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美育,既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美学家梁启超先生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能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协作的原动力。”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乐之”的氛围中展开教学活动,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为语文学习创造最佳效益。实际上,教学效果好的课堂设计中无不蕴含着美学的因素.只不过有的执教者是自觉的,有的执教者不自觉罢了。  相似文献   

2.
情趣教育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孔子所说的“好之”、“乐之”指的是学生的求知欲的高涨 ,是情感的旺盛阶段。明确地说是以学为乐 ,欲停不行 ,这就是我国古代早期的情趣教育。一、情趣教育及其涵盖内容情趣教育包括两部分 :一是情感教学 ,二是提高学生对求知的趣味性教学。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 ,它的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 ,这就是情感领域。情感教育即情…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数中学生把写作看成是难以应付的苦差使,每运作文,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胜吉.究其实,那千篇一律的文题,脱离实际的指导,不厌其烦的八股文式的批改,怎能不令学生兴趣索然,望而生畏呢?孔子回:“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鸡作亦然.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原动力.笔者认为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年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写作水平下的不同的写作心理激发其写作兴趣,才能使其“由畏而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一、申学生写作活动的心理及作文现状作文即写诗。由简…  相似文献   

4.
读书的境界     
肖云军 《社区》2012,(5):4-4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好奇热爱,才会潜心钻研,以它为乐。  相似文献   

5.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入门”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采用“说”、“学”、“乐”、“画”、“物”的导人方法所“逗”出的“情”.它是学生萌发学习兴趣,启动内驱力的前提和基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若学生的“情”被“逗”开了,也就具备了跟课文“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写作内驱力 ,就是引起并支配人的写作行为的内在动力。它是学生写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之” ,就是指人做事有强烈的内驱力 ,写作也是如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内驱力 ,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抓住良机 ,激励引导—产生内驱力  学生没有不愿自己写出一手好文章的。并且很多学生认为文学很神圣 ,所以 ,一些学生内心即使有成文学家、评伦家的愿望 ,但往往以为其太神圣而自卑 ,人前也羞于承认想在文学上有所作为 ,有所建树的志向。教师应抓住有利契机 ,诸如习作面批 ,…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倾向就是“兴趣”,它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物理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物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阅读单纯地理解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而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讨厌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最早的著名教育家孔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乐”,也即“乐于学习”吧,恰好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任何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语文的唯一途径。因为语文寓知识于文学熏陶中,寓道德情操教育于形象和语言的感染中。人生在世,谁不爱文学?谁不爱“乐”?就是一字不识的老农民,在劳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10,(23):36-36
《廉政准则》的出台,不仅是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客观需要.更表明了中央反对腐败的坚强态度和坚定决心。对于我们基层纪检组织而言.落实好《廉政准则》,关键是学习,重点是落实。当前,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树立疏导意识、不断发挥廉政教育的引导作用”上来.要突出抓好三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论语》中从知学、好学、乐学三个方面来谈论学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孔子将“乐学”摆在了教与学的最高位置。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汉语的复杂性等角度出发,就趣味教学在激发留学生兴趣、和谐中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兴奋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相反,  相似文献   

13.
教育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别的不说,光“乐学”艺术就很有研究价值。所谓“乐学”,通俗地讲就是喜爱学习。东晋孙盛“论学忘餐”被人们奉为佳话,明末清初黄宗羲“鸡鸣就枕”也被人们传为美谈,至于蒲松龄从晨到暮迫日读,手不释卷乐如狂,更是精神感人。《论语·雍以篇》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礼记·学记》亦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好”、“兴”、“乐”,即喜爱、感兴  相似文献   

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重信任、和谐的师生情感的培养,联系实际互相提问,辩论演讲,创设情境,穿插幽默笑话等方式,对活跃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渴求知识的人 ,不能仅仅给予知识 ,而应当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使其学会学习 ,终身受益。一、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求知欲 ,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寻求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其一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例如 ,教《沁园春·雪》 ,通过歌唱与表情背诵课文 ,把学生带入北国壮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境…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廉洁文化示范点”溧水县供电公司进一步深化廉洁文化进企业活动.在廉政教育形式上不断创新,通过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形式.抓住廉政教育的不同侧重点。增强了廉政教育的渗透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7.
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的“三化”理论不仅可以指导文学翻译实践,而且对非文学翻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三化”为指导的译文可以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10,(26):69-69
新的《廉政准则》的颁布实施是党的政治生活和党的廉政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学习好、贯彻好和落实好《廉政准则》,不仅要把精神实质领会好.在实际工作中带头执行好.而且要抓住贯彻学习《廉政准则》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全街道党员干部“勤政、廉政、优政”,切实推动汤山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这就需要教师寓教于乐,乐学生之乐。快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崭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其内涵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情感智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而合规律地进行学习,达到成功地完成教育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导言”,可有效地实施快乐教学,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  相似文献   

20.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文难,难于上蜀道。作文难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兴趣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智慧的触发点,求知的前动力。作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提高写作兴趣的主阵地又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