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从今年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实现毛主席、周总理宏伟遗愿的重大决策,是我国革命道路上又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具有十分深远和重大的意义.社会主义经济统计是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对国民经济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统计部门必须把自己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是根据国家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的.国家国民经济计划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首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有计划地领导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组织活动的—个重要特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最重要的优点之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清楚地证明了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对  相似文献   

3.
统计数字必须真实可靠,这是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起码的要求.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实现四化是绝对不行的.而要了解实际情况,研究客观规律,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首先要有真实的统计数字作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公布了.这个计划是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任务提出的.这个计划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计划,而在工业建设中又以重工业的基本建设为重点,同时实行对农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会实践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便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份的不断巩固和强大.所以,这个计划的贯彻实施,将开始改变我国百年来经济落后的面貌,把我国向工业化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推进一步.全国人民一致动员起来,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这就是我国当前  相似文献   

5.
统计是国家制定战略决策和社会经济计划的主要依据,是进行国家管理、监督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实现国民经济计划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必需有丰富、准确的统计资料。统计工作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要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统计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是由多种经济部门组成的、相互密切联系的综合体.有计划按此例发展的规律要求一切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服从社会的统一计划,遵守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的性质,首先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决定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的实现,在每个阶段上取决于业已达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现有的物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速度问题,包含着一系列的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认真地研究这些问题,对于计划工作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国民经济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社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而且是因为正确地规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种主要产品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也是正确地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它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生活中,日益发挥重大的作用.研究和运用这个客观经济规律,对于提高计划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财政是通过货币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实行分配、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财政资金的分配是有计划地进行的.统一的财政计划是全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综合的货币表现.它组织动员和集中一切货币资金,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保证实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需要.所以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同时,一定要相应地编制一次综合财政计划.综合财政计划是国民经济计  相似文献   

10.
“得”,得到,获得;“失”丢失、遗失也,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无论干什么,都应以能多“得”而作为出发点,以尽量不“矢”而善其终。统计工作作为认识国情、国力,制订制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统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统计数字也就被人们重视起来,同时,因人而异地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得”。“失”观,值得探讨。 统计数字在作为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据的同时,也给少数心术不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生产的调节者.社会主义国家根据这一规律的要求所编制的国民经济计划,是指导生产,实现各项经济政策的手段.人们在编制计划的时候,如能掌握和运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并在计划中正确地反映这一规律的要求,那么编制出来的计划,就能够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度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进程中,毫无疑问统计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正向我们走来。那么在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如何抓住历史机遇,适应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就显得极为重要。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强调要突出抓好两个根本性的转变,这是中央在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经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出的战略决策,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现,必将有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要站在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度来认识实…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党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相似文献   

14.
2001年~2005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进行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在这个特殊而重要的历史时期,民生民本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四川人口发展平稳有序,态势良好,就业局势基本稳定,总体正常,为全省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四川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和谐、宽松的人口就…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统计》2002,(6):7-7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迎来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必将对包头市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实现国民经济跨跃式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智 《四川省情》2006,(2):21-23
2001年-2005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进行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在这个特殊而重要的历史时期,民生民本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伟大的一九五九年里,全国广大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和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鼓舞下,高举着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三面伟大红旗,反右倾,鼓干劲,深入地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在各个战线上都取得了更大更新的成就.一九五九年宏伟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绝大部分都已超额完成和大大提前完成.在几十种列入国家计划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的提前十几天完成了全年计划,有的提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出发,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在仓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民族有丰厚的和谐社会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和我们民族的思想史都告诉我们;经济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和谐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张廷玺  赵俊 《山西统计》1997,(10):6-8,34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一步全方位开放的总体目标。五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团结奋进,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促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勃勃生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目标大步跨近,经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经济体制改己进展显著党的十四大以来,太原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社会主义统计是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对国民经济实行科学管理和检查监督的重要手段.建国以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十几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统计工作受到了严重削弱.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初步整顿,统计工作虽然有所恢复和加强,但是现有统计力量仍然十分薄弱,还存在着某些重要统计数字不实,报送不及时和分析研究工作开展不够等问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