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主要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网络语言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语言变体,是当前网络文化的表征,它折射出大学生作为主要使用群体的文化价值认同困境,这种困境从认知、情感、行为上体现出来。破解这种困境需从确立文化身份,获取文化认知,树立文化意识,提高行为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个体认同路径;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构建社会认同路径;从构建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网络话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两套体系强化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伴随网络发展而兴起的网络语言,部分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新词语。网络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不是毫无规律可言,从语言学角度看,是隐喻泛化的结果,成为强势模因的网络语言顺应人们的认知、情感及文化而被大众接受。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意见所营造的环境就像"沉默的螺旋"一样,人们对强势意见有着趋同的心理;"培养"机制认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网络用语会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并且最终接纳这些网络用语。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语言是“网虫”群体内部使用的形式 ,从本质看是语言的社会变异 ,是一种语标。网络语言使用者群体具有高学历层次和年轻化的社会文化特征。这些社会特征决定了网络文化是一种后塑文化。网络语言的出现正验证了后塑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符号性、匿名性、平等性、行为与责任相分离和角色扮演的随意性是网络语境的几个特点 ,受网络语境的影响 ,网络语言显示出特殊词汇、特点符号和口语化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国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逐渐从网络渗透到传统媒体和社会生活中,成为公众用语。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其与普通网络语言的区分出发,指出事件关联性是促进网络语言流行化的重要因素,影响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个体心理因素和群体心理因素两个部分,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会性、娱乐性、不规范性这三个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组成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的传承;同时,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必须了解文化,才能真正领悟语言的内涵和特殊意义。网络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了网络用语的发展和传播。网络语言源于特殊的网络环境。汉语网络语言体现出数字语言与词意隐喻并用、拼音缩略呈现内涵、英汉词汇交融的特点。英语网络语言则体现出谐音运用、缩略词与符号并用的特点。对英汉网络语言文化背景的挖掘,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还能更好地提高实际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时尚与网络语言的互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网络时代 ,网络时尚催生了网络语言的蓬勃发展 ,网络语群的繁衍 ,网络专词的泛化 ,网络习语的流行 ,演示着网络语言的勃兴 ,网络语言的兴旺发达 ,折射着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反映着新兴的网络文化内涵 ,同时又为网络时尚推波助澜。网络时尚与网络语言呈互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偏离语言常规使用的社会变体,属于语言变异现象。网络语言变异给传统语言规则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体现了人们不同的认知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权利变迁等文化价值观。然而,根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语言游戏论”,尤其是家族相似性和社会建构理论,网络语言的变异实属语言变迁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语言不需要遵守相关规则。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际中产生,并在网络空间里得以广泛传播的新型交际语言。方便、快捷的网络交际的现实需求决定了网络语言简洁、形象、随意、创新的特点。通过对网络语言情感性的界定及其特点的分析,研究了网络语言情感用语传播的变化规律;网络语言情感用语的传播受到社会、技术更新等因素的影响;其传播受众多,影响广泛,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可以宣泄内心情感的载体平台,促进了网络交际的大众化与多元化发展,对网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网络用语逐渐流行。本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对网络用语进行分类,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则能分析出网络用语的成因和影响,并指出面对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言种类,我们应该建立相应的规范进行引导,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环境下新的语言传播载体,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方面的,规范网络语言可以影响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和人文素质培养,反之则会影响大学生学习、大学生素养的提高、甚至干扰教学。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的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网络用语逐渐流行.本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对网络用语进行分类,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则能分析出网络用语的成因和影响,并指出面对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言种类,我们应该建立相应的规范进行引导,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虚拟与现实——论网络语言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交际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众多网民以网络为交际媒介,建构了独特的网络虚拟社区。网络虚拟社区具有与以前社会形态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有别于以前所有社会形态的一种新的社会存在方式,从而掀起了新兴的网络文化,诞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形式,是为适应网络交际语境而采用的一种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语言变体,因而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网络语言变异的特点,揭示网络语言变异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论证网络语言变异对现实社会文化环境形成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在网络上,主要是在网络聊天室、BBS、QQ和论坛上交流时所使用的特殊词语、数字组合、字母组合等,是属于特殊群体的一种社会方言。网络语言主要服务于青年网民群体,并反映该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曹瑜虹 《国际公关》2023,(16):155-157
本项目通过群像捕捉与聚焦观察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中日本ACG文化网络言行特征进行定量考察与定性分析,发现其网络语言特征呈现ACG风格、多元化呈现、创造性话语表达的个性化的表现,其网络行为特征呈现趣缘区隔、娱乐至死、互动创作的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5.
网名的语言调查及文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文化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客体 ,网络语言是研究网络文化的重要途径 ,网名是典型的网络语言。本文通过对网上聊天室网名的随机调查 ,研究了网名的语义、音节和语法特征 ,着重论证了网名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深厚的文化底蕴 ,浓郁的都市生活气息 ,明显的对传统文化的偏离。认为虽然网络文化的主流仍然是健康的 ,但仍需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网络语言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概念模糊不清的现象,影响了网络语言的研究方向。立足于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重新界定。根据对网络语言内涵与外延的阐释,将网络语言的定义内容由狭义的网络会话用语扩展为应包括网络编程语言和网络专业术语在内的广义网络语言。对狭义网络语言的语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了严格的分析:确定数字词、字母词、混合体词、记音词为形式方面的典型网络语汇,旧词新义词、表明新事物的词为内容方面的典型网络语汇,着重分析了语汇的来源;将不是语言的网络表情符号排除在网络语言之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迅速转变为借助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交际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受网络独特的虚拟交际语境、社会文化心理的渗透、 传媒的舆论引导等因素的影响,网络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网络语言变异创造了大量言简义丰、机智传神的语言符号,散发出其特有的 语言魅力,引发了学界对语言变异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构建正向引导的网络文化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无法规避网络社会及其所衍生的网络文化的影响。而社会集体对网络文化认识不足或认知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本文在阐述四类认知偏差及对大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倡构建正向引导的网络文化,提出了高校应主动成为校园网络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应用者、高校应主动开展正确得体的网络评论、加强“网德网风网法”的宣传与警示教育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语言开始延伸到新的时空中。它与网络结合形成了网络语言。一些常用的英语网络语言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对汉语网络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语言的概念与分类,在分析诸多常用的汉英网络用语实例之后,总结归纳了各自的构词法特点,接着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就英语网络语言对汉语网络语言有何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社交用语。其中,带有调侃性质的话语因其鲜明的独特性而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网络社交媒介中的调侃语言进行话语分析,试图透视这些调侃语言的潜台词,揭示文本制造者的潜在态度和表达意图,这样才能把握调侃语言的变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