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崇高美”的质的规定性张宏梁从强调量的规定性到强调质的规定性崇高(或“崇高美”、“崇高之美”),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它和其他范畴、概念一样,总处在运动、发展之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西方美学史上最初出现“崇高”这个美学概念,是从自然景物出发...  相似文献   

2.
刘勰的"风清骨峻"理论无论在<文心雕龙>体系中,还是在中国文论史、美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风清骨峻"的审美理想不仅涵盖了阳刚之美,也包容着阴柔之美,是阳刚和阴柔有机融会共同形成的美学境界.这种美学理想的文学实现不是在素有"建安风骨"之称的建安时期,而是在盛唐时期才得以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3.
自宋以后,词的审美风格主要呈现为"豪放和婉约"两种类型。豪放雄伟壮丽,婉约清秀优美,其间包含中正在内。与之相似,山水画在宋以后也有"南北宗"的划分,北宗阳刚宏伟,南宗阴柔秀丽。"宗派"来自"禅家",虽不恰当,却得默认,而这二者,就其宏观层面的美学韵味来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用豪放美与婉约美这对审美范畴,着重讨论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并将词评作为评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对照面,发掘宋代山水画展现的"豪放美和婉约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近代美学理论在引进西方美学理论时,对作为范畴的"美"的概念的翻译,力求选择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相对应的名称,以适应我们业已习惯了的对与"美"相关的理念和实际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的理解.从词的本义说,西方美学把美学意义上的"美"称为Beauty,也就是美丽,其包含的意义是比较丰富的.而把Beauty翻译成狭义的"优美",就显得削足适履了.因此,把作为范畴的"美"理解为作为形态的"优美",从而使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局限到了"优美"这一种形态上,与此同时,又把同样作为"美"的另外一种形态"壮美"理解为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等值的概念,这是需要加以辨正的.  相似文献   

5.
"清"字在《世说新语》中出现八十多次,它既有道德内涵,更富有审美意味。作为审美范畴,"清"形成于魏晋人物品藻,它包含"雅"、"远"、"简"三层内涵。对人格之"清"和自然之"清"的赞叹,润濡了六朝以清真自然为美的审美情趣。理解《世说新语》中的"清"范畴,是理解六朝美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美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杨琦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3):93-95,108
"清"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清"作为自觉的文化审美追求起源于先秦道家哲学思想,它既是老庄哲学的重要概念,又是审美的最高追求。"清"之风盛行,影响遍及人物品鉴、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等领域,"清"的人格之美、风度之美和艺术之美,充分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精神,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对后世文艺作品的审美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美学作为西方美学史的光辉开端,它的重要性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第一,它开拓了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第二,它确立了美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第三,它提供了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四,它阐发了孕育着后来许多重要理论体系胚胎的观点和结论.古希腊美学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美学家或者美学流派没有从这个宝库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益,而且,即使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诞生之后,它的光芒依然象古老的哈里克岛的灯光一样熠熠生辉.那么,古希腊美学作为欧洲美学的起源和基础,它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逻辑起点呢?如果有,那这个逻辑起点又是什么呢?从学理上看,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说的:“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的组结”①的观点为我们把握古希腊美学的逻辑起点指明了方向.我们知道在古希腊那个特定时代所造就的一大批思想家和理论家的著作(包括残篇)中提出了一系列和中国古代诗学一样独具民族特色的概念和范畴.比如:美、丑、悲剧、喜剧、崇高、优美、滑稽、匀称、和谐、秩序、理式、整一、摹仿、灵感、想像、净化等等.如果我们把这些美学概念和范畴看成美学理论的网上组结,并把这些“  相似文献   

8.
论优美     
拉丁文中有一个概括力很强的词叫GRATIA,意即愉快、直爽,译成中文就是“优美”。优美包涵优雅和秀美,指动作、姿态的轻盈、美妙,外形的飘逸、清秀,色泽的绔丽、柔媚,气氛的淡雅、幽静,体势的典雅、精巧……等等。优美源于希腊女神哈丽特所象征的意义。哈丽特作为希腊三个女神的合称,代表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象征着光明与欢乐。作为最早被人类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优美是美最一般的形态。通常意义上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优美与崇高构成的对应的美学范畴最为引人瞩目。如果说,崇高是一种阳刚之美,优美就是一种阴柔之美;如…  相似文献   

9.
清姚鼐在《复鲁洁非书》中说:“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间,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曾国藩对姚鼐的这段话作过明晰的概括。他说:“文章之道,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大抵阳刚者气势浩翰;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而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简言之,阳刚美,就是“马鸣风萧萧”式的美,也叫“壮美”或“刚性美”,西方美学家则称为“崇高美”或“雄伟美”。…  相似文献   

10.
悲情之美无疑是日本和歌美学的最高审美范畴,而和歌之芙的独特性也正体现于此.问题是,缘何日本歌人独独要千百次地来冲撞这样一个生命的痛点一以"悲"为审美的最高信仰?这是一个关乎美学本质的难题.而其独特审美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这宇宙真相认知中发现的善,并由此来凝固出生命短存的崇高,以实现"以悲为美"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6,(11)
作为文学批评范畴的"辣"有多重内涵:既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凝练老到而不失之酸腐的创作笔法,也是一种直指人心、透彻淋漓、率直警醒的语言风格,同时"辣"也一直作为一种人物品评用语存在,褒贬之意兼存。"辣"范畴表征着雄健阳刚的文学质素,其生成与作者的才情、经历相关;这种阳刚质素出之以讽刺性文学作品的形式,于时世亦有补偏救弊之功。  相似文献   

12.
李颖 《北方论丛》2011,(5):45-47
"崇高"是美学史上较"优美"而言出现较为晚近的一个文艺范畴。它在中西方思想史上的演变和发展分别表现为对古典和谐美的破坏和对宁静典雅审美理想的反拨。在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崇高范畴彰显出审美关系上的对立冲突的美学本质,从而确立了鲜明的近代属性。  相似文献   

13.
高玉 《天府新论》2008,(4):149-151
"可爱"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范畴,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审美范畴.悲剧、喜剧以及优美和崇高,这是属于"大美学",而"可爱"则是属于"小美学".如果说传统的美学追求的是"宏大叙事",那么"可爱"追求的则是"小叙事",追求轻松的愉悦、无关痛痒的快乐、消磨时间的闲适和放松."可爱"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价值标准,它已经成为评价人物和品评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代生活和艺术中的很多"流行"都与"可爱"有关.但对于"可爱",我们却缺乏起码的美学敏感,缺乏基本的发现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该书运用文学、党史党建等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历史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首次对河北"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进行了比较集中、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充沛的激情和理性分析中,彰显了河北"红色经典"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引  相似文献   

15.
美学在多国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变异问题,其中审美文学化是一个显著现象。从哲学上看,范畴包含属相和种相。美是属相,其中作为种相的崇高和优美构成美的一组范畴,而悲剧、喜剧和美不存在种属关系。美学上的崇高和优美是作用于人类视觉的图像对象,而悲剧和喜剧与视觉无关。在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中叶美学学科建立之初,其间悲剧和喜剧并非美学或审美范畴,此后经由德国和苏联学者将崇高和优美延伸到文学领域讨论,悲剧和喜剧作为崇高和优美在文学中的对应概念才被确立为美学范畴。在此过程中,不仅崇高和优美发生变异,不固定在视觉领域内被讨论,悲剧和喜剧也发生变异,成为一组构成美范畴的种相。这种在欧洲变异了的美学接纳了较多非视觉对象或要素,使美感和视听两种感觉有关的基本点被动摇,产生许多相互缠绕、复杂难解的问题。美学进入中国后,将悲剧和喜剧不加质疑地认为是一对美学或审美范畴。如画作为一个自然审美概念,研讨范围局限在英格兰有关湖区和苏格兰山地的旅行写作内,因其具有明确的所指对象和形式特征,故很难变异。由于没有对应的戏剧体裁,如画几乎被中国学界遗忘。美学在中国变异为一门与文学理论接近的学科,与哲学、自然审美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6.
悟妙与审美--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选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春 《江淮论坛》2003,(4):143-145
"妙"和"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两者之中"妙"高于"美","妙"超越了"美","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心范畴,中国传统美学的许多主要范畴都与它相关.悟妙是中国传统美学主要的精神活动和最高的精神境界,是自然、人生与艺术的相通点,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艺术家在道家思想基础上融合儒家、佛家思想而逐渐形成的,它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齐梁时代的杰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多所争论,论见歧出。笔者认为,《风骨》是《文心雕龙》中的重要篇章,它集中体现了刘勰所崇尚的一种理想美——阳刚之美。此外,刘勰在《隐秀》篇里论述了另一种形态的美——阴柔美。生活在公元六世纪的刘勰,就已经认识到美和美感有阳刚美和阴柔美之分,并对这两种形态的美分别从理论上作了阐述,这是他超过前人的地方,是他对中国美学乃至世界美学发展的卓越贡献。 本文试图以《风骨》篇为主对刘勰的美学思想、对刚性美的形成及特点等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世纪美学的本源、特征和地位的论述,指出中世纪不仅不是审美意识的中断,而是审美意识的延续和发展.正是"美在上帝"这一命题,才孕育出崇高这一激动人心的范畴.中世纪美学不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而且对今天的美学思考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康德到黑格尔,"崇高"在美学乃至整个哲学沿革中的境遇牵系着人的境遇.无论是康德、席勒还是谢林,都是把"崇高"与"美"(优美)作为审美判断或美感直观的两个性态有别的维度提出的;黑格尔依然沿用了作为审美范畴的"崇高",但他只是把它置于"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唯一被认可的审美维度下,赋予它以阐释"艺术前的艺术"的使命.美学在康德、谢林、黑格尔那里都只是价值祈向隐然可辨的哲学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美"和"崇高"的价值在怎样的分际上被确认取决于不同哲学体系的价值重心.一如悲剧的衰微,"崇高"违别我们已经够久了."美"正渐次沦落为当年叔本华所鄙弃的那种"媚美",与"告别崇高"的轻佻呼叫相唱和的是熹音湛湎中的人们的泛艺术嬉戏.然而,文化危机的消息毕竟早就报告着某种可能的运会,它在警示人们作必要的人文自审时也提撕人的审美心灵再度唤起那富于悲情的"崇高"的一维.  相似文献   

20.
“崇高”是一种重要的美的范畴。与中国美学较少直接论述“崇高”美不同,从朗吉弩斯、艾迪生、荷迦兹、博克、温克尔曼、康德,到席勒、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尼采、利奥塔,西方美学论“崇高”形成了一个强大而丰富的传统。本文对此细加辨析与整合,并在与“壮美”差异的比较中,揭示“崇高”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巨大的、积极的肯定性价值的,能体现无限、唤起无限想象的,与审美主体处于一种矛盾、对立、冲突状态的,适合引起包含着痛苦、恐惧、震撼、敬畏和仰慕的乐感对象,对人们重新准确认识“崇高”的美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