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季防暑     
盛夏季节,高温天气容易使人中暑,尤其对于年老体弱的人群,由于夏季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心脑血管疾病多发,针对这些人群如何有效预防中暑呢?主要应从睡眠、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秋季养生     
《中华魂》2012,(18):56-56
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内各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而秋天早晚加大的温差又加剧了体内血管、肌肉的热胀冷缩,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中风、心梗等突发病。  相似文献   

3.
黎洁 《山西老年》2011,(8):59-59
不少人都认为,伤风感冒最容易发生在冬春季节,而中风似乎与寒冷的气候密不可分。其实不然,夏季患伤风感冒(俗称“热伤风”)的人也很多;而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老年人,夏季容易发生“热中风”。  相似文献   

4.
荀晓雯 《百姓生活》2011,(10):49-49
心脏病 睡前一杯水 如果你心脏不好,可以养成睡前一杯水的习惯,这样可以预防容易发生在凌晨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是由于血液的黏稠度高而引起的。当人熟睡时,由于出汗,身体内的水分丢失,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06,(11)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高发季节,高血压患者应高度重视冬季血压防控工作,防止血压上蹿引发心脑血管意外。首先,隆冬时节,机体受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人的肢体、皮肤血管收缩,导致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大,使心脑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升高,心脑耗氧量增加。心脑严重缺血、缺氧,易导致心梗和中风。  相似文献   

6.
王翰蔚 《山西老年》2012,(10):56-56
许多疾病会在清晨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如果病人能了解这些症状,配合医生的治疗,便可尽快恢复健康。以下是几种疾病在清晨表现出的异常症状:头晕头昏正常情况下,早晨醒来时应该感到头脑清醒。如果晨起后头脑昏沉,或者有头晕症状,提示患者有颈椎骨质增生、血黏度增高等疾病。因为颈椎骨质增生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大脑血液供应;而血黏度增高时,血流减慢,血氧含量下降,大脑供血供氧也受到不良影响,加之血黏度的高峰值一般在早晨出现,所以早晨头晕头昏者多数有颈椎病或有高黏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ECHD)患者心绞痛发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ECHD心绞痛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并进行心绞痛发病前后的比较。结果心绞痛发作后全血黏度显著增高(P〈0.05);在低切变率情况下尤为突出(P〈0.01);红细胞压积也明显增高(P〈0.05);但血浆黏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人群正常值比较却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液流变异常及加重是ECHD心绞痛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蒋妍 《山西老年》2008,(5):53-53
生活中,一些被忽视的小毛病往往是一些严重疾病的特殊表现,应引起足够关注,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清晨头晕如清晨起床后觉得头晕,很可能是患有颈椎病或血黏度增高症。由于颈椎的骨质增生压迫颈动脉,会影响大脑血液供应而表现为头晕。血黏度增高则会血流缓慢,血氧含量下降,同样会表现头晕。  相似文献   

9.
黄存垣 《老友》2012,(5):59-59
痰湿体质的人我们又称之为多痰族。由于痰湿“堆积”体内,可引发许多疾病。例如当今好发的糖尿病、肥胖症等,多与痰湿关系密切。 形体肥胖或素肥今瘦,或容易发胖,腹部肥满松软;面色淡黄而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之品;痰多,常恶心呕吐黏液,胸闷身体沉重;上下楼梯腿如灌铅,形体不爽,下肢经常肿胀;舌胖大,舌质淡,苔滑腻偏厚,脉滑;汗多食少,大便黏腻,女性白带过多。此类体质的人,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糖尿病、中风、高脂血症、冠心病、风湿关节等病。  相似文献   

10.
翟边 《百姓生活》2014,(8):51-51
炎热的夏季到了,人们容易出汗。出汗会丢失水分、水溶性维生索及一些电解质。同时,高温还会使人体的消化液分泌减少,和其他季节相比,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在夏季饮食中.应注意“三多二三少”。1.多饮水喝汤。少“冰冷刺激”。每日应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也可饮用绿茶水、绿豆汤或酸梅汤等饮料消烦除渴。夏季多喝汤能调节口味,增强食欲。有些人在天热的时候,喜欢来一大碗冰镇啤酒或冰镇饮料一饮而尽,这种刺激性降温的行为会刺激脾胃,影响胃液分泌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1.
“高黏度血症”是以血液黏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综合征。血液黏度增高后,血流缓慢,全身组织供血差,细胞得到的氧气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和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红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血钾、血钙、血磷、血尿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与透析前相比,变化显著,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低血压63例,心律失常31例,高血压38例,心包积液19例,心绞痛9例,心梗2例,相关性感染44例,脑出血8例,消化道出血5例。结论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早期透析,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6,(1)
无论医生还是老百姓,对高血压病长期以来都主要关注舒张压的增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误认为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中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左心室肥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10,(18):83-83
炎热的夏季,很容易成为心血管病人的“多事之夏”,每年当温度在32摄氏度以上时,总会出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高温特别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甚至引发猝死。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中风,系脑部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谓脑血管意外,基本上是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也可以说,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中风的共同特点为起病急骤,往往在短时间内脑部损害症状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和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症状。本病大多发生在中年以上,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增高。  相似文献   

16.
黄存垣 《老友》2010,(8):58-58
《老友》专家门诊:我已年过古稀,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痛风等多种疾病。近来体检发现血黏度和胆红素增高,医生要我多喝水,服阿斯匹林片。结果手臂上出现了瘀血斑点,口腔牙龈也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盛夏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此时心脏主要通过增加心率使血液输出量增多,同时内脏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这使得肾血流量和泌尿量明显减少,而汗腺分泌旺盛,以促进机体散热。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血压略降。但是,大量出汗可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滞度增高。如果不能及时补足水分,会使血黏度进一步增高,形成血栓或栓塞等。这些病症对人体是非常危险的。若再不恰当地减停降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10,(19):83-83
炎热的夏季,很容易成为心血管病人的“多事之夏”,每年当温度在32摄氏度以上时.总会出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高温特剐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甚至引发猝死。  相似文献   

19.
《新天地》2006,(2)
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在“暖气”的烘烤下,许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外寒的“怪病”: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脉速、血压改变、尿量减少、软弱无力等。这就是室内  相似文献   

20.
雷震一 《山西老年》2014,(11):57-57
现在人们注重健康养生,许多人早上起来习惯喝一杯水,一些人习惯饮用淡盐水。 清晨起床先饮水是个好习惯。人在睡了一夜后,体内水分由于生理上的散发而减少,晨起喝水一方面可以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又可以清洁肠胃,有利于肠胃生理功能的发挥.晨起喝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水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可有效地增加血溶量,稀释血液,降低血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清晨起床饮一杯水,还能湿润肠道,软化大便,促进大便的排泄,防治便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