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欧盟“全面伙伴关系”的内涵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在欧盟对外战略中开始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欧盟委员会接连发表政策文件,全面阐述欧盟对华政策,并积极进行政策实施和政策调整,推动了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本文阐述了中欧“全面伙伴关系”的内涵,对中欧“全面伙伴关系”的性质进行了界定,并指出了发展“中欧全面伙伴关系”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与国家集团的关系之一,正确界定和评估“全面伙伴关系”对于制定正确的对欧盟政策与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交30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上互补性很强,中欧均已成为对方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政治上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都持相同的立场,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世界多极化。尽管中欧双方还存在很多分歧和问题,但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可以通过协商对话和合作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发展需要欧洲,欧洲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21世纪,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1975年中欧建交,双方关系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欧盟互访频繁,中欧在交往中彼此增进理解,相继制定了指导发展相互关系的政策文件,大大促进了中欧关系的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中欧目前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将向更深层次推进,并开创一个崭新的合作模式,即互信、互利、平等、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将成为世界事务中一个新的轴心。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仍发挥着影响。冷战前期 ,由于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居于绝对的支配地位 ,中欧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和制约 ,2 0世纪 5 0— 70年代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 ;70— 80年代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和双方利益的需要 ,中欧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双方并没有把对方放在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 ,双边关系中仍然带有冷战的深深烙印。冷战结束以后 ,随着意识形态因素在国家利益中的作用淡化、经济利益的加强 ,中欧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中欧双方发表一系列专门文件指导双边关系的发展,使其总体达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但还存在一些与此不适应的问题。中欧关系的这种状况与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世界观和国际利益相通、仍受意识形态和美国因素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中欧关系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的中欧关系在经历短暂波折后便迅速恢复 ,不断发展 ,乃至全面高涨 ,如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与同期的中美、中日关系的跌宕起伏相比 ,中欧关系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上升的。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冷战后中欧之间存在着发展良好关系的坚实基础和动力 :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问题上 ,中欧具有战略上的一致性 ;美欧、美中利益冲突的频繁增加则从侧面推动了欧盟与中国的接近 ;大国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又带动了中欧关系的发展 ;新型亚欧关系的确立更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欧良好关系的发展还能为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虽然目前双方在价值观、人权观等文化上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较为显眼 ,但从长远看 ,文化上的相互吸引、相互借鉴也将成为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和欧盟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中欧关系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已经成为对全球及其周边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双边关系.当前,中欧关系日臻稳定和成熟,正处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在《里斯本条约》主张的改革、“欧洲2020战略”内涵的远见、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中欧经贸摩擦和能源竞争加剧等新...  相似文献   

8.
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背景下,2012年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启动,成为中欧合作继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对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中,中欧留学生往来是中欧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对中欧人文交流及对话机制简要回顾基础上,重点通过对中欧留学生交流现状及相关数据的分析,阐述人文交流对中欧关系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中欧关系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建构主义为我们研究人权、贸易摩擦和欧盟对华军售禁令等个案,分析中欧通过互动的社会学习过程产生共有知识,建构各自身份和利益的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中欧之间的积极共有知识对于双方形成集体身份认同,促进双方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中欧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低迷、调整与迅猛发展三个阶段 ,其中固然有中、欧相互之间的一些内在因素所使然 ,但从外部看 ,美国因素不可忽略。本文拟考察在中欧关系的发展过程中 ,美国因素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75年中欧建交,双方关系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欧盟互访频繁,中欧在交往中彼此增进理解,相继制定了指导发展相互关系的政策文件,大大促进了中欧关系的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中欧目前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将向更深层次推进,并开创一个崭新的合作模式,即互信、互利、平等、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将成为世界事务中一个新的轴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欧关系 2 0世纪后半叶曲折发展历程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本文论述了中欧“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战略构想提出的客观性依据特别是全球化背景和它未来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并对这一关系的近期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新民 《南都学坛》2004,24(5):27-31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CFSP)支柱存在着诸如结构失衡、决策效率低下、运作机制失调、政策工具缺乏、依托杠杆不力等制度性缺陷 ,“一个声音的欧洲”目标远未达到。就对华关系而言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欧盟的共同对华政策一方面为中欧关系提供了契机 ,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上述缺失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欧盟共同对华政策框架内各领域的不同约束力和“双轨制”特征增加了中国对欧决策的难度 ,“正 负外溢效应”都可能出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中欧关系的重心仍然是中国与欧盟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欧官方对过去十年中"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也无可否认,无论从双方之间巨大的合作潜能,还是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准确意涵来看,中欧关系的发展尚存在着不如人意、不和谐甚至不确定的一面。不仅如此,各自区域政治构型、地缘经济政治格局、美国战略重点转移和国内政治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中欧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难以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伙伴关系模式或路径选择。至少,单凭双方庞大的经济体量并不足以能够转换成一种超经贸领域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尤其是在跨区域以及全球战略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5.
中欧俄的安全观是确定中欧俄安全关系框架的首要因素,而各自的安全利益是决定它们安全关系性质的主要依据。中欧俄在安全观上有一个重大交集,即均倾向于多边主义原则。冷战结束以来,中欧俄在安全领域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同时,三方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利益分歧。中欧俄的安全互动既是三方安全关系的外在反映,又塑造着三方安全关系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继中欧高级别经贸对话和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机制之后,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被视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三支柱。本文通过回顾中欧关系历史,描述中欧关系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形成背景,并从文化外交的视角对欧中教育交流的传统和中国对欧人文对话交流的使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欧盟对华政策在30余年的发展中发生了三个阶段性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从国际体系的视角切入,提出了冷战至今国际体系力量中心组合的四种模式,基于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国际体系力量中心组合模式的变动对欧盟涉华政策造成的不同结果,对未来10年欧盟对华政策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联盟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年前的欧盟与中国还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形成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经过30年的历练,今天的欧盟与中国已经形成了能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中欧关系的发展已经从积极开展政治对话、共同发展经贸关系、全面扩大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对话,到逐步加强双方的信任和理解、步入建立成熟伙伴的健康友好关系.由于双方对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共识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中欧加速了双方的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各主权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力图达到获得经济利益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国际政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控制与协调各国之间的国家利益关系,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同时,这经济政策在客观上促成了当代国际经济关系集团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集团化这一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特征中存在着政治化现象,可以说国际经济关系集团化特征中存在的政治化现象是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以来,中欧关系陷入了建交以来少有的困境。目前学界对于中欧关系现状的认识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个"摩擦期和困难多发期",另一种则认为这是一个"调整和转型期"。而这段特殊时期的形成亦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在正确认识这一困境并深刻剖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我国也应在外交上借助首脑外交、公共外交、协调合作等方式,推动中欧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