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喻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隐喻理论也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笔者将引用汉语具体实例,对普遍存在于汉语里几种隐喻类型,即容器隐喻、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有关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隐喻加工机制与一般言语理解相比是否具有独特性以及隐喻理解伴随的神经生理机制是否有其独特的模式? 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对隐喻性质进行区分。常见的熟悉隐喻可进一步区分为词源性隐喻与引发性隐喻,其中词源性隐喻的隐喻义属于词语多个词义中的一个延伸义,而引发性隐喻则是将两个分属于不同概念领域的概念进行非字面的语义联结。词源性隐喻句和引发性隐喻句的理解包含了与一般语义句理解不同的加工内容。相比一般句,词源性隐喻句特异性地激活了与语义竞争相关的左侧颞中回、颞上回以及与加工深度有关的额下回,而引发性隐喻句则在左侧额下回有更多激活。隐喻的内在加工过程和神经机制并不单一,探讨隐喻理解与一般语义理解的异同需要考虑具体的隐喻性质。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的时间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间概念都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从不同的来源看,汉语中的时间隐喻有以下几类:时间是空间;时间是金钱;时间是实体。汉民族认知和建构时间概念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大量存在于日常语言中的时间隐喻以汉语的例子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汉语蕴含丰富的隐喻,其中谚语更是突出。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侧重分析汉语谚语的隐喻特点和谚语隐喻同概念隐喻之间的关系;分析谚语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籍此揭示汉语谚语的隐喻结构和内容特点及其与概念隐喻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汉语时间隐喻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汉语中时间表达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其他具体形象的概念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是时间隐喻的主要方法。汉语时间表达的隐喻性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作为汉语别具特色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和语用功能,这一语言现象的生成体现了人类的隐喻认知机制,其特殊的修辞功能是量词的语义特征投射到名词认知域中产生的结果。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隐喻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语言现象的幕后认知过程,为解释语言结构与人的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转喻和隐喻理论对英语中名词动化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名词动化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转喻机制和隐喻机制如何在名词动化过程中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关语料对英汉语耳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耳的跨域隐喻映射共性与差异性共存,同大于异。其隐喻映射主要涉及形状、知识/智力、情感/态度、社会/事物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域;耳的隐喻映射同覃修桂的研究中眼的映射一样支持Sweetser关于以身喻心这一上位隐喻具有跨语言性质的观点,也认同覃教授对Sweetser观点的补充:隐喻映射不但可以身喻心,从外在经验域朝向内在经验域,也能以身喻身,从具体的外在经验域映射到其它更抽象的外在经验域。  相似文献   

9.
英语UP和汉语上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它将作为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是给一个概念空间意义。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因此,空间隐喻在帮助人们理解许多非空间概念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被用来构建范围、状态、数量、感观、时间和社会等级等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10.
以海事英语语篇为例探讨名词化隐喻在海事语篇中的特点、功能及其在语句与语篇中的实际运用,指出名词化是海事英语语篇中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名词化隐喻在海事英语语篇中的分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海事英语不同于其他语篇的文体特征,名词化结构是海事英语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符合海事语篇对正式文体的行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合成名词的修辞功能,主要表现在暗喻和借代等方面。构成合成名词的方法是或用人体、动物等作喻体,或以典型特征代替另一种事物,以作者代作品等等。  相似文献   

12.
人体名词和“上”、“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位词基本上是对称和整齐的。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尤其是在与一些同类词语的搭配中,方位词常常会出现不对称的现象。所谓不对称,主要是指词义相对的词语并不具有相对称的形式.如“上”和“下”的不对称。本文考察方位词“上、下”在与有关身体部位名词搭配时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特点,分析这些现象的视点、论域与参考点。  相似文献   

13.
隐喻体验性是语言范式转变到认知语言学后对隐喻本质的全新认识,体验性是隐喻的根本属性.隐喻体验性是建构于体验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此外,隐喻的跨域映射具有体验性,隐喻产生理解的基础跨域相似性也是基于身体、心理和认知体验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隐喻不是任意的,具有体验性,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语法学著作皆以为,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本文研究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名词不仅指称作为实体的人或事物,而且还指称人或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即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本文就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设想,最后论述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的槽关系是汉语语义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具体名词或某类名词来说,其所能搭配的槽类、槽序和槽系是不同的,这些不同便显示出各个或各类名词的区别性特征.槽系,即一类名词可以搭配的定语的槽类数.对名词的槽系进行统计,进而详细描写出名词前面的槽系,对中文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都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明喻和隐喻在句式上的相互转化.从实用性和趣味感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俗易懂地把明喻和隐喻的相互转换过程进行科学的演绎,对深入挖掘修辞知识宝库起到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这为复制和模仿提供了条件。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解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并且探讨了模因机制在隐喻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隐喻是模因的表现手段,模因模式构成了隐喻的认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门类,它是用心与情来完成的,因此它也是富含隐喻价值的艺术。总体而言,书法的隐喻主要表现在用笔、章法、动静等方面。用笔的隐喻主要体现在传达书者性情、表现环境与人生理想、表现境界等方面;章法的隐喻主要表现在流转、布白、韵致、整体、通感等方面;动静的隐喻主要指书法要有行云流水、跃动之美,要蕴藏艺术家人生的、审美的、时间的、空间的观念而不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