的灵魂和乐天的气息;纷杂多彩的市民文化为相声的创作提供了故事素材和叙事场景;北京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天桥和茶肆酒楼等为相声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空间与渠道。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20世纪中国各民族文学而言,它无疑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生长、发育和形成的。它不仅从民族地域文化、民族口传文化、民族宗教文化、民族风俗文化中汲取了丰厚的写作资源,而且广泛接受了时代主流文化、汉族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与文学的互动虽形态各异,却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民族文学话语形态乃至表述方式的生长机制,并显示出民族文学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凸显出民族作家文学创作的文化动机。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文化和道德体系的国家,在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中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和复杂化导致价值观变化,重视个人伦理道德而忽视公共伦理道德动摇了传统道德的根基。加强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应该讲求谦敬礼让的"仁爱"思想,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培养"知耻"的道德品质,树立朴实无华的"立志"教育理念,重视、倡导道德主体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1.
台湾向来是一个由多元族群所共同组成的移民社会,在全球化语境和台湾本地特殊情境影响下,其自身所蕴含的多元文化特质而发展为多元族群的社会。但台湾的多元文化主义被高度意识形态化,对真正的宽容、民主和多元的造成伤害,导致台湾版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异化和畸形,无益于台湾形成真正宽容多元的社会文化形态。在台湾文化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应怀抱平等、尊重、学习的方式,面对不同文化,达成相互理解;少数族裔的文化认同必须在自身的文化传统以及主流文化之间作抉择或取得平衡点;透过多元沟通,建立起台湾人民对新移民的同理认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唐鹏 《百色学院学报》2011,24(4):109-114
民风民俗是孕育民族精神、孕育国魂的文化力量,也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民风民俗的裂变又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开发淳风美俗,有利于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论是在人类面临诸多生存威胁的语境中逐步得到特别强调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走向和命运,乃是多元文化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今,保护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不仅是文学建设问题,而且是关涉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在保护和研究民族文学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警觉和尽力消除文化偏见和文化歧视.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价值和取向日趋多元,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趋于多样化,这对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各种途径传达给学生,并取得良好的接受效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临的首要问题。高校各教育主体可通过"教育主体的再教育""教育方式革新"以及"主体联合"等几个方面的努力,缓解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压力""客体迷茫"以及"互动障碍"等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在多元信息、多元价值竞争中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和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具体工作的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现今信息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还应具备信息素养。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预备主力军,他们的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实力,也关系到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问题。本研究以Z民族大学为田野调查点,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个体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基于文化适应理论模型框架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阐释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是其信息素养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其文化适应能力紧密相关。同时,分析讨论了西方文化适应理论模型在阐释我国民族高等教育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内涵、结构、特征和功能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其在育人中的积极意义,高校体育文化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具有精神动力价值。因此,应重视和加强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背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多元文化不仅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也有消极因素,尤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更为深刻。本文从多元文化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探讨了解决这些困境的具体对策,提出高校务必在观念、内容、方法和队伍等方面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存在许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我国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不仅大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互联网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务必大力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员联系的精神纽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观、“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文化观和厚德载物的价值观,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样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课程、特色课及选修课和“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提升多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促进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双向认同,在此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