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西海固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自提出至今,经过西海固作家不断努力的创作及评论家的积极理论梳理与建构,在文学界内受到充分关注和肯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评论,相关的评论文章非常多见.在地域文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对西海固文学这样一种较为典型的地城文学现象进行深入梳理与研究,很有必要和意义,对相关西海固文学评论文章的梳理与研究更显得重要.避开此研究领域内大多数论者普遍论及的西海固文学主题,视角转向对西海固文学评论文章的研究,在梳理西海固文学评论文章的基础上,分析西海固文学评论发展的情况,包括西海固文学评论存在的现状、价值、视域、问题与前景等.同时,努力探求西海固文学发展与评论之间的深入关系、相互作用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人们审美感受的高级的、稳定的形式,这是为人们所公认的。但是,艺术并不是人们获得审美感受的唯一领域。人们在各种创造性劳动中,都是可以获得审美感受的。文学评论,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它并不属于艺术的范畴,人们也并不要求它必须有美感。但是,如果文学评论既科学、准确地评论了文学现象,又使人们获得了美的感受,岂不更好吗?果能如此,则文学评论本身的作用和价值也必然更大、更高。阎纲的文学评论,尤其是他近几年写的对我国“文革”以后的文学运动、文学现象的评论,就是这样的。这些评论,读起来使人感到高、深、新、活。  相似文献   

3.
书评,即图书评论,是具有较高鉴赏能力和阅读水平的人,对其所选定的图书的形式和内容所进行的评论.在我国,书评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三国时,曹丕以其《典论·论文》开文学评论之先河.南朝钟嵘在其诗歌批评专著《诗品》中,对自汉至梁120多个诗人诗作的优劣得失进行了评价.与钟嵘同时代的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更是登上了那个时代文学书评的高峰.除文学评论外,我国史学评论也开始得较早,唐朝刘知己的《史通》,则对以往史书有系统的评论……以上若干评论,由于受到书评者主观认识和客观历史的限制,亦有不尽恰当之处.但总的说来,这些评论对我国文学和史学的发展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4.
我校中文系刘建勋与刘剑锋、鲁原主编的《中国当代影视文学》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一本分体裁的文学史论著作,《中国当代影视文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当代影视文学的历史发展,从思想艺术的具体比较和综合分析中,论述了中国影视文学作品的成就和特点。对影视文学作家和有成就的影视文学评论家及其研究专著也进行了分析评论.它是我国影视文学史研究史方面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它研究的角度不仅着眼于思想艺术评价,而且注重影视文学的体裁、风格剖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5.
建安(东汉献帝年号,196年-220年)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大批作家开始涌现的时代,有些相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笔者主要从建安文人的文学实绩和后来明清时代的文学评论者对建安文人的评论出发,对建安文学予以新的审视,认为建安是我国文学史上真正开宗立派的文学家产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文学创作也越来越活跃,特别是去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文化界特别是当代文坛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互联网影响日益广泛的当下,当代文学的类型和样态也越来越多样化,不论纸媒文学或电媒文学都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插上了翅膀,尤其是网络文学和影视文学的受众越来越广泛。但是,当前的文学评论或文学史书写不仅滞后于文学创作,也缺乏经典性的体系标准。寻求一个合理的公认的普适的价值尺度,既是繁荣文学创作、开展文学评论乃至书写文学史的需求,也是广大受众或不同层次的读者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刊一直致力于当代辽宁作家研究。当代辽宁作家群作为一个地域性写作群体,它的繁盛必有与其伴生的地域性文学评论群体。但目前的现实是,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对作品的研究远远多于对文学评论的研究,辽宁亦然。韩春燕作为辽宁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一直关注新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发表过大量相关评论和学术文章。本专栏此次推出韩春燕学术专著《文字里的村庄》的评论专辑,是在关注辽宁地域性文学创作的同时,亦在关注文学评论,以期达到当代辽宁文学创作与评论双翼飞翔的效果,并希望引起相应的重视。韩春燕出版的学术专著《文字里的村庄———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于2012年获得第七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著名学者王向峰、刘恩波、秦朝晖分别就这部专著撰写了评论文章。其中对该专著中所谈及的"村庄文化"问题给予了高度评价。村庄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人极为关注的话题,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晴雨表。在中国,村庄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基本单位,一直成为作家书写的对象,但描写村庄文化的文学作品也不都能反应村庄的全部。而韩春燕却以饱含深情的态度、精细巧妙的构思、敏锐的独特视角和散文式的笔法,将当代中国作家笔下的村庄融为一体,梳理了文学研究视界里的文化的村庄和村庄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简讯     
由《文学评论》、《上海文学》、《当代文艺探索》三个编辑部和天津市文联、厦门大学语言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全国文学评论方法论讨论会,于三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代表会聚一堂,围绕文学评论方法论的变革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与会者大多是近几年来比较活跃的中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他们各抒己见,会议气氛十分热烈。会议收到论文十多篇,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9.
李广田的文学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他不仅继续从事多种文学体裁作品的创作,而且朝气蓬勃地活跃在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园地里。在散文领域中,他同样把创作、评论和理论研究集于一身,相辅相成地耕耘着丰沃的艺术土壤。方敬同志说:李广田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可贵的成就,“同时,在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方面,他也做出了贡献,留下值得传诵”的成果(《李广田文学评论选序》)。李广田的散文理论研究成果,在他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中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是最适合研究本土华文文学的国家。从对方修、王润华、杨松年等人的评论作品的评论中 ,可看出新华文学评论与研究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它是世界华文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独立于中国文学之外的一支华文文学理论批评力量。它在探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马华文学的关系、中国作家对新华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以及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史编写和作家个案、新马华文学不同阶段的文体研究及文学史资料整理方面 ,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该国缺乏对文学基础理论与美学探讨的著作 ,尤其是在重写马华文学史方面 ,不似马华文学界有锐敏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宋遂良文学评论选》不久前由明天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作者新时期以来发表过的文学评论文章50余篇,评论的对象以小说为主兼及其他,涉及文艺思潮、创作倾向和风格流派等若干重大问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十年来我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作者是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思考力,评论都是有感而发,出自真情,紧密联系创作实际,注重艺术分析,文字朴素优美,富有个性,被称作“散文式的评论”。如同田仲济教授在《序言》中所说:“他视野广阔,感觉灵敏,难能的是他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又有一个能周详、细致深沉思维的脑海。在论文集中明显地看出除了放眼全国的文学创作外,有一个湖南作家群,又有一个山东作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是繁荣儿童文学创作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建国以来,我们在这块园地上的浇灌始终远远不及于创作和一般文学评论研究。今天,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确实是当前文学评论界以至整个文学战线值得重视的一个课题。抓儿童文学评论队伍,自然要着眼于文艺理论界,着眼于高校文学理论教师、报刊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评论是文学领域里一条重要战线。史学领域是否也需要有一条史学评论战线呢?我说:需要。一般说来,有关历史的文论可分成两类:史实研究类和史学评论类。史学研究,是史学领域里的主要工作。它的任务是考察人类历史的真实面目,具体描绘、说明社会的发展过程,评价历史事件和  相似文献   

14.
江山 《东方论坛》2014,(6):34-43
在专记东晋中、晚期编年史的《续晋阳秋》中,檀道鸾将文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置评。他率先把"独尊"的儒学经典《诗经》与楚辞、前秦百家之言并列,提出了中国文学"体则《诗》《骚》,傍综百家"的"三元"论,并以此"三元"标准评论汉代"赋颂"、建安诗歌和西晋末年诗作。在评价两晋文学时,檀道鸾强调"庄、老"影响下产生的玄学及"玄胜之谈"对两晋道佛文学流变的重要影响。檀道鸾的文学流变史观,显现了南北分裂时期学思活跃、文人反思文化历史、重新界定文学源头的历史现实以及檀氏所历地域文化、家风传统、个人倾向互动等对其文史评论的影响。檀道鸾文学评论的自觉观点,是西晋虞挚的《文章流别论》,与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文学评论之间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评家者应以追求真理为己任,执守道德操守,可是当下文学评论已呈现恶俗化、庸俗化甚至媚俗化,分析“两韩之争”,对于消除功利评论的危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我国文学评论迎合世俗之情者有增多之势。其原因主要是:出于对极左政治棍子的反拨心志;被脉脉的人情所左右;编辑(作家)历来主宰稿件的取舍;评论家出于个人的功利目的而故作多情;出之于作家对评论的冷落和误解;作家和评论家对文学评论的模糊认识;读者对文学评论的不正确态度;受到全国评论界不正常评论的影响;由于评论家的水平有限而导致的以说好话敷衍塞责。  相似文献   

17.
《影视鉴赏与评论》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必修课的《影视鉴赏与评论》,不同于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电影欣赏》,前者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本文从该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讲授内容、授课方式方法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强调对于影视初学者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路多讲解多让学生练习,探索提高学生从专业角度分析评论影视作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读《陈辽文学评论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冯牧、阎纲、刘锡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之一),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他的文章,不随人俯仰,有独到之见,而衡文照辞激扬着深沉的历史感,尤显其特色。因此,在朴实的行文里每每表现出他对生活、艺术的睿智透视,娓娓而谈中有一种撼人心旌的思辨力量。有比较才有鉴别。文学评论中的历史感,表现出评论家观察、评论作家作品时,掌握了俯仰自得、高瞻周览的自由透视法。或者说他为立体地、真切地把握评论对象找到了两个可资比较的参照系统:一个是作为文学源泉的社会历史人生系统,一个是反映继  相似文献   

19.
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与文学有着先天而紧密的亲缘关系,文学不仅是影视艺术的母体,还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着新鲜而丰富的艺术滋养.文学作品历来是影视题材的重要来源,影视改编的不断实践,是影视艺术与文学母体保持联系的最直接的一个纽带.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主要在于文学与影视之间相互重合与交叉的诸多因素,而影视改编尤其是名著的改编作为一种艺术创造行为,又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  相似文献   

20.
影视与文学有着先天而紧密的亲缘关系,文学不仅是影视艺术的母体,还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着新鲜而丰富的艺术滋养。文学作品历来是影视题材的重要来源,影视改编的不断实践,是影视艺术与文学母体保持联系的最直接的一个纽带。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主要在于文学与影视之间相互重合与交叉的诸多因素,而影视改编尤其是名著的改编作为一种艺术创造行为,又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