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从系统功能句法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V+to+V"结构中两个动词的关系。本文区分了四类"V+to+V"结构,并就动词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分析从形式入手,但研究的重点在于语义和功能。本文也探讨了动词词组与过程类型体现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英汉言语行为动词被动(字)句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成果表明,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词汇语义、词汇类别以及句法语义认知结构差异不大,但它们在句法表达结构上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探讨英汉言语行为动词在被动(字)句中的表达形式异同,文章从词汇意义、句子的形态结构和语言在民族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方面,分别对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特点、词汇类别、主句和从句进行分析,探讨其语义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法、悉尼语法和加的夫语法从不同角度对“动词词组”的不连续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内,重新界定了“动词词组”这一概念,并区分了传统语法和悉尼语法对此概念的描述和解释。本文认为“动词词组”由主要动词和主要动词延长成分构成,后者又可以由副词、介词或副词+介词填充;“动词词组”不连续和其他词组中的不连续现象类似,可以在树形图中直接体现;而在系统功能语法范围内,这种不连续主要归因于三个方面:语义重心的后置、信息单位的分布和语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具有连动结构关系的词组称为连动词组。连动词组的语义结构关系可分为句法语义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两种类型。根据这种划分,把连动词组前后动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分为工具、处所、目的、时间、依据、因果、条件、假设、顺承等十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系统功能句法的角度分析英语中“N+to+V”结构中的动词与名词的关系。本文主要区分了四类“N+to+V”结构,并就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从形式入手分析,但研究的重点在于语义和功能,同时也探讨了名词词组以及小句复合体小句间关系等问题,并再次验证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指导语言学习与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动宾结构——“动词 +复杂宾语”。在这种动宾结构中 ,动词所带的宾语必须是一个名词性偏正词组 ,也就是说 ,宾语中的定语是必现的。这种“动词 +复杂宾语”现象主要是动词和宾语互相制约的结果 ,这种制约不但体现在语法上 ,而且还体现在语义、语音和语用上 ,其中 ,语义在大多数场合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分析三类英语词组动词,即"动词+介词(VP)、动词+副词小品词(VA)、动词+副词小品词+介词(VAP)"的认知模式异同。研究发现,在图示象似方面,三类词组动词均反映了事件发展的线性顺序,但顺序各有差别。在隐喻象似方面,三类词组动词均借助结构性隐喻实现从行为动作的表面语义到其实际语义的隐喻映射。这表明对词组动词所体现的事件发展顺序及其中的介词和副词小品词的隐喻映射的理解是掌握词组动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英语中不同动词情状与进行体结构共现时二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几种语义特征,通过一些典型例句体现动词情状对进行体结构语义的影响,得出了动词情状与进行体结构相互作用而实现完整语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语二价互向动词是二价动作动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从构词形式上可分为三类;从语义角度可分为动作动词和性质动词,动词要求其所联系的两个论元属同一语义类;在句法形式上,二价互向动词的次范畴,在句法平面的投射方式不同。文章从三个角度对维吾尔语二价互向动词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存在大量的由名词发展而来的动词。名源动词是集中体现名词和动词之间密切关系的语言现象。从名源动词在起源名词的物性结构中所充当的物性角色来看,英语中投射到名源动词词义的物性角色有处置、施成、行为、定位、功用、形式6类。不同物性角色所在的物性结构语义表达式有所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名源动词在句法分布上也有所不同。在物性角色跟起源名词的语义场分布的对应方面,存在着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情况;在名源动词语义类型跟起源名词物性角色的对应方面,主事、处所、施事、工具、终点这5种类型的名源动词跟起源名词在物性角色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受事和结果这2种类型的名源动词跟起源名词在物性角色则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语篇方式是意义的主要表现手法,语篇方式语言单位的切分和互文性研究,即同一语篇方式形式对等的语言单位和语义对等的结构单位两种区分,强调局部结构和整体结构的关系,是语言认知与交际的经济手段,拓宽语篇分析与翻译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一个2.3亿字的历时语料库为平台,结合统计与词嵌入算法,定量考察近代汉语中13个动量词与动词的组合状况。以宏观视野,展现并解释近代汉语动量词的概貌与特征,服务于汉语史研究与量词教学。首先,综合统计与规则的方法,完成动量词自动识别、自动分词、动量词搭配的动词自动识别等预处理工作。其次,分时段测查各动量格式、各动量词的频率,发现动量词在文言、白话语体中的词频差异悬殊。最后,依照《同义词词林》的语义类体系,考察动量词所修饰的动词的优势和劣势语义类别,发现动词语义类与动词是否受动量词修饰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强制的、概率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依据系统功能语法定义的六种过程类型和“过程函数”(过程=限定+事件),过程的核心构件就是事件,因而存在六种过程(物质和意识、言语和行为、存在和关系)就会存在六种事件(物理和心理、言语和行为、存在和关系)。在复合过程中,一种事件构成另一事件的事态,引起事态化现象。事态化的结果形成两种类型的实际事件使用角色,即过程事件和事态事件。研究过程,事件是焦点;研究事件,事件之间的事态化组合是焦点。本研究聚焦物质事件的事态组合,分析物质事件内部的分化和重组,并且采用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作为语料来源,以BEGIN为例进行实证演示。希望借此更加深入地探究事件的功能语义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尤其"的基本语义是"在比较中突出",但其句法表现却有着许多复杂的情况。根据句子中比较对象是否出现以及比较对象在语义上的重要性,可以把"尤其"句从典型到不典型分成三类:全式句、隐式句和变式句。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句法形式,反映不同的语义侧重。  相似文献   

15.
“V NP Prep”动词习语是一种常见的多词动词,它结构紧密,内涵丰富,使用广泛,表现力强。在被动转换时,它具有复杂多变性,比较难以掌握。将动词习语分为松散型、紧密型和凝固型三个转换层级,有利于分析动词习语在三个转换层级中的句法特点和被动转换时的语义限制,有助于比较全面地掌握“V NP Prep”动词习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广泛存在汉语动词倾向于译为名词、形容词或是介词词组这一现象。笔者将这一现象定义为"去动词化"倾向。研究发现:在单句中,"去动词化"往往发生在表示静态的动词上;在句群中,去动词化则发生在不占据语义重心的句子上。依据上述发现,笔者提出了两个朴素的经验性的概括,即状态一致原则和语义重心分布一致原则,并且,笔者把这两个原则进一步统一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17.
词汇记忆谈     
外语词汇学习的主要问题是词汇记忆。事实证明讲究词汇的记忆技巧比机械记忆要有效得多。本文调查了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词汇学习 :(1)把新词与已知词进行词形和语义双重联系 ;(2 )进行纯语义性质的词汇联系 ;(3)使用惯用法。结果表明条件 (1)占有优势 ,也就是说加强把新词与已知词之间的词形和语义联系的训练会有助于新词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