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元  陈向俞 《金陵瞭望》2011,(11):22-23
14年来.他扎根社区,辛勤耕耘,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承诺落实在分分秒秒:14年来。他带着满腔忠诚和永恒信念.为人民群众守卫着平安和谐.他所在的社区被称为“最安全社区”:14年来.他忠实实践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社区不走的110”……他就是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白下分局瑞金新村社区民警——蒋自有。  相似文献   

2.
朱震龙  王喜 《金陵瞭望》2010,(23):48-49
张长华是景明佳同小区拾景苑7幢的楼栋长.今年57岁的他已退休多年.但思想上却一直没有“退休”.不仅一次不落地参加组织生活.还经常主动列社区帮忙.积极要求加入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事事、处处、时时为社区建设管理奉献自己的余热.居民们凶此都亲切地称他为“热情老张”。  相似文献   

3.
卢伟平 《社区》2014,(21):39-39
他有办公室,却只在中午休息时回去喝杯水,多半时间他就在居民家和社区里“转悠”,1.5万居民中的大多数人都认识他,见到他总会亲切地喊一声“老朱”。他就是南京市建邺区国泰民安社区主任朱华福,他是协调邻里纠纷的快手,解决难事的能手,化解矛盾的高手。  相似文献   

4.
他,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浦口区泰山街道锦城社区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先后被授予“省和谐示范社区”、“省充分就业社区”、“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市青年文明社区”、“市优质服务窗口”、“浦口区平安社区”、“建设泰山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连续6年跻身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荣誉榜。  相似文献   

5.
陆组轩 《金陵瞭望》2009,(21):41-42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个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入社区成为“社会人”.企事业单位退休、协解、大中专院校毕业、部队复员转业等多元化成分的党员转入.使得社区党员队伍逐渐壮大.结构变得极其复杂。面对新变化、新情况.山潘街道工委紧密结合街道实际.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新抓手.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山潘特色的社区党建之路。  相似文献   

6.
纪增龙 《金陵瞭望》2006,(21):20-2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特别是新提出的“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等重要论断.对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曾庆红同志在视察鼓楼区党建工作时指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我们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到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和谐才可以达到.如果我们基层的细胞不和谐.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国家就不可能和谐。”从鼓楼区的实践也证明.加强社区建设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苏小玲 《社区》2014,(9):38-39
“大海哥,今天生意可好啊?”“曹爷爷,天冷注意多穿衣服,要保重身体呀。”“吴老板,您这店门外的商品影响行人走路,请收到店里面卖。”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孝口街道西平门社区,一位30出头的高个小伙一路和居民们熟络地打着招呼,一边有些“婆妈”地叮嘱大家一些注意事项。社区的老人们亲切地喊他“小夏”,年轻人则称呼他“老夏”,小孩子们热情地叫他“夏叔叔”……他,就是西平门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工作站站长夏能峰。  相似文献   

8.
李荣 《社区》2014,(33):21-21
新近在上海嘉定区新成路街道采访,社区志愿者薄连城的一席话让人深思:“在社区做志愿服务.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与兴趣.也找到了乡愁。”不搞“嵌入式”,而是培养“精神土壤”,让社区志愿服务精神“自己长出来”,围绕人的兴趣与爱好形成一个社区公益“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李磊 《社区》2004,(6):6-9
物理学教授王培荣用4年的时间赢回了一场维权斗争的胜利—终结了一个专为知识分子兴建的住宅小区的单元防盗门上演的想开开不了、想拉拉不上的“黑色幽默”。但他的代价太大了。作为一位曾获得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了与一扇劣质的防盗门作斗争,竟然整整4年无法进门科研工作。在他最终利用“举报 网络 媒体 诉讼”方式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社区居民由衷地推选他做了区业主委员会主任之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社区居民由衷地推选他做了区业主委员会主任之时,他为了还想继续进行的科研工作,更是为了家人的安全,想到了“离开”。什么时候,我们维护我们生活和居住中一些理所应当的权利,不用再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那样的社会环境,也许就是我们开展社区建设追求的“理想的人居环境”。由此看来,社区建设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动员。否则,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有缺憾,难以达到理的“理想的人居环境”。由此看来,社区建设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动员。否则,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有缺憾,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陈继锵 《社区》2002,(21):39-40
问:来信中,一位读者对学习型社区很有见地。他认为: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一个内容,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使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使社区精神文明得到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他的问题是,创建“学习型”新社区,着力点应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孟谦 《社区》2005,(15):11-14
胡同社区——大安澜营7月15日早上8点,大安澜营社区书记邓建民拿着两张居民修房的“社区事务服务、督办转移单”,骑上车出门了。他先到宣武区参加“保先”教育的动员会;然后去大栅栏街道房管所递送了“转移单”;10点30分,去宣武医院看望了一个正在住院的管片里的房管员。11点10分,他回到办公室时一个劲儿地打喷嚏,时不时地从短裤口袋里掏出纸来擦鼻子和眼镜。虽然外面是38度的高温,可他舍不得开空调,看到记者拿着张报纸不停地扇,他边打开电扇边歉意地说,居委会用的是商业用电,一度7毛多钱,这空调就成了摆设,对不起了。大安澜营是北京大栅栏…  相似文献   

12.
安苑文 《社区》2012,(31):29-29
为让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社区常常通过各种形式.发动居民评说社区工作,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改进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看见社区一天一个样.许多居民都高兴地说:社区把我们看做是”裁判员”和“教练员”了.我们更应该爱社区.为社区建设多出力!  相似文献   

13.
社区居委会向何处去——顾骏教授谈转型中的居委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骏 《社区》2005,(3):12-13
“我是一个爱提出问题的人,事物往往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下发展的”,在见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社会学者顾骏时,他这样说。如同他性格的干练与直率一样,他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敏锐、独到、一针见血。这一切也与他多年来深入社区、与基层保持着长期密切的接触分不开。曾经有人评论,顾骏教授是把自己的缜密思考与社区实际紧密结合的为数不多的几位学者之一。几年来,顾骏教授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职能模块的构建》、《“行政社区”的困境与突破》等文章,以及他提出的“有限社区”、“过度组织化”、“服务当量”、“分类指导”等概念在社区建设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他对社会问题的睿智与精辟的分析,也使他时常成为多种媒体访谈专栏的座上宾  相似文献   

14.
王馨娜 《社区》2014,(24):10-12
长久以来,物质基础薄弱,人财物不足,成为了制约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瓶颈。对于社区来说,“缺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没有钱,社区的很多活动无法开展,社区购买社会服务只能是一句“时髦”的口号。为了解决“社区缺钱”这一难题,各级政府在加大对社区建设投入的同时,还为每个社区设立了一个“公益金”,希望社区能够很好地利用这笔“小钱”,更好地促进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真正为居民服务。可以说,愿望是良好的,但现实中,一些社区的公益金在使用上因为缺乏居民的参与,变得费力而不讨好,还有一些社区的公益金因为没有被合理地使用,导致效率不高,违背了政府设立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韩全勇 《社区》2004,(8):17-17
读者: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深入的社区建设,那么到底什么是社区,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社区呢?专家:这是读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社区”有它特定的社会学含义,不能简单地把“居委会”理解为“社区”。如果对“社区”这个社会学术语作一个通俗的解释,那么用“大家庭”的理念来理解是再准确不过了。在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有这样一个口号,那就是“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在人类历史上,“社区”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按照“大家庭”的模式去营造新型现代“社区”也是不会错的。城市社区的概念,是由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大学经验社会学派发…  相似文献   

16.
虎匠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阀门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虎丘之名,源于春秋时的吴王闻闾。他生前在此修城建都,死后亦葬于此处,传说葬后3日,墓地有“白虎蹲其上”,因而得名。虎丘在春秋时便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苏东坡曾经说过:到苏州小游虎丘乃感事也。虎丘不过是一座海拔仅34.3米、占地约20公顷的小山,但它却被认为有苏州的魂。这其间的奥秘,应该就在它2500多年的历史中吧。、  相似文献   

17.
彭清华  尹婷 《老友》2013,(2):25-25
陈述林是社区居委会的常客.但多数时候.他都是帮邻居办事。这位已76岁高龄的退休老党员.是社区“银发互助会”的热心成员.除了经常帮行动不便的邻居跑腿外.他还结对帮扶了两位孤寡老人.平时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韩晖  志卫 《社区》2004,(17):22-22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迎春社区,是一个年轻的社区。社区内年轻的爸爸妈妈多,小孩子也很多,在这样的社区如何有效地吸引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迎春社区党支部宋书记等人,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理出了一个“小手牵大手”的工作思路,并取得了很好的实效。一天,搬离迎春社区一年多的杨先生,突然带着他现在居住小区的业主们到迎春社区取经来了,他说是迎春社区让他感受到社区的温馨,使他体验到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今天,他是以其它社区业主的身份回娘家取经。原来,这事的起因要从2002年元旦的“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的社区文艺晚会说起。迎春社区的居民中三…  相似文献   

19.
《金陵瞭望》2010,(9):20-20
“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是鼓楼区工人新村社区开展基层信访工作的重要理念。社区把“三把”理念作为实现社区居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连续4年被评为“三无”社区。  相似文献   

20.
钱军 《社区》2013,(31):3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潘亚平今年50岁开外,对于居委会的一些年轻社区工作者来说,潘书记可谓既是领导又是“老师”,这不仅是因为他年龄是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最大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的那些“老本行”值得社区工作者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