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详细论述了如何将"体裁教学法"运用到大学英语读写的教学实践中,达到以阅读促进写作的目的。研究表明:基于"体裁教学法"的"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强调必须在符号化过程中研究语篇与读写,并指出脱离人类自身的认知能力分析电子语篇与后印刷时代的读写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电子语篇与后印刷时代的读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强调必须在符号化过程中研究语篇与读写,并指出脱离人类自身的认知能力分析电子语篇与后印刷时代的读写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读写结合、训练语篇思维能力,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写作教学应结合阅读,避免读写分家,应注重语篇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应在写作过程的每一阶段给予学生帮助。以“互评(peerreview)———范文分析———重写”模式取代传统的作文批阅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并达到学以致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始终注重课文引路,紧扣训练点,见缝插针,读写同步。适时训练,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落实读写目标,让读写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6.
就了解学习动机对二语学习者可能施加的影响,分析了我国英语读写教学中二语学习者的多重需要.探索激发学习者多元动机的途径和手段业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以动机研究的相关成果为依据,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旨在探讨如何激发并保持二语学习者在英语读写课上的学习动机,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更应注重文本内部各项训练项目之间的链接。引领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同时力求处理好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两者间的关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语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篇模式分析的角度对语言的各个方面进行审视,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手段。将语篇模式分析渗透到《新视野大学英语》的《读写教程》教学中,探讨以语篇模式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达到全面、准确理解课文的目的。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总体语篇模式;2.分析各语段的语篇模式;3.不同层次语段的衔接信号;4.进行语篇模式分析练习。  相似文献   

9.
语篇分析教学与读写水平的提高●朱慧敏《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理工科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题材文章和科普、科技读物。”由此可见,《大纲》把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作为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论信息处理能力与英语读写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读写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外语教学研究的焦点,而要完成相应的读写任务,学生须首先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与英语读写课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应将二者相结合之理论上升为教学原则。信息查询的过程就是锻炼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消化、吸收所需信息的能力的过程,这种培养锻炼必将相应地促进学习者语言运用技能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1.
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以后,对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西方学界对媒介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担忧,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依次经历了四种研究范式,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中国学界广泛关注与研究。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兴起以来,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借鉴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融合研究已渐成学界共识,将是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媒介化信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多样化的媒介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 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了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我国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 育开展较晚且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的实效性相对较差。因此,建构、完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体系成为开展媒介素养 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评估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建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初步设想,并提出了具体 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以电视、网络、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媒介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媒介素养是二十一世纪合格公民必需具备的素养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素养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公民媒介教育的意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梳理国内外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发现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尚存在着一些缺陷:缺乏对老年人群媒介素养的研究、本土化研究程度不足、将媒介素养教育上升到全民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等。在媒介素养后续研究中,应加强对社会其它群体媒介素养的研究、强化媒介素养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树立全民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媒体在技术、平台、传播方式的深度融合,推动人类信息传播迈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过程、载体、主体、效能等带来新变化,也使新思想宣传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全媒体情境下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要从均衡媒体发展、推进媒体融合、提升媒体素养、优化媒体资源、加强媒体监管等方面入手,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辐射力、协同力、胜任力、传播力和领导力,确保其宣传教育有序推进并取得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化时代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学校、社会和家庭必须共同努力、多元合作,为中小学生构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媒介环境,保障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他们学会利用媒介来服务自我和完善自我,以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介能否更好地为大学生所用,取决于大学生本身媒介素养的高低。当前,大学生自发生成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在承载大学生成才功能上令人担忧。本次调查以邯郸市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重点从媒介素养包涵的三个层次,即接触、选择、分析和传播信息的基本能力、建构批判意识的防范能力和自觉自律的改善能力来开展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中,我们试图了解当今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建构和培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络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但网络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对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引导大学生适应媒介化社会生活势在必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网络行为异化造成大学生社会角色迷失及其人格支离破碎;网络行为约束机制缺失冲击着大学生网络道德构建;网络媒介负外部性侵蚀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构建立体化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应着力于培育大学生的媒介伦理素养与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理性使用网络媒介;大力强化教育管理者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全力优化网络生态,降低网络环境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是指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是身处在数字时代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学前儿童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当前的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存在教育的承担主体模糊、媒介教育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解失当、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偏失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加拿大传播媒介素养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斐然成就,为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参考经验。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与其社会历史背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应结合现实国情,找准切入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早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端,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为推前时间而混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二是只注重媒介素养教育思想而忽视其实践。基于有关史料可以确定,在我国,作为一种通识教育的媒介素养教育,其教育思想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