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鈜,汪灏,刘明,等. 数据安全立法的机理、表达与规范—“数据安全法治暨《数据安全法》立法研讨会”发言摘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5):16 ? 29    相似文献   

2.
数据安全出境评估是我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国家数据安全出境评估法律制度。通过分析《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出台的背景及法律依据,围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确立的规则,深度解析了数据出境与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规则的适用、数据出境评估的基本原则和需要申报数据出境评估的情形、数据提供者开展数据出境风险自评估的要点、国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程序和风险点,以及签订数据出境标准合同应注意的事项等。  相似文献   

3.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增设“商业数据条款”,不仅是为了回应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利益分配诉求,而且是面临中央和地方双重压力下的立法政策选择。对于如何保护商业数据,学界在“商业数据条款”制定前提出的财产法模式与行为法模式之争,无论是在实施效果层面还是在法理技术层面,都大同小异,表面看似对立,实则殊途同归。我国立法起草者选择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之行为法模式保护商业数据,不仅是权衡各方利益、比对同属信息财产权之各类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之后的决定,而且考虑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历来是权利孵化器的优势,以及我国法院此前适用该法审理商业数据案件积累的丰富经验。适用“商业数据条款”时,应当通盘考虑《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增设的行为不法性考量因素条款,以及“商业数据条款”设立的商业数据权在竞争法视野下面临的内外限制。  相似文献   

4.
2003年CEPA法律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深圳大学法学院和广东省法学会主办的"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法律问题"学术会议暨广东省国际法研究会 /港澳台法研究会二 OO三年学术年会于 2003年 11月 15日至 16日在深圳大学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和代表共 50余人,收到论文 40余篇,有 3位学者作了大会主题发言.与会代表通过主题发言、小组发言、研究生论坛等多种形式,紧紧围绕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法律问题、中国区际法律冲突与司法协助、 WTO体制与海商海事法以及其他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发言和论文主要涉及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是维系数字经济稳健发展的关键环节,因而有必要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刑法保障制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识别机制,包括风险识别的类型化、法律风险的定型化、刑法风险的规范化等。根据数据风险的形成机制,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有静态安全风险和动态安全风险两种范式,两种范式的刑法回应思路存在差异。基于数据是多元利益的承载者、主体属性模糊等特点,以及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共享、流动的价值导向,刑法应当在适度的积极预防主义刑法观和数据安全法益观的指导下,明确“动静二分”的数据安全体系配置,建立以规制动态安全风险为重心,以规制静态安全风险为补充的保障体系。同时在刑事立法层面增设破坏数据完整性罪和危害算法安全罪,在司法层面重树解释理念,以实现产业利益与数据安全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五生产要素”的数据在建设数字政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数据安全法》也设专章对政务数据开放进行了规定,但从政务数据开放的实践来看,“信息孤岛”“数据烟囱”问题严重,政务数据权属模糊、开放准备度不足、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缺乏、开放到利用的转化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务数据的深度开放和利用。从行政法学的角度研究政务数据开放的内在逻辑和理论基础,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政务数据开放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可进一步完善政务数据开放制度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政务数据开放制度的完善应当在法治轨道上从数据开放的规范供给、主体责任、监管治理以及安全保护等方面科学、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法律体系内,《数据安全法》是以宪法为上位法的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之外的一般法律;在安全法体系内,《数据安全法》与《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属于同一层级并行的法律,分别规范数据安全、主权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法》是数据安全领域的最高法,并不依附于或从属于《国家安全法》或《网络安全法》;在《数据安全法》与...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立法权随着2015年《立法法》的修改扩至所有设区的市,随之掀起地方立法热潮。但目前地方立法的质量普遍不高,存在诸多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为地方立法开辟新路径。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能被应用于资料检索、立项论证、立法公开与意见征集、辅助草案起草、立法后评估与备案审查。与此同时,当人工智能被应用于地方立法工作时,需要确立“辅助原则”,规范人工智能地方立法程序的选用标准,限制人工智能地方立法程序的算法,以此来规制人工智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治理具有系统复杂性,需要增强应对数据安全刑事风险的适应性。系统论中冗余控制原理与风险刑法观念契合,数据安全刑事治理冗余机制包括风险识别、法益衡量、责任分担、入罪缓冲等内容。对于冗余机制应当合理设置并限制运用,以避免产生负面效应。构建数据安全刑事治理体系,须具备内外部两方面的冗余机制。体系内部冗余包括两方面:在立法层面,刑法总则与分则条文之间、刑法分则的罪名之间和罪状之中,以及刑事制裁措施及附属刑法规范中都具有相应的冗余机制;在司法层面,刑事裁量与刑事执行、刑事司法解释、刑行关系衔接中也蕴含着冗余机制。外部冗余机制有硬法和软法两种形式,包括数据犯罪的前置性行政法、民法规范、刑事政策以及企业刑事合规中的冗余机制。上述冗余机制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数据安全刑事治理体系运行提供安全、稳定的保障,是数据安全刑事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锋日前表示,新一轮《证券法》修订正在酝酿之中,证监会委托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牵头起草专家意见稿,相关草案目前已报给中国证监会。  相似文献   

11.
《证券法》与证券投资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投资安全问题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关系到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我国《证券法》十分注重证券投资安全的价值取向 ,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对证券机构的监管等一系列具体制度的设计 ,切实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民法和经济法的经济安全价值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像安全是法的基本价值之一一样,经济安全也是法的普遍价值。经济安全作为民法和经济法的共同价值目标,二者在内容、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实现的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二者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维护和保障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
民商法交易安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商法上的交易安全体现了法律的秩序价值。交易安全属于法的安全,其为动态安全之范畴。交易安全旨在保护相信具有交易性质的法律行为成立并生效的交易主体的信赖。当交易安全与法的静态安全冲突时,在近现代民商法上交易安全具有更加优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网络安全法》第63条第3款设置了针对网络安全犯罪行为的从业禁止制度。通过对刑法第37条之一第3款“从其规定”的适用,《网络安全法》中的从业禁止实现了相同期限的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和前科附随后果的综合。个人违反《网络安全法》第27条规定,受到刑事处罚的,应区分是否利用职业上的便利,作出不同的处理;单位违反《网络安全法》第27条规定,受到刑事处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只根据《网络安全法》中从业禁止的规定产生前科附随后果。  相似文献   

16.
基本价值理念混杂是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障碍之一,价值整合是推动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突破口。在法的价值序列中,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确定为社会保障法的基本价值是一种理性选择。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与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处理方式和融资工具,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体现为一种复杂的法律关系组合。法律制度不仅是确保其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证券化的成本和效率。因此,要推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必须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严格约束各参与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公民参与实体法应当与少数民族社会实际状况共契产生。少数民族公民参与实体法的主要功能在于规定和确认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义务和责任。实体法语境下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参与义务和参与责任的静止结构及参与权实现的动态特征具有自身的伦理色彩。在宪法同一性之下,保持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的类群特点,体现了多民族后发展地区权利保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是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金融全球化有其利也有其弊,近年来多次金融危机逐渐变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与之关联的。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给世界带来一些重要的警示:一是金融创新要适度,金融监管要完善;二是"虚拟经济"不能远离实体经济;三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能严重超过居民的收入;四是构建公平有效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构建没有货币霸权的全球货币体系。防范全球金融危机需国际间的法律防范与合作措施。对国际金融法应有一些新的思考:一是在总纲中要明确建立起一个全球公平、公正、有效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二是国际金融法必须包括金融交易、金融规则和监管关系。三是改进国际货币制度。四是际银行监管合作制度。五是国际证券监管制度。六是国际保险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对于“治安承包”现象的出现,应该考查它出现的背景、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才试着从理论上寻找支持或反对它的理据。通过“公共行政”、“公法私法二元区分”两个视角的分析,笔者认为,“治安承包”现象的出现有其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因素,而且实践证明其在现实中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应该简单地否定“治安承包”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