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民办教师信访的现状,信访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助人理念和科学的助人方法,一方面帮助民办教师依法信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帮助民办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在沟通政府与百姓、反映群众诉求、表达民情民意、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自2005年《信访条例》调整实施以来,我国信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全国范围内的上访人数依旧不少,各种"闹访"、"缠访"、"截访"事件频频发生.信访工作_直以来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强调的是相关部门间共同合作,少有社会力量特别是独立第三方的介入.社会工作者以第三方介入信访领域,是社会工作本身的专业使命,也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和实践的时代机遇.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职能分工,实现二者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09,(31):10-10
信访社会工作:是在信访工作领域内针对来访、来电、来信的对象开展的专业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中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博睿”)是经中山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首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综合性社会工作服务的民办非营利机构。博睿于2009年3月13日揭牌成立以来,一直遵循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在青少年服务、老年服务、家庭服务、学校服务、社区服务、心理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为探索和发展信访社工专业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某年暑假,因为课题调研,我专门走访了某区的信访办主任。那天,过了约定时间几分钟后,信访办主任匆匆而至,连声道歉,说刚刚处理了-一起信访案件。访谈刚结束,信访办主任又匆匆离去,因为又一起信访案件等着她去奔忙。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信访如同一个沉重的包袱几乎要将她压垮。访谈中,我提到了社会工作介入信访工作的可能,信访办主任显然没来得及仔细思考社会工作的介入,但是,她的脸上写满了强烈的渴盼,非常渴望借助社会工作来解开信访这团缠绕的乱麻。后来遇到另一个我非常尊敬的社工机构负责人,她对于社工介入信访工作却表达了明显的质疑。她激动地说:那些拿·二十万元年薪的公务员尚且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指望每年只拿三五万元的社工来替代解决吗?后来的事实也部分验证了这种质疑一一某市推出的专门针对某个特殊群体的一个信访服务项目面向社会组织公开招标,但愿意接手的社会组织的确不多。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与信访工作的契合 相对于农民信访诉求的多元化而言,农民信访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并且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工作理论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征地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企业改制等领域的矛盾问题愈显突出,上访主体的多元化、矛盾的复杂化和诉求的利益化,给信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社会工作因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能更好地应对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是信访工作探索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与方式创新的路径之一。分析社会工作介入信访工作的优势和挑战,对进一步化解信访群体的矛盾和纠纷,优化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信访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政治法律制度,在国家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带来一些问题和矛盾。随着国家迈向法治社会的步伐加快,成立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让信访工作和法律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信访工作维护公民权益、保证表达诉求的作用,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土地管理法》颁布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成立以来,涉及土地管理的信访一直不断。对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机构,把信访工作看成贯彻落实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大事来抓,为民众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使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第16个“土地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国土资源信访。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遵化市所辖25个乡镇,648个行政村,人口66.8万,有民政人嗓10万多人。几年末,市民政局领导十分重视信访工作,取得见著成绩,连续三年被螂山市局和省民政厅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K政的信访L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llJ局领导班子在提高认识基础上,调整和健全厂信访领导小娟,由一名副局K担任信访领导小组组长,并专门成立了局信访接待室,由一名办公室主任来抓信访工作。各乡镇民政办公室也指定专人抓此项工作,并将信访工作纳入乡镇民政工作目标考核之中。民政局长张国忠同志对一些重大信…  相似文献   

11.
赵志阳  林炜珩 《现代妇女》2014,(2):146-146,14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汇集到信访工作上。信访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很多,处理起来也很复杂和棘手。社会组织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介入到信访工作中,通过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等方法与技巧协助处理其中的一些问题,在信访工作的好转以及问题的解决中发挥自身无法替代的作用,为信访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化角度分析,新时期信访工作需要从多方面重新加以创新与完善,具体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必须加强信访立法;剥离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利用现有的政治资源建立人大监督专员机制。  相似文献   

13.
化解社会矛盾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所在,也是检察权的司法属性和人民属性所应秉承的基本立场。检察信访案件工作十分复杂,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需要客观分析涉检信访案件特点,完善处理涉检信访的路径措施,使检察信访工作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信访者的问题只有通过信访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才能解决,而人本治疗模式却告诉我们,有时候.信访问题的真正解决,在于信访者自身。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2,(10):18-21
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产生.具体体现为日趋增多的信访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增多的大规模群体信访和矛盾激烈的个体信访,弓}发了持续上升的“信访洪峰”,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国家政权建设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仕政 《社会学研究》2012,(4):25-47,242
本文旨在从国家政权建设的角度讨论新中国信访制度形成及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研究发现,信访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群众路线而创立的。根据群众路线,信访工作有社会动员和冲突化解两个基本内容,并应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但在信访实践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偏重其中一个方面,并相应形成社会动员和冲突化解这样两种信访工作取向。1978年以前,在社会动员取向主导下,信访制度建设趋于革命化,结果造成国家社会动员与民众利益诉求之间的严重对立。1978年以后,国家信访工作的主导观念向冲突化解取向调整,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信访制度的科层化。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冲突化解取向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即不能有效地回应民众的政治参与需求,却又在客观上有利于民众的政治动员。国家怎样回应这一矛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信访制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危机介入模式是社会工作实务中常用的个案工作模式之一,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内密集式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性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平衡状态。在信访工作中,工作人员所面对的许多信访者处于心理和社会功能失衡的危机状态,因此可以借鉴危机介入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技巧,帮助信访者克服危机,恢复平衡,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8.
信访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部门与群众联系,群众与党政机关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99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信访条例》,标志着我国信访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同时,也使法律服务介入信访工作,为走信访与律服务结合之路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东东事件后,信访屡成媒体热点。近日,一个有官方背景的课题组发表文章,建议国家信访局整合中央多个信访机构,向各省市派驻信访官员,代表中央受理当地信访诉求。这个建议被民间命名为“信访钦差”,与沈阳大学增设“信访方向”法学专业的话题一起,再度掀起媒体讨论信访制度的热情。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官方和民间关注热点的信访制度,如何变革、何时变革已成为全社会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信访是“群众来信来访”的简称,中国特色毋庸讳言。它的本意是为了反映民情、化解矛盾,但社会转型导致的社会矛盾,却使信访渐渐成了累积民众怨恨、加剧官民冲突的敏感区。近年来,信访活动猛增,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笔者经由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外派至深圳市民政局,成为信访岗位的一线社工。笔者曾在残联、社区、老人等领域开展过社会工作服务,也得到过香港督导的悉心指导,而信访工作是内地比较有特色的一项工作,信访社会工作在香港没有对应的领域。没有地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以下是笔者亲历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