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迄今已三十年了;为富国强兵而上下求索、引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从徐光启算起,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中国学人当前面临着相当多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和困惑.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中国的哲学研究虽然没有出现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但在平静中显露出某些新的端倪和气象。本文选取几个比较有学术和思想意义的热点或重点问题,试图通过简要的评述,以显示这些新的端倪和气象。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谓中国哲学,不是指现行体制下的二级分支学科,而是指中国的哲学或在中国的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从对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解读入手,准确捕捉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中国问题",然后运用"哲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核心理念",引领中国发展。这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围绕"中国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看,当代中国应首要关注五大问题:领域分离;权力与资本;公民社会;理性精神;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4.
5.
作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首先应该成为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应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以外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研究的根本范式。只有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地走向世界,也才能真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艾滋病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流行的问题,而是具有中国独特性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艾滋病“问题”是后于某些社会问题而出现的,因而具有相当鲜明的社会选择倾向,其危害也不仅仅指向个体生命,而是危及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对此“问题”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学理冲突既影响到有关政策的制定,又反过来建构了艾滋病“问题”的现状。据此,作者提出应从建设社区与社区的文化机制、流动人口的社会组织化、重新认识与定位青少年等方面入手,把艾滋病“问题”从危机转化为契机,从加强执政能力与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高度,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陈飞 《兰州学刊》2011,(3):32-36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会通与融合,其根本目的是建构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这已成为一个基本的共识。与"哲学知识"层面的对话相比较而言,生命价值层面的对话是中西马哲学对话的深层维度。批判传统哲学的泛伦理主义倾向所带来的虚假生活和资本逻辑对多样异质生活的同化,追求平凡真实的生活是中西马哲学对话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8.
“斯诺命题”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4):F0003-F0003
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成立于2004年,是黑龙江省首批八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2004年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全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遴选在各学科领域中有实力、有影响的科研单位牵头搭建集体攻关平台,以期集中省内研究力量协作完成重大科研项目。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因在省内哲学界的龙头地位,被委以重任,牵头组建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人文学术与社会科学学者在创造和传播知识、培养和造就人才、服务国家与社会、促进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均发挥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国内学界主要呈现为一种作为“学术景观”的现实,而在国外学界则主要作为一种“现实”的学术景观而存在.前者表现为:思想史“断代”研究中的“后马”趋势(即从传统西马研究逐渐转向当代后马研究);流派研究中的“国别化”倾向(即转向各国,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后现代主义的“地方性”小叙事主张相一致);现实研究中的“问题式”切入(即从传统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研究转向以生态、文化、科技、消费和精神分析等主题式研究);文本文献研究范式方兴未艾.而后者则主要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内含在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西马”研究;以当代资义批判为旨趣的“西马”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姜佑福 《社会科学》2013,(9):118-125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所谓研究方法问题,决不仅仅意味着某种工具性的研究手段,而是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方法的差别意味着视野的转换,不同的研究方法开启出不同的学术研究主题和领域、观点和流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关方法的重要理论论争主要包括:马克思经典文本在解释学上的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争。依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进路呈现出来的、初具规模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流派主要包括:文本学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马克思主义、生存论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中国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逢九之年,回溯百年历史,于中国知识分子而言,总是分外沉重或易生感慨。2009年4月23至25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的“‘五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以此纪念“五四”90周年。此次会议集结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界海内外的同道,  相似文献   

15.
收录在本论文集中的一系列文字,很可能属于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研究题域之一。在这些论文中,既有我关于“中国学术自主性”这一问题的最初思考。也有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持续推进.更含有一些最新的观点及其展开。因此可以说,本论文集标示了迄今为止我个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性”这一理论论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思考脉络。  相似文献   

16.
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和形成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路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倾向。前者强调研究范式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重要表征,范式转换要把握好"结合"关,要反对各种教条主义,要整合不同的研究范式。后者强调要研究中国问题,要反思现代中国思想史,要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要突出问题意识。这个"新范式"和"新路向"共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引向新未来。  相似文献   

17.
韩庆祥,1957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孟州市。少时敏而好学、孜孜不倦。1979年考入郑州大学哲学系,开始了研读经典、默识深思的学术历程。1986年在吉林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9年在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学术史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初步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研究领域几乎覆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当代学术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学术研究的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学术研究。我以为,以下六大问题尤为重要。当代中国政治对学术的影响政治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建国以前的中国学术与建国以后的学术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学术与中国学术有很大的不同。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的基本形态。搞学术研究的人,应当首先研究中国当代政治史。学术成果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判断学术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的学理目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描述、阐释和建构.运用"问-答"模式解此疑难往往遮蔽或平面化了其实质性哲学意义,抽离了哲学的本体而解构了对意义的追问.借助元哲学理论方法,分析问题本身的元表达和元陈述的语言条件及其内在构成,通过这一过程使"意义"被积极地描述出来,即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发展史进行具体梳理、阐释及超越,把它作为合理的"研究方法",视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合理的创新范式,自觉克服非中国的、非哲学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倾向,并在二者之间保持积极的张力和结构的平衡,激活与展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造性和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20.
反思与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复兴,而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