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经济法文化园地中存在着四种形态的经济法。它们是观念形态的经济法、制度形态的经济法、现实形态的经济法和理论形态的经济法。这四种生存状态的经济法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共同演绎和书写着中国的经济法史,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经济法文化。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作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产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法的价值在于实现附着在其身上的公平和正义.经济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当追求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社会效益,将自身的价值不仅仅囿于对经济效率的追求,同时,也应当包括政治、人文、生态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为经济法价值的社会效益从最广泛的方面以及最深入的程度,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在提供动力、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曩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的定位与中国经济法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经济自由主义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一个产生、演变与发展的过程。经济自由主义理念下经济法的定位主要体现为 :经济法存在的的宪政基础———有限政府原则 ;经济法产生的可能性———政府干预对经济自由的意义 ;经济法作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市场失灵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界限 ;经济法相关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公共选择理论的一元行为假定。中国经济法应该以实现效率与平等之间的平衡、约束市场与约束政府之间的平衡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方先发展国家的科技跃迁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这种背景主要体现在文化对科技的推动和科技对文化的改造两方面。被科技改造过的文化与政治、经济融合后,又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政治力量主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来,政府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中国科技系统中缺乏文化动力,而科技系统本身也无法很好地实现自身的文化功能,因此应当利用已有的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资源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白璐 《理论界》2014,(1):62-6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影响巨大。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重要标志,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分析儒家文化与商业相关的思想及企业文化的定位入手,阐述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杜冰 《理论界》2009,(8):205-206
日韩同属东北亚文化圈,东北亚文化圈的核心文化是儒家文化.本文通过对日韩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部分伦理思想的分析,阐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日韩经济增长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得到日韩经济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的有益启示,本文仅从"以人为本"、"团体意识"和"完善监督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法向何处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立足于中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从定位、定界、定构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经济法的走向进行探索,主张经济法与时俱进,认为中国在经济法方面应当对人类作出较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哲 《天府新论》2011,(1):112-115
在当今世界,随着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影响国人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儒家文化的和谐观念对建立和谐世界的信念有促进作用;儒家文化中的义利观对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儒家文化既不去侵犯和掠夺别人,也不去强行推销自己,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法学在美国法律界属于新兴研究领域,而在德国则主要体现为"文化宪法学"及"文化国家"学说。中国文化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主要体现为文化法体系及其实施机制的建立健全。借鉴德国文化宪法学理论,中国应当以"文化宪法规范"为"金字塔塔顶",建构"文化公法"、"文化私法"和"文化经济法"等多层次规范体系,通过"文化宪法"的"立法实施机制"建立文化法律制度,通过"文化宪法"的"规范整合机制"健全文化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主义是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解决就业问题为目标的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系,被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所接纳,并体现在经济立法中。这一理论不仅对英国经济法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巨大影响,而且对美国、日本等国经济法的发展也产生了间接影响,并对世界经济法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WTO·有限政府·现代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法及其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深层次上促进了中国经济法的现代转型和经济法理念的更新。WTO规则对经济法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通过约束成员国政府而间接实现的。经济法是以政府为一方主体的法律体系,所以政府职能的强度和界域的变化必然会直接影响经济法的内容与走向。在WTO规则作用下,有助于塑造有限政府角色而不是否定政府的作用,因而,加入WTO促进了中国经济法的现代转型而不是宣判了经济法的死刑。  相似文献   

12.
关注中国经济法的本土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进 《社会科学》2001,1(4):45-48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体现着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也昭示着法律文明的进步 ,因此 ,有学者提出“经济法具有突出的现代性”① 。“现代”必然包孕着社会发展进程中一切先进的、发达的、开放的合理性特征。在这一前提之下 ,西方经济法的理论与实践必然成为在变革时期新生的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参照系 ,由此 ,“法律移植”、“法律与国际接轨”的呼声也随之高涨 ,但是 ,当这一思路演变成一种高昂的热情时 ,经济法的发展难免脱离其理性轨道 ,掉入盲目与虚幻的泥潭 ,对此 ,笔者的看法是 ,在社会与法制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 ,经济法必然要参照西方…  相似文献   

13.
“部门法理论”是部门法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法理基础。在经济法出现之前,传统的部门法理论将各个部门法限定于对峙状态,经济法的出现则将这种对峙进一步放大为不同部门法之间的论战。但经济法的后续发展则证明,在现代社会,不同的部门法应当走向融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不同部门法之间应彼此协调。经济法为部门法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周显志(以下简称周):2004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主题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作为大会的主持者之一,我们注意到您除了精心组织会议之外,还提交了《论经济法在中国的创新》的论文,请您谈谈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法的创新?程信和教授(以下简称程):经济法乃振兴经济之法。具体体现为“一个中心、五个统筹、一个根本”的科学发展观,其基本精神与经济法的存在形式和社会价值具有高度的同一性,这是对新兴的经济法的肯定;其基本要求与经济法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这是对前进中的经济法的指引…  相似文献   

15.
环境法与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部门,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环境法与经济法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调整目的、指导思想四个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社会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调制关系;调整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环境法调整方法所体现出的"生态性"以及经济法调整方法所体现的"包容性";环境法追求的是与环境相关的环境安全与环境正义,而经济法追求的是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相关的经济安全和经济正义;环境法的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法的指导思想是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儒学思想在现代设计价值观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之一,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现代设计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三方面略述儒家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联系,同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及“仁”学思想也为促进和谐设计发展、提高设计品质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实践,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出中国经济法是中国特色之经济法律的典型,重点研究了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及其"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的低效率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法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学界的代表人物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体系以及性质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在调整对象与体系问题上,从现有理论来看,要么无法包容现实的经济法门类,要么把一些不该包括的内容纳入其中去了,而且各种争议观点基本上都可以从国外找到其理论渊源。我们应当详细考察我国现行经济法律的基本内容,对现实的法律进行分析,并结合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经济法的共性来归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体系。关于经济法的性质,尽管无须强调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但是,这种划分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的理论基本遵从着私法的个体本位,公法的国家本位和经济法的社会本位这样一条思路。我们认为,国家本位的提法过于宽泛,应当用“政府本位”取代国家本位。同时,应当从社会本位与社会主义的天然联系中理解中国经济法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新经济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涛 《理论界》2008,(8):52-55
科学发展观为经济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理论指导。本文试图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经济法的概念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经济法观。本文认为,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法是调整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为了社会整体经济利益进行调控、规制、参与、协调和服务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指出:“法不仅必须适应于总的经济状况,不仅必须是它的表现,而且还必须是不因内在矛盾而自己推翻自己的内部和谐一致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88页)这就是说,经济法应当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又应当具备法的科学性。如果只具备前者,不具备后者,就不成其为法;只具备后者,不具备前者,法就没有生命。经济法是经济合理性和法科学性的统一。我国经济立法的历史还比较短,对经济法理论的研究探讨非常不够,而且在经济立法实践中又存在着经济法同其他独立法律的复杂关系,存在着经济法自身内部相互交错的关系。这样,研究经济法的科学问题,就成为完善我国经济立法的理论前提之一。本文主要是就经济法的特征、内部结构和分工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