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及老年人口构成比的增加,冠心病近年有明显增加趋势。 什么是冠心病?供应心脏的动脉血管叫冠状动脉,当其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在异常情况下血管发生痉挛,均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这种病就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
心脏病的多发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病的发病率亦随之有增多的趋势。这是由于人生进入老年期后,机体各种器官都会逐渐步入衰弱状态。老年人的心脏在正常情况下,体积亦会相应缩小。心肌收缩的力度及频率有所减缓,心搏血容量相对减少。这就会导致体内各重要器官供血量的不足,从而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这是由于专门供养心脏营养的几根动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发。其病理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有些物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斑块,使血管腔壁逐渐狭窄,甚至程度不同地堵塞,使心脏缺血、…  相似文献   

3.
郭芳彬 《源流》2011,(11):94
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脑血栓等,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血管变窄、血流受阻,从而引起一系列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脂、高血压密切相关。血液中长期过高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血管壁上过多的脂类物质,容易被自由基氧化,形成脂质过氧化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压长期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4.
罗发瑞 《老友》2011,(4):51-52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实际指的是提供心脏心肌血流(即营养和血氧)的血管壁内膜下有胆固醇等似粥状的物质沉积,形成粥样的斑块。此种斑块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使血管腔变小、变窄,或血管发生痉挛而致血管严重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5%),或闭塞,以致心肌严重缺血而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
《金陵瞭望》2011,(30):92-92
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供养血管.持续提供心脏氧气和养分.如果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即产生了我们所说的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一种凶险类型.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等一系列高危事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顾名思义,容易发生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生主要是由血液的黏稠凝聚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血管自身病变两方面原因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引起,这些原因造成了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或者中断。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应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老年人应做哪些体检呢?量体重身体过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过于消瘦则会导致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进而感染其它疾病。测血压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应引起重视。验小便可及时发现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电图可及时发现冠心病的心肌缺血改变、心律失常等。查眼底眼底动脉可反映出动脉硬化的程度。通过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等疾患。胸部X线透视可早期发现肺部疾患,尤其对嗜烟者更应定期检查。甲胎蛋白测定可…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主流的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胆固醇高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管狭窄,血栓脱落堵塞狭窄血管造成缺血而形成的。假设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冠状动脉硬化,其他动脉难道不硬化吗?代谢的环境一样,身体里比冠状动脉更细的血管也很多,比如颅内很多血管就非常微小,血栓脱落,一定应该先堵窄的地方,而不是更宽的冠状动脉。你能想象一艘轮船从长江开进大海后,  相似文献   

9.
任何疼痛都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感觉信号,心绞痛也不例外,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信号,一旦出现心绞痛,就会引起人们注意:我是否患了冠心病?大多数冠心病都会出现心绞痛,但偏偏有些人,已经确实患了冠心病,就是没有心绞痛发作,这种冠心病叫做隐性冠心病。一般都是因别的病到医院体检,发现心肌缺血而知道的。隐性冠心病为什么没有心绞痛呢?遇到这种情况要不要治疗呢?心绞痛通常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缺血时,分布在心脏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传递到大脑的痛觉中枢,就会感到胸痛,我们把这种胸痛叫做心绞痛。疼痛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被感觉出来,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0.
心脏支架往往与冠心病——冠状动脉心脏病之间脱不了干系。冠状动脉主要分成3大条环绕于心脏,如果产生狭窄就会因血液无法顺利输送至心脏造成心肌缺氧,此时常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症状,而心脏支架的原理就是由特制细长的导管,通过手或腿的周边动脉,沿着进入心脏表面上的冠状动脉,再将金属支架经由此导管植入,借以撑开因病变而发生狭窄的血管,帮助血液流通,并提供心脏充足的氧气及养分。人们在防治冠心病的过程中,贵在对冠心病及治疗的主要手段更多一些了解,就是选择了放支架,也要放个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代双源CT负荷动态心肌灌注成像(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责任血管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45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和CT冠脉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分析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及其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心肌非缺血区心肌血流(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值(1.206 1 ± 0.288 2)ml/(ml?min)与缺血区MBF值(0.826 0 ± 0.221 5)ml/(ml?min)存在明显差异(P < 0.001)?临床已确诊陈旧性心梗的20例患者均出现心肌灌注缺损,12例重度狭窄者11例可见灌注缺损,9例轻中度狭窄者灌注正常,另4例患者血管虽为轻中度狭窄,但仍出现负荷下的灌注缺损?结论:负荷动态CT-MPI可定量得出心肌血流值,对心肌缺血状况进行评估;心肌灌注情况与血管的狭窄程度基本呈线性相关(P < 0.001)?但对一些轻度甚至无血管狭窄的患者,负荷CT-MPI仍检测出小部分的心肌灌注缺损,负荷CT-MPI可检测出隐匿性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2.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脑血栓形成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动脉主干以及皮质支由于血管的管腔狭窄以及闭塞,导致血栓的产生,从而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症状,病情恶化的患者甚至在脑局部供血区出现血流中断,导致继发软化坏死[1]。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35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研究提示,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极为相关的复杂疾病,而在它们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血管炎症是一个主要的、共性的病理特征,而且控制炎症也可能是当今治疗这些疾病的有前途的目标之一。炎症可以减少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EH及妊娠高血压与内皮功能障碍直接相关。高血压通过增加诸如粘附分子、趋化因子等的表达而引起前炎症状态的激活.而这种前炎症反应亦促进高血压的进展.加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高血压血管重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8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及与之配对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配对组比较,有高血压病史者分别占71.5%和45.3%(P〈0.05),有高血脂者分别占68.7%和42.2%(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配对组的3支病变比例分别为35.0%和12.5%(P〈0.05),病变血管比例分别为68.3%和55.8%(P〈0.05),弥漫性病变血管比例分别为15.0%和5.8%(P〈0.05)。两组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较高,其冠状动脉血管的病变特点有别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3支病变比例和弥漫性病变血管比例高,血管受累支数多,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过中年,由于机体功能逐渐衰退,颈椎可出现骨质增生、椎间隙及颈椎神经孔狭窄。当颈椎动脉和神经根被其压迫时,即可引发颈椎病。据调查,65—75岁的老年人中,颈椎病的发病率男性为87%,女性为74%。颈椎的神经、血管分布稠密,一旦发生病变,会影响到心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不仅可出现颈肩疼痛、颈部活动受阻、头晕及上肢麻木等颈椎病症状,还可导致某些颈源性疾病,如心绞痛、高血压、脑血管病等,值得人们警惕。心绞痛据临床观察,有些老年颈椎病患者开始并无明显的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而首发症状是心绞痛。心电图检查呈冠心病心绞痛表现,但…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影响人们健康和长寿的主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以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冠心病的发病与个人情绪、饮食习惯和营养等诸因素有关,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保健是预防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与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56例老年糖尿病与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均空腹测定血糖,血脂和血流变学及彩超下肢动脉检查。结果①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TC,TG,VLDL,Apob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②血流变学改变,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超声显示动脉血管壁回声欠均匀,内中膜增厚,可有多支血管斑块形成及不同程度狭窄。结论脂代谢和血流变异常可能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要病变之一,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能及早准确的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为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吗     
《社区》2009,(21):25-25
保护心脏由健齿开始 临床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几乎都有牙周炎。国内外的医学研究证实,在发炎的牙周组织中,存在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梭形螺旋体,这两种微生物可产生毒素,并随牙周血管进入血液,在血管中形成小血栓,如果心脏的冠状动脉有硬化和狭窄,小血栓就会填塞血管,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JR)的核心问题及严重的后果是导致致命的心血管并发症.人们对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发生、发展机理的进一步了解及深刻揭示,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治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胰岛素抵抗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人体有三种血管,即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动脉血管在身体的较深部位.外表看不到,但可触摸到,中医诊脉用手指按压的地方就是动脉(桡动脉).在耳前有颞动脉,颈两侧有颈动脉,足背有足背动脉,肘窝有动脉是测量血压的好地方.都可以摸到其跳动。人在虚脱、休克时.就摸不到动脉跳动。而静脉与动脉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