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秋生 《中华魂》2012,(23):23-23
四十多年前刚接触新闻时.听专家说。什么叫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近日听说一件事.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村老人付达信为了养老.四年前故意抢劫被捕.在如愿度过一年半“牢有所养”的“好日子”出狱后.养老现实再次摆到他面前。  相似文献   

2.
《社区》2012,(28):31-31
“泔水猪”是指用餐厨垃圾(俗称泔水)喂养的猪,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近日,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官长社区的居民反映:社区将一处老办公楼租给他人,办起一个没有任何手续的养猪场,使用泔水养猪。  相似文献   

3.
心莫造罪     
看到一个有关禅的小故事.说一个居士问一禅师:“船夫载客过江.船行时,在沙滩上轧死很多螃蟹。这是乘客的过错还是船夫的过错?…‘这不是船夫的过错也不是乘客的过错。”禅师回答。居士又问:“那究竟是谁的过错呢?”“是你的过错!”禅师两眼圆睁,大声对某居士说.“心莫造罪.陷人入罪才真正有罪!”  相似文献   

4.
某日侍郎、尚书、御史三个高官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狗从三人面前跑过。 御史问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脸都绿了:“是狗。”  相似文献   

5.
吕斌 《社区》2012,(9):52-53
“我想不明白,同样要花钱花时间照顾,你们为何宁愿养只狗也不愿要孩子?”去年国庆期间,居住在广西桂林的白大妈被儿子叫到南宁来照看“孙子”,可让白大妈不爽的是,这“孙子”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宠物狗!据笔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宁愿养猫养狗当“儿女”,甘当“丁宠”而不要孩子的80后小夫妻的人数并不少,  相似文献   

6.
掏钱围观     
史杰鹏 《可乐》2010,(12):62-63
东汉灵帝时,很多人喜欢书法。有个叫师宜官的人是其中翘楚,大字小字都很擅长。一片一寸见方的竹简,他竟然可以在上面写1000个字,估计微雕也就这样了。这家伙有个爱好,喜欢喝酒。他家里不差钱,按说在这方面闹不出什么事来。可他不,心血一来潮,一分钱也不带,径直跑到酒馆去,点上一桌子菜,自斟自饮。喝得微醺,才大呼小叫:“老板,我今儿出来得急,没带钱,咋办?”老板会意:“来人,给师大爷上笔墨!”  相似文献   

7.
吕游 《社区》2008,(5):33-33
闻知一同学中年猝死,心里一惊。听说他多年经商,吃过苦、受过累,可就是把金钱看得太重,临了空抱百万家产含悔而去。那天,与几个同学一起吃饭,对生死感悟颇多。有一同学忽然用筷子夹起一片牛肉,对大家调侃说:“这片牛肉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送进自己嘴里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就不是你的。”之后,他又夹起一块黄瓜:“这块黄瓜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吃下去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也不是你的。”接着,他又端起一杯酒:“这杯酒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一饮而尽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还不是你的……”  相似文献   

8.
杨敏 《市民》2006,(2):38-43
请狗狗当医生? 15年前.当来自英国的谢罗便臣决定在香港开始“狗医生”项目时,所有人都认为这足天方夜谭:怎能把“脏兮兮、臭烘烘的,不卫生的狗”带到医院里,更甭说让它们探访病人!  相似文献   

9.
学会感恩     
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一个手语舞蹈,名字叫《感恩的心》。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是感恩呢?”妈妈笑着告诉我:“感恩是对人或事物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似懂非懂,不知道自己要感恩谁,为什么要感恩,直到后来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我才明白,原来感恩是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10.
在凝聚了发生在我课堂上、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的新书《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正式出版后,有朋友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你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写书的?”也有的朋友真诚地说:“你太不容易了,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的写作从没想到要出版、要发表,只是随意地记录着我的教育生活,记录着我对教学的思考,压根不曾计划过要出版一本书;我更没有感到“不容易”,因为我并不是在“艰难”地“坚持”写作,而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怎么能说是“不容易”呢?  相似文献   

11.
我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后来我加了两个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是不是教了,学生就学成了呢?非也。不教是因为学生自己能够学习了,不需要教。世界上的事情学不完。  相似文献   

12.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社区》2008,(32):7-8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中国人见面最喜欢用的一句话:“近来做何消遣?”这句话我听着便讨厌。话里的意思,好像生活得不耐烦了,  相似文献   

13.
你听说过900美元的纯银质Gucci狗碗吗?这在今日美国,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稀奇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Petsmobility公司,着眼于狗爱啃骨头的噱头,发明了一种骨头形状的移动电话,把它系在宠狗脖子上后,主人在公司工作间隙,能随时和“小亲亲”说话。这样,“小亲亲”在家里也不会寂寞呀,因为它在谈话中会快乐地叫两声。  相似文献   

14.
疏影 《社区》2012,(3):62-62
某天临近中午,我提着大包小包从超市出来,看到一辆空出租车驶过来,我赶紧招手,司机犹犹豫豫地停下,却并不让我上车,而是反复问我去哪个小区,问清后他如释重负地笑笑说:“还好,顺路的,上来吧!”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出租车司机,有点莫名其妙,于是路上我问他,如果不是顺路的话,是不是不打算挣我这份钱了?他厚道地笑一下说,是啊,因为他要急着赶回家做饭,这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细问才知道,原来他妻子打工的公司附近有些小吃摊,她以前常在那儿解决午餐,看多了地沟油新闻后,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吃有鱼”、“出有车”,生活幸福:可与此同时,不少人却很不“性”福。许多发达地区的男子出现性功能障碍,不得不求助药物,以至于“助性”药品充斥市场,且花样不断翻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人进入了一个误区,放弃了与生俱来的蹲姿才造成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猪的血管中流淌着人类的血液;绵羊拥有人类的肝脏和心脏;老鼠拥有人类的脑细胞,它们从笼子中向外界窥望……当人的器官在动物的体内生长,拥有人类细胞的猪或老鼠,是不是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却和动物一样行事呢?科学怪物——人兽“喀迈拉”2001年9月7日,《羊城晚报》刊载了一条令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瞩目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让心逍遥     
逍遥,《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追求,谁不喜欢过悠游自在的日子呢?但要想真正过逍遥的日子,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生活在当今社会,工作上的激烈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已让人劳心伤神,哪还顾得上逍遥呢?还有很多人常拿他人的眼光,他人的好恶,去规范自己的人生。忘记自我,为他人活着,还会有自己的逍遥吗?  相似文献   

18.
刘秋珍 《社区》2012,(28):24-25
以前,我总认为从事社区工作是不难的,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做这份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社区工作是“分线不分家”.居民只要找上门.不管是不是你这条线的事,都要热心接待.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所以每个社区工作者都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常识。到社区来工作。我才深深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记得2002年年底,家住煤建路71号的任福庚夫妇到居委会反映,  相似文献   

19.
曼吉和她的“苹果树”李恒方为什么要献身艺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认为“只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为了巨大的幸福和人的伟大”。①正因为如此,他的小说,他的剧本,才那样忠于生活。他说:“生活──这是伟大的和诱人的奇遇。”②而“作家的职责就是...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社区》2010,(18):50-50
真聪明 一个醉汉对朋友说:“我发现我小时候的老师真聪明。” 朋友问:“怎么聪明?” 醉汉说:“我喝酒以后才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而他没喝酒就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