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禁烟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位治水方面的专家。在波荡起伏的宦海生涯中,治水思想与实践一直伴随着他。林则徐治水遗留的遗物遗迹为研究他的治水思想与治水实践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注重其遗物遗迹的归纳整理,无疑将是研究林则徐致力于治水、修水、用水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略论左宗棠、李鸿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左宗棠、李鸿章关系董蔡时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举人出身。1832年乡试后,他长期以教书为业,生活清苦,窘困的环境,反而使他奋发向上,师承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主张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外国人对林则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与研究。本文通过外籍人特别是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对他的评价,再现了林则徐的人格魅力、历史地位、影响及其经世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作为历史人物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从而加深了我们对林则徐历史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为官近四十年,履职十三省,纵观他的一生,无论他身处何地、位居何职,他都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不敢有一点贪占。林则徐两次在河南工作都与治水密切相关,不论是任职河道总督,还是充军途中奉命堵黄河决口,他都以脚踏实地的一贯作风、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充分体现了他践行的思想、创新的精神和为官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税来源,减轻民瘼,他在江苏为官时,积极兴修水利,主持完成了浏河、白茆河的疏浚等一系列工程。在兴修水利中,林则徐广开门路,带头捐资,筹集经费。他讲求实际,事必躬亲,极其认真,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6.
贾秀娟同志的《林则徐的晚年》一文(见《北京晚报》1981年4月30日),论述了林则徐晚年的部分政绩。其中象处理回汉纠纷事例中说林则徐“坚决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等提法,我觉得不太合适,特提出来争鸣。 1847年林则徐调任云贵总督,1849年离任。他是为解决云南永昌(保山)回汉冲突事件而来,来后是做过一些了解情况的事,但他不可能真正地“完全了解情况”。林则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外交往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他的华夷思想在其处理对外交往事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概括来说,林则徐的华夷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天朝上国"思想、"柔夷"思想、"夷分良莠"思想和"师夷以制夷"思想.林则徐的华夷思想相较于传统华夷观念已经有了变化,但他对西方的认识始终未能摆脱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这使他的华夷思想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一幅大型浮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虎门销烟”的壮丽场面。看到这幅浮雕,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鸦片战争,会怀念中国近代的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林则徐卓越的历史功绩,就是他在民族危机加深、外敌入侵的重要关头,坚决主张抵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为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挺身而出,忍辱负重,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可以说,林则徐以他的反侵略爱国思想和斗争实践,谱写了一支中  相似文献   

9.
嘉庆戊辰(1808年),在将乐正学书院讲学的林宾日正值花甲。这一年夏天他的心情想必恬淡如水,多年的讲学生涯足以让他淡泊的心性变得更加明净。跟所有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一样,他时常想到是否该早日不问世事,专心读读书玩玩鹤做些无益之事去。在历史上,如果不是作为林则徐的父亲,想必没什么人会知道林宾日这个人,更不会有人去探索其人的事...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被迫光皇帝革职查办的原因,从前一直认为是由于受琦善、伊里布·奕山等人的诬陷,以及道光皇帝被英军的威势所吓而致。本文认为这不是林则徐被革职的全部原因。林则徐等人到广州后,尽改道光皇帝给他的既定方针,采取的禁烟措施与前不一,不能顺承“天朝圣意”,触怒了道光皇帝,是林则徐被革职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经盛鸿  邱虹 《金陵瞭望》2011,(26):12-23
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让我们再次回到100年前历史发生转折的岁月。1911年的南京时称江宁,是中国东南的军事重镇和政治中心,驻节着两江总督、江宁将军、江宁布政使等清廷军政大员。时任两江总督张人骏出自直隶(今河北)丰润张氏家族,同治七年进士。辛亥之年,是他出任两江总督的第三年。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卫国家的独立等方面,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四人帮”,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需要,忽而给林则徐戴上了法家的桂冠”,忽而又胡说什么“赞扬林则徐,就是歌颂地主阶级”。他们肆意歪曲历史竭力贬低历史人物,在史学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为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本文将对林则徐在历史上的功过作一次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150年前,林则徐揭开了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帷幕。为了进一步阐明林则徐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杰出贡献,寻求出他指导自己斗争实践的思想动因是必要的。本文拟就林则徐的反侵略思想进行一些探讨。一商品输出和武力干涉是西方资本主义侵华的两种主要手段。鸦片战争前,在西方的一般商品难以打开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殖民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梁廷是道、咸年间广东著名学者,是民间的知识分子,但他究心西事,热心御辱,热情支持林则徐和邓廷桢领导的禁烟和抗英斗争,成为林则徐、邓廷桢禁烟的助手和抗英的谋士,在面对面的对敌斗争中,梁廷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且带有近代色彩的反侵略海防思想。  相似文献   

15.
妥协的意义     
魏晓彦  张君燕 《社区》2014,(23):24-24
林则徐发现女婿刘齐衔终日沉迷于逗鸟、遛鸟,而荒于学业,很是失望。当初林则徐果断地将长女嫁入寒门,就是看中他聪敏好学,现竞如此玩物丧志。问缘由,女婿说:“您老不是教导我要学会妥协吗?艰难的学业让人生畏,我决定妥协了。”林则徐随意说道:“这只鸟还挺听话,愿意待在笼子里呀。”  相似文献   

1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是林则徐的名联,他也确实如此身体力行了,因此被后人铭记。但这样的好官收不收贿赂呢?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林则徐任陕西巡抚(一把手)。据陕西督粮道张集馨记载,那一年由于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少穆,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个贫寒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林则徐四岁就跟着父亲学习,七岁父亲就教他学写文章,直至十二岁考中秀才,才离开父亲到鳌峰书院就读。1804年中举人。1811年赴京参加会试、殿试,朝考成绩皆佳,赐进士出身。由于林则徐为人正直廉洁、办事认真,颇受皇帝青睐,他仕途畅达,步步高升,先后担任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陕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南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在江苏做官达七年之久,是一位有作为的封疆大吏。他在江苏任职期间,赈灾济贫,兴修水利,亲自种“试验田”,为江苏农业水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他平冤狱,提倡兴办慈善事业;他严禁鸦片,坚决反对英国间谍船的侵略活动等。林则徐在江苏的政绩,使江苏人民受益非浅,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上学是以是(being)为中心、以本质(essence)和存在(existence)的关系学说为枢纽的存在论。阿奎那认为,形而上学或存在论所探讨的特殊的固有对象即是是(to on,esse,being)自身,或者称之为是之所以为是(esse in quantum esse,being as beinginjeneral)。他在论证是自身时强调实在意义上的是重于逻辑意义的是。是(being)包括本质(essence)与存在(existence);本质(essence)与存在(existence)皆为是者(beings)。而存在(existence)先于本质(essence);存在(existence)是是(being)之最具体的、个别的、实体的、独一无二的完美实现(act)。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论哲学颠覆了传统哲学中存在与本质的位置,它以一种存在主义代替本质主义,从而在形而上学历史上掀起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治水     
介绍林则徐的生平与经历以及他对江河水利的治理方策,从而为后世治理水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