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5万双鞋垫     
张鸣跃 《当代老年》2009,(10):32-33
在洛阳市洛龙区关林庙村,1989年是60岁的老人高秀兰的灾难年。老伴去世不久,儿子遭车祸也走了,紧接着,儿媳一病不起随儿子去了。  相似文献   

2.
仁和 《老年世界》2009,(16):8-10
高秀兰,几十年如一日靠着做鞋垫换得的微薄收入,把1岁多就父母双亡的孙女抚育成人。她不屈从命运,倾心育孤的举动,感动了洛阳,被众多网友誉为“最富有精神气质的老人”。  相似文献   

3.
25万双鞋垫     
1989年,是洛阳市洛龙区关林庙村60岁老人高秀兰的灾难年.老伴去世不久,儿子遭车祸也走了,紧接着,儿媳一病不起也随儿子去了.所有人都认定这个家是彻底塌了,祖传的一间小黑屋,值点钱的东西全卖了,只剩下一床一灶,一个60岁的老人和一个才8个月的孙女,怎么过?  相似文献   

4.
生活守则     
张圣起 《老年人》2005,(12):11-11
有位老人去世了,他的儿子为表示悲痛,花钱请来了“专业哭丧”者,还用扩音器把这哭闹的喧嚣播放.弄得村里鸡犬不宁。事实上,这做儿子的平时并不孝顺,常常谩骂父母。有时老人连饭都吃不上。他办丧事,如此虚张声势,不过遮人耳目,赚个孝名罢了。  相似文献   

5.
王奶奶的地摊儿不大,一块包袱皮铺在地上,一只小板凳旁边摆着一只针线笸箩,柳条编的,很古朴。包袱皮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她的“货”,各式各样的鞋垫。这鞋垫都是王奶奶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摆在那里,就像都市里吹进来一股子山野的风。  相似文献   

6.
巷口的老人     
刘兵 《老年世界》2013,(1):23-23
据说十几年前,他老伴得急病去世,接着又因家庭琐事跟儿子媳妇狠狠地吵了一架,一气之下,老人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物,独自跑到城里谋生。  相似文献   

7.
罗伟 《老年世界》2011,(13):24-25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湖北老人王厚菊唯一的儿子10年前不幸去世,孙子邓富强担当起了为她颐养天年的重任。如今,老人107岁了,身康体健,晚景幸福。隔代也养老,平凡家庭谱写的人间大孝,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8.
谢涛 《当代老年》2006,(12):28-28
邻居中有位70多岁的老妈妈,前不久老伴去世了。 她现在住的房子是已成家多年的三个儿子凑钱给买的。刚刚成家不久的小儿子找到她说:“妈妈,爸爸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很孤单,不如把房子卖掉.我也把我们住的旧房子卖掉,这样我们的钱合在一起买新房子,您住到我们家里,我来养着您。”老妈妈同意了,很快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把钱交给小儿子,住到了小儿子家里。小儿子找三位哥哥开家庭会议,三位哥哥同意了小儿子的意见,老人由他来瞻养,他们一起把给老人—年的生活费交到这位小儿子手里。小儿子还从他妈手中要走了政府给老人每月领取生活费的存折。这位老妈妈才住进去—个多月,新房子还没买,老妈妈就无法忍受小儿子及儿媳对她的无理态度,跑出来住到大儿子家里。  相似文献   

9.
一位90岁的老人去世后,人们根据她生前的嘱托,将她葬在了郊外的公墓里,并且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茉莉,1990年生,2000年快乐地结束了人间的旅行。  相似文献   

10.
郑毅 《女性天地》2007,(11):22-23
说到绣花鞋垫,许多人就会联想到乡下老家的妇女们手工绣的老土玩意儿,那种东西怎能登上大雅之堂。但是一位重庆打工妹,却把土得掉渣的绣花鞋垫卖出了名堂,仅用了3年时间,就在全国开了20家绣花鞋垫专卖店,拥有了资产几百万元。  相似文献   

11.
我从2002年开始订阅《老人世界》。开始我自己每期一篇不落地通读,后来儿子和孙子、孙女也经常看。儿子在本乡镇上班,每休班时,他就看几篇,他爱看“百姓故事”和“亲情篇”。孙子孙女爱看“开心乐园”,什么谜语、猜字、小笑话、小幽默、漫画等,有时也看其他栏目。  相似文献   

12.
《老年世界》2014,(5):16-16
编辑同志:上个月,我母亲去世。在整理遗物时发现,我们平时给她的钱,她都存在了银行,合计有一万多元。请问,我们现在该如何支取这笔存款?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16日,河南洛阳一赵姓男子在北京旅游,住在一家小旅馆,凌晨时分被“十几个不明身份人士”当成上访者带走,在遣返途中被殴打。事后,洛阳市洛龙区占城乡信访办主任杨启对赵父说:“你儿子也要吸取教训,不要到北京去,这次是被误抓还找到了,下次找不到咋办?”  相似文献   

14.
陈励 《炎黄世界》2009,(6):60-60
父亲因祸去世,母亲随之瘫痪,短短一个月内,世间所有的苦难都降临在了年仅4岁的儿子身上。儿子看着床上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母亲,说:“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饿着。”于是,儿子开始学着煮饭。面条做不了,就煮粥吃。锅台高,够不着,他便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时不时被沸出的米汤烫伤小胳膊。常常,家里连一粒米都没有,  相似文献   

15.
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把500元借给妈》,写一段儿子与母亲的往事。父亲去世后,儿子经常出差,很少能在家陪陪80岁的老母亲。有一天深夜,儿子从外地出差回来,发现老母亲还没睡。老母亲吞吞吐吐,似乎有事要问他。  相似文献   

16.
我们现在常看到很多名人过早去世。按理说名人的生活起居各方面在物质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什么三十几岁、四十几岁就去世了呢?这些旱逝的人,都是因为他们自己不注意固护自身的阳气。  相似文献   

17.
真相     
邓笛 《老年世界》2009,(18):1-1
列车行驶。车厢里挤满了人,座无虚席。在一个临窗处,坐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儿子。这位老人的儿子看上去有三十多岁了,一路上十分兴奋,不时地冲着窗外的景色大呼小叫。  相似文献   

18.
我是您儿子     
付秀宏 《老年世界》2013,(12):16-17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位老者在穿越马路时,突然晕倒,生命垂危。救护车迅速赶来,将老人送入附近一家医院抢救。期间,老人断断续续地清醒了几次,每次醒过来,都不住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相似文献   

19.
丁香 《老年人》2010,(10):12-13
一个是乐善好施资助“贫困学子”67万元的善良老人,一个是“勤奋上进”的贫困大学生,两人持续5年的真情故事,本应留下一段旷世佳话。然而,故事的结尾却令所有人惊愕不已——一个因自己献爱心而懊悔不迭,一个因诈骗被依法逮捕。  相似文献   

20.
丁岚 《老人天地》2013,(1):26-27
2012年10月26日,朱官翠因病去世。临终前,她告诉刘芳和靳冰这一真一假两个女儿:“我死而无憾了……”安排好老人的后事,靳冰和刘芳一左一右地挽着杜方勤,告诉这位爸爸:“以后,我们还是每周六来看您,我们永远是您的贴心小棉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