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书摘》2006,(10):74-75
本书系“亚洲演艺网杯‘感动——给父亲(母亲)的一封短信’全球华语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集。本文摘自其中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2.
青年短信文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网络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确立了"第四媒体"的地位.据专家预测,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短信将成为新的媒体--"第五媒体",短信将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被普遍接受.短信文化在青年中流行离不开社会背景,更有深刻的心理学基础.短信文化是青年人际沟通的新形式,是解读青年的语言符号,也是研究青年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佚名 《女性天地》2008,(4):44-44
看见你发脾气时,撅起的小嘴,我曾试着,撞豆腐块死,用鼻涕吊死,可都没有成功。现在就等着你来处理我。 我知道是我的错,又令你生气了。但是你不要判我死刑,我要伸冤!我要打电话给你!法官,开门哪! 什么人最该死?我这种人最该死,你可以打我、骂我、亲我、爱我、恨我,但是不要不理我。嘿嘿……  相似文献   

4.
在某些地方,很实际很简单的愿望,在别的地方,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你看一群人怎么描述梦想的内容,就知道他们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一度不喜欢过度地标榜梦想在人生中有多重要,后来经历了,也明白了,很多简单的愿望,就是这么遥远,远得像梦。——蔡康永各种社会矛盾的积累才是主因,应该反思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掩盖不了各种相应的矛盾,所有人都应该想想,我们跑得太快,已遗失了灵魂。——鲁健  相似文献   

5.
一条短信     
点卡目 《金色年华》2009,(11):44-44
我和老爹的隔膜由来已久:小时候慑于他的威严;上学后再没有时间;工作了,我在省城,老爹在老家,每次回去都是匆匆忙忙的,和他老人家的交流少之又少。每当看到他如银的白发、微驼的背,充满内心深处的是感恩,我自认为和老爹之间的隔膜只能让我把对老爹的爱埋藏在心里,羞于表达。  相似文献   

6.
短信暗语     
《女性天地》2010,(11):28-28
1.当你收到“你干嘛呢”的短信。对方的意思是“我想你了”。 2.发送“呵呵”的时候多是没笑或傻笑,应酬一下,但如果发的是“嘿嘿”、“嘎嘎”或者“哈哈哈”,那么表明对方正在笑。  相似文献   

7.
我和菲菲是在济南认识的,当时我们都是刚毕业,带着一腔热情,准备打拼属于自己的天地。初次相见的时候,我就对菲菲特别有感觉,她长得不是很标致,但特别有味道,眼角微微上挑,看过来的时候有一种很特别的风情。  相似文献   

8.
幽默短信     
《现代妇女》2009,(6):49-49
喜欢 我从小喜欢追根究底,长大的志愿是当侦探,现在是报刊的主编,你呢?”“我从小喜欢玩,长大的志愿是怀揣大把的钱到处去逛,现在是公交车售票员。”  相似文献   

9.
短信寄真情     
儿子和儿媳结婚十年多了,儿媳孙建英温柔善良、知书达理、对我们老两口孝敬有加。每年都惦记着给我们过生日,定做生日蛋糕。  相似文献   

10.
短信深受我们的喜爱,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体会着我们的酸甜苦乐,但是短信在我们交流的同时也反映着我们的生活,这也就体现了规范短信用语的必要性,我们要学会规范短信用,促进和改善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高校虚拟网内短信心理咨询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的普及性与大学生使用的频繁性,有可能使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与咨询教师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短信的即时性有利于及时地掌握来自学生的问题,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短信的隐密性使人格内向的学生和过于担心心理咨询保密的学生多了一条隐蔽的通道,也使外出实习的学生和精神疾病康复期的学生与心理咨询教师能保持持续的联系。短信咨询的回复能让求助者反复阅读,也使回复者可以留时间选择语言表达方式、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短信心理咨询有广泛的社会需要,符合中国现代人的生活,将是高校心理咨询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金色年华》2009,(3):62-62
1.黑猩猩不小心踩到了长臂猿拉的大便,长臂猿温柔细心地帮其擦洗干净后它们相爱了。别人问起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黑猩猩感慨地说:猿粪!都是猿粪啊!  相似文献   

13.
我和周林结婚时,他的母亲异常反对。我知道,她早为周林物色好一个容貌姣好、家境殷实,而且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女孩。周林见过那女孩,人没什么可挑剔的,但就是不来电。  相似文献   

14.
悦悦 《老年世界》2010,(18):21-21
今年春节的时候,先生和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六旬的婆婆。婆婆拿着手机嘟囔着说:“买这玩意儿干啥啊?我要给你们打电话,拿家里的电话直接打不就得了!”自打我们送她手机那日起,手机就俨然成为了她手里的摆设。每个月我们往她手机里充的话费,还是没少几块。先生苦笑着说:“我这妈,可不是玩高科技的人哪!”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短信     
李舍 《女性天地》2006,(2):20-20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想表达的,恐怕就是对生养我们的父母的感激与热爱之情,请把你父母的故事、你和你父母之间的故事写下来发给我们,让我们一起分享,一起品味。电子邮箱地址:dashanhxs@hotmail.com,来信请寄:广西南宁市古城路4号女性天地编辑部,请注明"征文"。60岁的母亲住在乡  相似文献   

16.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在波涛汹涌的短信大潮中,难免泥沙俱下。不良短信、垃圾短信也可谓甚嚣尘上,风起云涌,引来一片喊打之声。垃圾短信确应清扫出门,然而,清扫的方式却可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临风 《公关世界》2008,(4):18-20
每当节日来临,收到最多的礼物是什么?当然是短信祝福。虽然这要归功于群发技术的威力,但似乎,不发个短信,便像少了个仪式一般,有些交待不过去。  相似文献   

18.
手机短信的流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短信文化,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消极影响的几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限制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悦悦 《当代老年》2010,(4):38-39
年初,先生和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六旬的婆婆。婆婆拿着手机嘟嚷着说:“这玩意儿干啥啊?我要给你们打电话的时候,拿家里的电话直接打不就得了!年轻轻的,乱花冤枉钱!”婆婆是个会过日子的节俭人,自打我们送她手机那日起,手机就俨然成为了她手里的摆设。每个月我们往她手机里充的话费,还是没少几块。先生苦笑着说:“我这妈,可不是玩高科技的人哪!”  相似文献   

20.
手机短信的流行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短信文化,它无疑对大学生有着各种影响。本文主要从行为科学角度阐述大学生热衷短信文化、大学校园短信流行的原因、短信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就限制短信文化负面影响,拒绝污染“拇指文化”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