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我国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上起到了引导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已经明显不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2014年3月13日全国“两会”闭幕后,原本饱受争议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再次引发公众的探讨,越来越多的公众质疑住房公积金的劫“贫”济“富”现象。通过深层次分析住房公积金制度劫“贫”济“富”的缘由,探索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发展路径,提出确定合理的缴费率、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和多渠道实现公积金投资、合理利用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等手段来完善我国的公积金制度,使其更加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让住房公积金普惠于民。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议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根据职工收入水平高低,采用累进的缴存率、累退的贷款发放率和偿还期限,以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具有较强的经济及社会意义。农民工缴存公积金的主观意愿较强烈,但经济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农民工购房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农民工 对住房公积金的了解和评价皆不高,且呈现出区域差异性特征。同时,农民工分布区域差异性制约了住房公积金扩面改革,公积金的错位补贴加剧了农民工购房压力,住房公积金 制度的普惠功能也急需改善,这些都成为制约住房公积金扩面改革惠及农民工的现实因素。提出建立公开规范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推行区域差异性住房公积金政策、支 持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加强住房公积金的住房金融功能等措施,以真正发挥住房公积金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取消住房公积金的呼声,通过详细分析住房公积金的制度效率和制度公平,相较于其他缴费型福利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效果并不很差,在“受益率”等几个指标方面甚至要好于某些缴费型福利制度。从需求端看住房公积金的功能,住房公积金制度依然具有存在的价值;从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的格局看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现状,住房公积金制度可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从住房公积金不存在税收楔子的现状看职工的获得感,住房公积金已成为职工的收入之一;从贫困地区的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占95%的现状以及其受欢迎程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以提高贫困地区的职工收入;从私营企业职工缴存人数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看覆盖面的发展趋势,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将会逐渐改善;从城镇化率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住房制度的目标体系,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个辅助性机制的历史使命并未完结。住房公积金制度目前存在的两个最大问题是收益率和统筹层次低下,应尽快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城镇职工住房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住房公积金结余数额日益增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暴露出使用范围窄、效率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6.
李帆  江波 《调研世界》2022,(5):55-61
本文基于国家卫健委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与倾向匹配得分法系统考察了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缴纳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的城市购房行为与购房意愿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住房公积金在流动人口购房行为与购房意愿上发挥着“显性福利”和“隐性推手”的作用。进一步看,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选择的影响存在“人”与“城”的群体异质性差异。建议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坚持“因人”“因城”施策,在发挥住房公积金的普惠功能、增强流动人口住房消费能力、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惠及范围最广、涉及资金量最大的住房保障项目,旨在提高城镇劳动者获得基本住房所需的支付能力,关乎整个住房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运行20多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住房筹资和住房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住房体制的成功转型,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如制度惠及范围有待扩展、缴存比率差距过大、收入再分配负向效应、制度运行效率低下.从共同富裕的要求出发,稳步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制度职责定位,实现从重点解决"有住房"到重点支持"有房住"和从"保障与改善并举"到"保障基本为重"两个转变.据此,现阶段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持续扩大制度覆盖范围,增加对参缴者租房的支持力度,补偿中低收入群体的利差损,进一步明确"保基本"的规则,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最高缴存比率.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市中低收入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方式,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从覆盖范围、缴存规定、利率设定、使用范围等方面对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欠公平性,尤其是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欠公平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基于研究提出了从扩大公积金覆盖和使用范围、制定更为合理的缴费补偿政策、利率政策以及个贷政策等方面来提高住房公积金对城市低收入家庭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研究使用全国68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纯技术效率看,东部、中部地区住房公积金运营效率整体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2017年后各地区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从规模效率看,各地区住房公积金运营效率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趋势,说明住房公积金“扩面”改革红利仍需进一步挖掘;Malmquist指数分解结果与上述结论吻合,表明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因此,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技术水平、优化公积金管理体制、探索多元化运营渠道,对于提高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关于住房公积金的监管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管理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风险防范系数低;法律制度缺少可操作性;地区、收入差距大,缺乏度量标准,监管难度大。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管,需要明确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弱化其行政化色彩;从法律层面上明确监管的程序,增强其操作性;加强住房公积金使用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1.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不仅推动了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还保障了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其制度的不完善日益凸显。针对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保证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稳定、有效、健康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由于住房公积金分配逐渐显现的弊端,引起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所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在社会上引发出一些不和谐之音,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金融发展理论为依据建构农村金融深化指标,并与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相结合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金融深化指标与农村经济发展指标之间表现出较高的关联性,说明我国农村金融深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要高于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同时,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游离于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之外,而确保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又是农户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这表明要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推进作用必须对农村金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5.
成渝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同属国家级城市群。国家对成渝地区发展的重新定位,赋予了成渝地区新的历史使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否支撑起这一国家战略定位,成为成渝两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起点。整体性治理旨在避免不同政策之间相互冲突和为服务对象提供无缝隙的公共服务,从而为分析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视角。我国高等教育行政区管理模式将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权力及相应的责任限定在各自的行政辖区内部,造成现实中的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面临协作机制缺乏法律与组织保障以及稀缺高教资源竞争等多重梗阻。为消除这些梗阻,可探索建立跨区域合作组织,发挥其自上而下的等级式协调作用;制定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为成渝两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整合各类资源,建立物质资源、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推进两地政府组织内部的文化变革,促进巴蜀文化交融,形成有利于促进两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京津翼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共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菱形地理空间。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的新形势下,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内部合力有待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临挑战,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和发展能级有待加强。为了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应突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以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以新兴动能的培育共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国际门户枢纽的打造共建全国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改革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包括退休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家庭保障四大保障项目。为了克服中央公积金制度目前的一些弊端,新加坡政府积极对中央公积金制度进行改革。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改革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有效提高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和幸福感的问题,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第二期)2011—2018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以省级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果大于城镇居民,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间接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地区发展差异、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其中发挥着异质性作用。因此,需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利用效率; 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和服务,运用互联网平台带动创业、增加就业;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居民金融知识、金融素养的培训,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升效应; 进一步创新和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