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计算机犯罪中的证据属于电子证据,传统的七种证据形式与其相应的电子化表现形态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计算机犯罪中证据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五类。在取证上还存在取证方式不恰当、保存技术手段缺乏、其他辅证没有提取等问题。应按照证据裁判主义对证据的要求构建相应的电子证据采纳规则。在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电子证据的调整。在确立一般原则基础上建立取证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2.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是通信网告警相关性分析中的重要方法。在处理数量庞大的告警数据库时,算法的效率显得至关重要,而经典的FP-growth算法会产生大量的条件模式树,加权算法MINWAL(O)则需要多次扫描数据库,使得在通信网环境下挖掘关联规则的难度非常大。该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加权频繁模式树的通信网告警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算法性能测试表明,该算法与已有的加权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相比较,节约了大量的存储空间,提高了算法的挖掘速度,对通信网的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频繁项集挖掘决定了文本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性能,是文本关联规则挖掘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分析了当前最频繁项集挖掘方面的不足,改进了传统的倒排表,结合最小支持度阈值动态调整策略,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改进的倒排表和集合理论的Top-N最频繁项集挖掘算法。同样,给出了几个命题和推论,并把它们用于该文算法以提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规则有效率和时间性能优于NApriori算法和IntvMatrix算法。  相似文献   

4.
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大发展中,相伴而生的网络犯罪日显突出.由此而发生的证据学的一个新领域--电子认证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和探究.为此,力求对电子证据的性质、提取和采信条件中进行较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电子认证和电子证据鉴定合一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电子数据作为刑事证据存在着立法的不完善甚至缺失,已经成为打击网络犯罪的一大问题。为此,各国纷纷加强立法对策,通过国际公约对数据、电子记录等电子证据作了界定,并规定了收集、保全电子证据的方法与手段。我国并没有针对网络犯罪的专门证据立法,使得理论与实务界对电子数据的刑事证据无法统一认定,因此,有必要借鉴外国的相关立法及国际公约,建立我国的电子证据法规。  相似文献   

6.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是一种查证率极低的高技术犯罪,因其危害的严重性成为世界各国重点打击的对象,存在于所有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刑事立法之中。动态电子证据的取证将成为有力的司法武器,本文从司法适用的角度对动态取证进行探讨,以期设计出合法有效的动态取证系统。  相似文献   

7.
电子证据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书证的一种表现形式,应将其作为一类独立的证据.应对目前立法的空白,司法实践中可将电子证据作为书证来看待,并作为直接证据采信.通过建立电子证据专家鉴定小组、电子证据数据中心以及专门的计算机取证公司可以解决电子证据在认定、收集等方面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基于静态数据挖掘的可疑交易识别方法在处理该类交易数据时所面临的困难与局限性,结合可疑金融交易的特征,设计了基于流数据频繁项挖掘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算法。该算法改进了有损计数法,利用实时保留的具有较高重复度的历史数据项解决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过度删除问题,实现了对频度列表中项的及时更新,并依据从数据流中识别出的频繁项来发现可疑金融交易线索。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数据挖掘算法和模型主要是基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的环境,大多采用集中式处理.而目前绝大部分的大型数据库都是以分布式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提出新的分布式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是非常必要的.针对FDM算法中可能造成频繁项集丢失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布式关联规则挖掘算法DARM,该算法同时也减少了各分站点间的通讯量,从而提高了整个挖掘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中注重快速作出趋势判断的特点,利用数据挖掘的思想和工具,提出一种金融时间序列模式快速发现算法.与传统的预测算法相比较,该算法对数据的分布和平稳性等方面的要求不高,不基于任何假设,能够非常快速地发现时间序列中的频繁模式,经过模式匹配后,可以用于金融时间序列的分析与预测.以实际汇率数据为例,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包容犯是法定的一罪和加重的犯罪构成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罪数形态,在我国新刑法中存在多处包容犯立法例,其和结合犯、吸收犯、牵连犯等一罪的形态存在差异,对包容犯应依法按照包容罪名的加重构成论处。包容犯立法例存在一定事实和逻辑上的依据,体现了立法者对公正和效率的追求,但包容犯立法例也存在不少弊端。刑法学界应在对包容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比较论证的基础上来探讨这种立法例的存废。  相似文献   

12.
在数据挖掘领域中,通常以分类精度作为分类算法效果的评估标准。这一标准是建立在假设任意一实例被误分类为任意类时都具备同样代价的基础上的。当此假设不成立时,直接使用传统分类方法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分类和预测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改进编解码方法以及在适应度函数中集成样本的不同误分类代价,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表达式程序设计的代价敏感分类算法(CSC-GEP),并在三个UCI数据集上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CSC-GEP是一种有效的代价敏感分类算法。  相似文献   

13.
海盗罪及其犯罪构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盗罪的概念及构成条件与当今海盗罪案发特点的比较,提出现行国际公约中海盗罪的构成条件已明显不适应惩治此种犯罪的实际需要,应将此罪的犯罪主体、行为对象以及犯罪地点等要素重新予以界定,并对如何放宽海盗罪的认定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刑法理论学派之争正在趋于折衷,对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也应该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路径来适应世界刑法理论的发展趋势,在强调客观方面的同时,关注共犯的主观努力,同时对共犯的中止行为提出一定的要求。依据牧野英一"因果的共犯理论",共同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应从因果关系理论的视角来构建,即时间性、自动性、脱离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刑法共犯理论是形成并发展于现实的物质空间中的,而新兴的信息域的共同犯罪是以虚拟的信息空间为场域的.因此,以传统的"实在"的共犯理论来调整"虚拟"的共同犯罪必然会难以自圆其说.但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共犯理论在信息社会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失去生命力,相反在进行理论时代更新之后会同时适用于现实域与信息域两个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表达效率,提出了新的基因解码方案,形成了内嵌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EGEP;提出了极大表达树、嵌套表达树和拼接表达树等概念;分析了基因的表达空间和算法的复杂度。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函数发现的成功率;在小规模种群的函数中其能力明显优于GEP。在单基因情况下,目标为一元函数和二元函数时,EGEP平均成功辈数分别为GEP算法的25.5%和16.3%;各种规模下,在EGEP算法中二元函数的成功率平均比GEP提高43%以上。  相似文献   

17.
破坏性采矿罪出现于我国刑法典尚属首次。本文探讨了该罪的沿革、概念、构成、适用、处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种Apriori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Apriori算法算法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法,通过减少产生候选集的组合和减少数据库的扫描来提高挖掘的速度和减少数据库的I/O操作时问的开销。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法中非法采矿罪在立法技术、罪名、构成要件以及刑事责任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不利于指导司法实践。本文对非法采矿罪存在的缺陷进行逐一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非法采矿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打击非法采矿违法犯罪行为,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非法采矿罪仍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分析了非法采矿罪的构成、认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误区等问题,同时提出完善矿产资源保护刑事法律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