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虑到能源与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间普遍存在的替代效应,本文通过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考察我国能源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部分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我国总体及区域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自2001年起出现了退化现象,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较为显著,且有扩大趋势;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密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能源效率的改善均具有促进作用,软技术的贡献甚至已超越了传统科技进步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出发,构建包含数据要素的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框架,采用二阶泰勒展开对多要素CES生产函数进行近似表达,根据Solow的核算方法进行经济增长率分解,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偏向性要素配置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理论研究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判定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要素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1)要素效率(投入)增长率变化与要素效率水平或要素禀赋结构水平是否一致。若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方向一致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若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方向相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当方向一致时,可以通过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大小选择适宜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当方向不一致时,无论选择何种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都会抑制经济增长。(2)是否偏向效率高或禀赋丰裕的要素。对技术进步偏向而言,技术进步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对要素配置偏向而言,当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当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低或禀赋相对稀缺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选择技术进步偏向效率高的...  相似文献   

3.
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环境绩效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资本、劳动和能源作为投入变量,以各省份GDP为期望产出变量,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变量,在全要素生产理论框架下,基于DEA方法定义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和能源利用的环境绩效两类能源效率指数;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2000年至2010年中国各省份的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分析其演变规律与地区差异性;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实证分析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整体水平均较低,地区差异明显,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或U形曲线关系;产业结构、人口密度、能源结构和外资利用对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个包含污染治理和能源替代的两阶段经济增长模型,首先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给出了分别由传统能源支撑和新能源支撑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速度、污染变化速度以及最优的污染治理投资占总产出的比例。然后借助两阶段最优化理论,得到了最优替代节点所满足的方程,发现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等因素都会对最优替代节点产生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经济最优增长路径以及相关参数对最优替代节点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最优的能源替代节点处经济增长不连续,新能源支撑的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传统能源支持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传统能源支撑的经济系统污染的产出弹性较大,则在能源替代发生以后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治理已经产生的污染;另外提高污染治理效率会延缓能源替代,而提高技术对污染的控制效率可以促进能源替代进程。  相似文献   

5.
现有经济增长文献强调要素市场扭曲的消极作用,且在研究中忽视产业的特殊性和禀赋特征。本文基于Hsieh和Klenow模型引入资本偏袒,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良性”影响能源企业TFP,资本扭曲程度提高1%,能源企业TFP将上升1.43%;而劳动力扭曲则制约能源企业TFP,劳动力扭曲程度下降1%,能源企业TFP将提升4.33%;要素市场扭曲对TFP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特征根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征与区位因素等。“反事实”框架指出,纠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后,能源企业TFP提升分别约51.8259%和9.8093%。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营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西部民营经济的增长模式主要是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投入;依赖于传统的产业结构下落后的生产技术、落后的工艺装备水平等,即一种"高资本投入和高劳动投入并存"的粗放式经营特征.这种增长模式导致经济增长缓慢,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产品物流要素贡献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1-2005年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拟合法对影响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的劳动力、资本、技术三大要素贡献率进行计算与分析: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劳动要素对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贡献相对有限。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面临劳动要素贡献低,而资本、技术要素虽贡献率高但起点较低的困境。因此必须完善硬件设施、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中“托宾效应”和“反托宾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果通货膨胀对于实际产出存在正向影响,则认为经济当中存在“托宾效应”;如果通货膨胀对实际产出增长存在反向影响,则认为经济当中存在“反托宾效应”;如果通货膨胀对于实际产出没有显著影响,则存在货币变量的长期中性或者超中性。通过对通货膨胀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的检验,我们发现我国经济当中存在显著的“托宾效应”,并且货币中性和超中性等性质在短期内并不成立。这意味着目前诱导一定程度的名义经济活性和规模膨胀,对于促进经济扩张和增强政策效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企业要素转化能力的基础性指标,能反映公司治理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有关终极控制股东的治理因素与其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建立平衡面板数据模型,使用2003年~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研究终极控制权、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终极控制股东类型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终极控制权在低水平时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产出增长效应占优;在高水平时与其负相关,产出替代效应占优,两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产出增长效应向产出替代效应转化时,政府控制的公司转化的临界值最高、其他类型的次之、自然人或家族的最低。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政府终极控制股东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建议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终极控制链的信息披露质量,对终极控制股东形成有效监管,加强产出增长效应,弱化产出替代效应,以提升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Brander和Lewis的资本结构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结合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分析了企业负债与广告投资、R&D投资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推导提出理论命题,并运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负债对企业广告投入存在刺激作用而对R&D投资存在抑制效应。企业广告投入与R&D投入行为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制造业企业两种投入相对均衡,非制造业企业通常偏好于二者之一。企业广告与R&D投入之间相互影响,制造业两种投资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而非制造业两种投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负债对企业广告与R&D投资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并且不同债务类型的影响同样存在差异。本研究可进一步促进资本结构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同时为企业改善广告与R&D投资策略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122,自引:1,他引:122  
在三要素的生产函数框架下,本文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研究了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电力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一证据支持中国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性,并且这两个变量是互相联系的假说。这一推断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节省能源、采取能源保护措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从短期来看,在市场机制仍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的发展战略目前仍然有效。适当的“先行”可避免周期性电力短缺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要素产出弹性与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进步对推动中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进步贡献率则是对这种作用的有效衡量.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首先需要确定要素产出弹性,针对当前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进步贡献率估计存在的分歧问题,利用参数方法,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在对C-D生产函数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改进了要素产出弹性的估计方法,提出利用灰色理论和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相结合对要素产出弹性进行动态估计的方法,并用该方法估算了1986年一2006年中国制造业贫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测算中国制造业分时期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小于50%,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增加要素投入驱动,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用本研究的方法估计的产出弹性来测算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对非技术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过滤作用,有效消除了索洛余值中的非技术进步因素,为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据资料统计,近20年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占72%、技术进步占28%,而在发达国家,知识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70%以上。这既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差距,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如果能够使知识产权资源在我国得到优化配置、有效利用、全面实施,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提取质量要素构建“技术进步-资本增长-质量提升”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贝叶斯插补法测算1998-2017年的质量提升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第一,创新会拉动质量提升,质量提升会提高产品异质性进而形成高质量贸易关系,显著促进对外贸易额增长。但会增加能源消耗,亟待转变能源结构;第二,质量提升率均值5.11%,呈现阶梯式上升态势,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要素流通、要素质量提升,从而获取更高水平的要素收入。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在保障要素供给质量、提高配置效率和均衡供需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质量提升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值16.82%、均值8.84%,低于技术进步和资本增长的贡献率,但趋势上存在交互影响和互补作用,质量提升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显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中,由于企业并未掌握关于生产技术的完全信息,因此可能导致不同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技术效率水平。而传统的"径向"技术效率测量方法并不能识别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文献中分别提出了基于利润函数和方向距离函数的测量方法。但利润函数的估计需要用到难以收集的价格数据;估计方向距离函数需要事先设定投入要素缩减的方向,而这一方向对于研究者是未知的。基于投入距离函数,本文构建了一个新的可以测量单要素技术效率的框架,且无需价格数据和事先设定"方向"。文章采用贝叶斯方法分两步估计该模型:首先得到模型参数的估计值;其次在模型参数估计值给定的基础上再估计单个要素的技术效率水平。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发现,与直接估计各要素的技术效率的方法相比,这种"两步法"可以更快的实现马尔科夫蒙特卡洛(MCMC)过程的收敛,并能够较为精确的估计各要素的技术效率水平。之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大学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的数据,估计了资本和劳动力的技术效率水平。结果显示,企业在利用资本中几乎不存在技术效率损失,并且企业间的资本技术效率水平无明显差异。企业技术效率损失主要来自于劳动力利用不足,且企业间劳动力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平均而言,劳动力的技术效率水平为77%,即在保持产出和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劳动力的投入下降23%。这个例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识别生产中导致技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从而有助于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付雪 《管理评论》2005,17(5):58-62
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可以很好地估计产业内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可以衡量产业间的横向联系。两种技术结合的两阶段模型可以分析资本要素对产业内直接影响和产业间的间接影响。我们由此模型估计目前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经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能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功不可没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1985-2009年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内蒙古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内蒙古能源产出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内蒙古经济增长不是内蒙古能源产出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能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功不可没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1985-2009年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内蒙古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内蒙古能源产出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内蒙古经济增长不是内蒙古能源产出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近十年医药产业数据,将相关R&D投入分为经费和人员两大要素,通过建立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医药产业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都与医药产业各子行业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R&D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大于R&D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在所有子行业中,生物制品制造行业的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的投入产出弹性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投入—产出的分析视角出发,结合WIOD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别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考察了要素投入在制造业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依赖于要素结构升级。相对于资本投入和研发投入,劳动力投入是考察期内我国制造业产业内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我国制造业要实现产业升级目标,需要提升要素禀赋,增加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鉴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论文还考察了参与国际分工与制造业产业升级间的关系,发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有利于"干中学"效应的发挥,进而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