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2018年7月5日至6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首届功能语言学融合与发展高端论坛暨韩礼德先生纪念研讨会”。16位主旨专家立足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的融合、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及对比语言学的融合、功能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理论流派的融合三个角度,探讨了功能语言学的融合、创新与发展。本次论坛的举办标志着“后韩礼德时代”功能语言学的融合、创新与发展趋势的开启,为功能语言学界提供了新话题、新视角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2019年4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功能)语言学融合与发展高端论坛”。6位主旨报告专家围绕“语言研究与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语言学学科内部各理论、流派之间的互融互鉴”等议题展开研讨,齐商共谋语言研究的创新发展之路。本届论坛的举办顺应了当今交叉学科、跨学科以及超学科蓬勃发展的趋势,起到了助推语言研究和理论创新走向多元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与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对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第三届(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围绕“外汉互鉴、理论互融与本土创新”的主题,从外语学界与汉语学界、语言学内部各理论与流派以及语言学与其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之间的互融互鉴展开研讨,为新时代和新文科背景下语言学研究的融合、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2017年11月1日至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的第21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论坛的应用研究。八位主旨发言专家立足于语篇分析、语言教学或翻译研究等不同领域,探讨了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本次论坛的召开推动了功能语言学的本土化发展,为中国学者解决汉语问题提供了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第二十五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暨第二届功能语言学与汉语研究高层论坛于2018年6月9日—10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共邀请到国内系统功能语言学界和汉语学界知名学者13位。相关主旨发言采用功能视角,围绕汉语句子的定义、结构、成分、分类、功能、划界、语法地位、语气等方面问题展开探讨。本次论坛为功能语言学和汉语学界的各位同行深化研究、增加共识搭建了交流平台,对国内功能语言学本土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第八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于2008年3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文章简要概括并评述了13位应邀专家的学术报告,指出13位专家的16场报告给学界展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并为学界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2017年11月1日至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的第21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论坛的理论研究。相关主旨发言主要是对功能语言学目标的整体把握,对词、词组层面相关领域的拓展,以及对小句层面相关研究的深化。本次论坛的开展对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尤其对功能语言学本土化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2018年10月9日至24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生态语言学专题系列讲座。来自香港岭南大学的Andrew Goatly教授与来自南丹麦大学的Stephen Cowley教授从生态语言学的多样化发展趋势、生态语言学的多学科融合与生态话语分析范式研究三个角度进行了主题讲座,探讨了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前景与其超学科属性。讲座表明,多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是超学科属性的体现,为生态语言学的多样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系列讲座的成功举办顺应了学科发展潮流,反映了学界对学科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试图分析批评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批评语言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源泉,批评语言学采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情态、名物化等作为其分析工具,以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闻悉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Michael A. K.Halliday)先生仙逝,学界悲恸. 韩礼德先生的仙逝,是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学术思想启迪了许许多多的学人,他在语言学领域的不断开拓,指引了众多致力于语言本质及语言使用规律探索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韩礼德在20世纪60代开始创建的一个语言学理论。文章围绕着“什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个问题对这个学说进行解释和说明,涉及了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适用语言学、韩礼德语言学等关键概念。文章的讨论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形成受到中国语言学思想的影响,它的建构与韩礼德和中国的渊源有很重要的关系,中国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很好地说明了该理论的中国渊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加强外国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融合,首先从哲学理念上阐述其合理性,如“语言学”在内涵上理应包括两者;语言学研究的融合符合“新时代,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背景下的国家语言策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看,两者的融合最能实现韩礼德的中国情结和学术理念。在此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有待解决,如中国高校很少设置语言学系;中国高校的外语院系强调文学传统,不太重视语言学的引领作用;国内外有关语言和语言学的国际会议不重视汉语。为此,文章提出若干建议:采用有分有合的“连续统”的辩证哲理;在现有的“文学”和“语言学”下增设分支学科;采用适用语言学的理论评价各种分支学科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外语教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和文体学研究三个方面,分析了30年来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应用研究的发展。并将应用研究进一步区分为应用研究和实用研究,指出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用研究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终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不够完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易读度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Thorndike[1]为代表的学者掀起了以词频作为标准探索易读度的热潮。时至今日,这一研究还在继续。系统功能语言学(SFL)是Halliday创建的语言学理论,被广泛用于语言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易读度本身并不是SFL中的一个概念,从这一理论视角对它进行探索是新趋势。为使易读度的概念融入SFL的理论框架,文章首先通过梳理文献,试图从定义与维度、影响因素、传统研究方法等方面把握易读度的本质;然后结合SFL中Halliday关于“意义”的论述以及该学派在21世纪初的三大发展趋势,初步探讨这一理论为何能为易读度研究提供广阔的前景。研究表明,SFL能为易读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易读度能扩展SFL的研究范围,未来这方面研究将成为检验SFL是否是普通语言学、适用语言学,甚至是普通意义学(或者意义的自然科学)的试金石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从学科的发展来看基本上是同步的。这两门学科具有共享的特征:确认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文章旨在讨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整个发展过程看,它本身就具有社会语言学的思想渊源这一观点,不论后者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限于篇幅,文章论述了马利诺夫斯基、弗斯和韩礼德等奠基人的思想,也概述了新一代代表人物,如哈桑、马丁和麦西逊等人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语言是人类用来表意的工具"为基本指导思想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20世纪后半叶的语言学研究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对该语法派系的重要核心内容元功能理论的阐述,介绍了语言如何通过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和主位系统来实现其经验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以使语言使用者实现传情达意的交流目的.元功能理论通过打破传统语法机械孤立分析语篇结构的做法,侧重于整体分析意义的如何表达,以及语言的运用,对提高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