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英语政治词汇是中国英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分析了中国英语政治词汇,首先对中国英语政治词汇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特点,并最终指出了其发展的趋势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第四版采用分类方法和技术进行修订,在TP类中与第三版比较, 其修订特色表现为: 增补大量新类目与新的类目注释;调整类目体系; 修订或规范类名;增加沿革注释;新增加注释等, 从而提高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李娴 《调研世界》2011,(10):51-55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是联合国制定的国际通用的统计分类中的一种,是对生产性经济活动进行的国际基准分类。目前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已更新至第4版,十分必要对其最新版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四版的分类规则、分类结构、各分类级别具体内容等各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改进我国产业分类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四分律》中的反义聚合做了描写和分析.描写了其反义聚合的显示形式,分析了其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几种重要现象,即词汇形式复音化、新反义聚合大量出现.另外,本文还指出反义聚合研究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常用词主要指的是词汇史上表示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概念的“古今同义词”,多以表示相同概念的一组词或词群的形式出现。从研究范式来看,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经历了组对更替式研究、语义场及概念场研究、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结合研究、词汇兴替与词义演变结合研究、词汇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等研究范式。常用词演变所呈现出的规律有:地域分布印证常用词演变;时空对应关系的复杂性;方言词汇“第一次分类”的不同有的与上下位词间的演变紧密相关;与动词、形容词相比,名词在演变中呈现出更强的双音化趋势;处在同一概念场、近义概念场或反义概念场中的成员存在演变模式相同的现象。在相同的语义聚合条件下,词的“类同引申”不具有必然性。基于“转喻”的语义演变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外语词汇磨蚀的语言学表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磨蚀的突出表现是词汇提取失败。大学一年级新生的高中英语词汇磨蚀的测试结果表明:在语音和词形上相似或相同,语义关系复杂的词汇易被磨蚀。受蚀词汇的语言学表征为:在语音上,弱音节的、音素组合关系为“聚合”关系的、总体韵律相似的词汇易磨蚀;词形上,词缀的语义易被磨蚀,词形相似且伴有语音相似的词汇易磨蚀,词汇的首尾成份相似的词汇也易磨蚀;语义上,语义范畴的层级关系复杂的词汇易磨蚀。词汇磨蚀可以根据其语言学表征分为四类:耐蚀词汇、易蚀词汇、半蚀词汇和全蚀词汇。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汇是个客观存在的系统,系统内部各成员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词汇系统中的成员是成聚合网络分布的,具有聚合网络性;词汇成分在聚合之中又按等级秩序进行组合排列,具有组合层级性.整个词汇就是在这种聚合与组合的关系中体现着自己的系统性质的.  相似文献   

8.
《左传词汇研究》是先秦汉语词汇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的价值在于:填补了先秦词汇研究的空白,对汉语词汇史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创造了一种值得借鉴的词汇研究方法,这就是将专书词语的断代研究放到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比较的方法;成功地运用义位理论和语义场理论来分析词义的演变与聚合,使传统的词汇研究中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和《辞源》三大语文辞书,作为权威的工具书,其字词定义和用法说明应该是比较规范和明确的,然而翻看其内容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对量词的定义和用法说明上就很不一致.仅以量词中的长度、容量和重量单位为例,三本书在度量衡单位和量词的关系问题以及名词可否用作量词的问题上差别就很大,比较一致的只有长度单位中的"分"、容量单位中的"石"和重量单位"分"、"石",其所占比例甚小.  相似文献   

10.
词语增加新义项是社会发生演变,词汇系统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结果,是词汇系统在增加新词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材料表达潜力的体现。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与1996年版进行比较后,发现有350余个在原义基础上增加新义项的词语。对这些新义词语从词汇学、语义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词汇类型、音节、词性上各有特点;其产生新义的途径可以分为修辞法和非修辞法两类;当代汉语词语新义从多方面映现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由副词"这么"和动词"说"构成的"这么说",在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且用法特殊。它由表示"言说义"演变为表示"认为义",并进一步演变为话语标记词。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么说"在语篇中具有衔接、接续和确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盐城方言助词"着"与普通话助词"着"的用法大体一致,但也有差别。"着"在盐城方言中有两类用法,一类是动态助词;一类是语气助词。盐城方言中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也有"持续义""存续义""伴随义"三种,与普通话助词"着"的不同之处在于存现句中"着"的意义的细微之处、语音节律要求以及"着""了"的并列使用。盐城方言中语气助词"着"表示祈使语气、先时语气,此外还有一种反问语气用法。  相似文献   

13.
简策同帛书、写本抄本刻版同活字印刷图书,相互共存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数字图书要一统天下,仍需同印刷型图书共存很长时间。数字图书馆会把因特网和传统图书馆的优点扩展到最大限度,把两者的缺点缩减到最低限度。做到:文献信息量最大,使用又最为方便。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窦娥冤》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窦娥冤》在两个明代刊本中的差别达到了引人注目的程度。具体而言,其体现在结构、曲文、思想、语言等几个方面。《古名家》本较为质朴自然,《元曲选》本在结构安排上更为合理、完整,文辞雅化,带有较多明人的审美取向。对于两者差异的形成,流传过程中的改动固然是重要原因,另外,也可能是版本源流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5.
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与李善兰合译的《重学》是系统地向中国介绍西方力学知识的代表作,它有多个版本流行于世。第一版是由钱熙辅刊刻的,但印行无几就毁于兵祸。之后,李善兰在金陵重刊《重学》,并增补了三卷流体力学的内容。随即上海美华书馆亦重刊《重学》。此后,《重学》又被收入《中西算学大成》、《富强斋丛书》和《西学富强丛书》中,上海积山书局也重印了该书。在考察李善兰等人翻译《重学》背景的基础上,梳理了《重学》各版本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发现,在《重学》的上海美华书馆本、金陵刻本和《中西算学大成》本间存在着较大差别。其中,金陵刻本对后来的版本影响很大,成为后世翻印的模本。  相似文献   

16.
相对独立性是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基本属性。就其形式而言,它有着稳定的版面和固定的出版日期,有自身独特的文体选择,有着自身稳定的撰稿人队伍和读者群体;就其编辑形态而言,主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来决定文艺副刊的特色,诸如制定编辑工作方针和宗旨、编排栏目、组织稿源和发排稿件。在一般的情况下,它不会受到报纸倾向的制约。民国时期报纸的文艺副刊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现象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7.
<日出>经历了复杂的版本变迁.其再版本较之初刊本和初版本更完备;开明本改动最大,充满国家意识形态修辞;"剧本选"本是初版本与开明本的合成本,但又有新的改动;"戏剧二版"本承续了"剧本选"本的修改,是一个更适合演出的本子;四川本是曹禺最后的改定本,却又不及再版本那样完备.这些不同的版本是<日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变体,其实是不同的文本.这涉及文学史如何叙述具有不同版本的新文学名著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版本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演进的过程;被随意改动、评点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影响到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古代小说比戏曲的版本情况更复杂,删削、割裂、作伪、续书等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两者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的差异。古代小说与下层文人联系更为密切,因而版本问题更多。  相似文献   

19.
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最早的版本是蒙古宪宗五年新刊本与元至大平水曹氏进德斋刻递修本;明代有宣德广勤书堂本、弘治李瀚刻本和明末毛晋汲古阁本;清代有四库全书本、光绪读书山房本;民国间有武进董氏诵芬室影元本,四部丛刊本和中华书局排印本皆影诵芬室本.另外,《中州集》在日本多次翻刻刊行,后出转精者为近藤元粹评注本.  相似文献   

20.
"褪"字最早见于《古今韵会举要》,表卸衣、花谢之义。进一步泛化为"凡物退落皆曰褪",在此基础上"褪"字的意义不断丰富、衍生。考察"褪"字的意义引申孳乳脉络,及与"退、煺、蜕"等字之间的交叉关系,检索一些词典失收的名词形容词并归纳其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