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诗歌和音乐本来就是一对孪生的姐妹。我国的诗,更是从诞生那天起,就和音乐相伴随。据说大禹巡行南方的时候,涂山之女爱上了他,然而大禹却未能体察这怨女的心情。于是涂山之女便命自己的侍妾在涂山的南面守候大禹。侍妾还代女主人唱了一首歌,来表达主人的倾慕之情。这首歌只有四个字。“候人兮猗”。四字之中,只有头两个字有意义,后两个字只不过是由感慨而生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栋很不显眼的砖瓦平房,它在越来越多高楼林立的广东省南雄市城区,显得落伍了。房屋内厅正中央的墙壁上挂着一幅赞扬屋主人的一首诗:“革命军人品质高,扶贫助困热心肠,为民劝善千秋赞,杰作扬名壮志豪。”环顾整个客厅可以用“简陋”两个字来形容,两张早已过时的旧木沙发和几张塑料椅,唯一值钱的东西是一台25寸的福日牌彩色电视机。这就是黄汪老人的家。  相似文献   

3.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共用了七个“呵”字,由于受前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同化的音变现象,读的时候应特别注意.细心辨来,主要有四种情况.第一种作助词,附在句后,因前一字的韵母为“i”,所所它的读音由“a”变音读成“ia”,相当于“呀”;诗中有四处应这样读.  相似文献   

4.
论四字语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指出:“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四字语,这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其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也提到了作为一种固定短语的“四字熟语”。其实早在60年代初,吕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中就有过“四字格”的说法,他说:“四音节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这存在着大量的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这一事实上。”①“熟语”即“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由此看来,《问题》中的“四字语”同《初探》中的“四字格”以及《提要冲的“四字熟语”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即四音节的持珠短…  相似文献   

5.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法典》诗最后一句:“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许多同志谈唐元和、长庆年间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影响常引此为据。这句诗中的“胡妆”究竟指什么呢?有的同志认为,“胡妆”指胡人的化妆样式,具体说就是指胡人的发式、面妆样式;但有的同志认为,“胡妆”即胡装,具体说就是指胡人的衣帽。 “胡妆”一词中的“胡”字好理解,不同看法出在“妆”字上。从字义上看,“妆”字本指女子挽髻理容、打扮、装饰,它引申为掩饰其实。而“装”字,有一义也指打扮、装  相似文献   

6.
笃行     
雨游名山,满眼的景色没留下多少印象,难忘的倒是有过一番攀谈的一位看山的老人。年过花甲的看山人很随和。清癯的面容、安详的神态,一件旧军装宽宽大大地套在身上,是那种人们极眼熟的“老党员”、“老革命”形象,而且属于那种“淡泊+清贫”的类型。老人说,自己是本地人。参加过解放这座大山的战斗,并且还负过伤。撸起一条裤腿,一元硬币大小的伤疤在小腿上一溜排开,串着三四个,静静地闪着亮光。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把当年生龙活虎的壮小伙儿熬成了白发人,如今无儿无女无牵挂的老人又加入了当地旅游景点“打工族”的行列,过着自食其…  相似文献   

7.
鲁迅有一著名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文中,穿着脏兮兮长袍的孔乙己那迂腐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是怎样想起了用“孔乙己”这三个字的呢?或者说“孔乙己”这三个字是从哪里来的呢?《鲁迅全集》中《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注解中和小说中的几句文字,都作了说明:是从描红纸“上大人孔乙己”这几个字中而来。这批字很多,往下还有“化三千七十二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诸字。鲁迅在断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是用“三字经”式方法三字一句。这样,“孔乙己”三个字便是一个句子或一个词了。鲁迅虽然自己这样断读…  相似文献   

8.
四枚藏书印     
金开诚 《社区》2008,(20):5-6
我怎样看待书?数十年来不无变化,这在我先后镌刻的四枚藏书印中是有所表现的。 开卷有益 这四个字来得偶然,那是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过年打扫屋子,不知怎么找出一轴“牛角挂书”图来,上面有隶书写的“开卷有益”四字。先父当时对我讲了一番读书总有好处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谢榛(1499——1579),字茂秦,号四溟,又号脱屣老人。山东临清人。布衣。明代著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和大部分“官文合一”的古代作家不同,他可谓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地地道道的专业诗人。他“惟诗是乐”,从正德甲戌(1514年)十六岁(虚岁)跟乡丈苏东皋学诗,至八十一岁(虚岁)在大名为人赋寿诗投笔而逝,驰骋诗坛六十余年,写下了大量诗歌。虽然他晚年曾一再叹惋“诗草经年只半存”,但仍有二千五百余首诗流传下来,兹就其成集和散载于诸书情况,考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向以含蓄为尚。这自有其审美心理之必然,亦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本文试图从儒家诗教、道家哲学、史学传统等三方面,探讨形成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美的文化机制。先看儒家诗教的影响《礼记经解》、引孔子的话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就是被几千年来的文人所遵奉的“温柔敦厚”的诗教。简简单单四个字,凝聚着极为丰寓的内涵。所谓“温柔”,前人训为“颜色温润”(孔颖达),“宽缓和柔”(《尔雅释诂疏》);所谓“柔”,前人训为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很难把“时尚”和“老人”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而它却在我奶奶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奶奶今年七十有四,也算是高龄了吧;可已步入高龄的奶奶,心态却很年轻。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还小着呢。”爷爷去世6年了。刚“走”那会儿,我们做小辈的怕奶奶过于伤心,想把她接来同住,可没想到她却嫌这样不自在,说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喜好,她要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奶奶独身一人的日子也的确非常充实。早晨起来要进行锻炼,去公园舞剑、打拳,上午到老年大学学书法、学国画;下午就更忙了,奶奶在干休所里组建了…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三题     
关于“六个老有”的论述已经不少了,这里我想谈点老年人“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和“与人无求”的思想。与世无争。在老人们的眼里,荣誉、权势、财富和情欲应该渐渐失去光彩,惟独钟爱生活本身。因为这时,只有在这时,老人们才超脱了。要“与世无争”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把自己的思想纳入社会道德规范。生活上克勤克俭向下看,思想和情操上高瞻远瞩向上看。那些同贪官比财富,同大款比享受的人,必然会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来。要“与世无争”,就要不怕寂寞。有的人退下来感到寂寞,我却认为门可罗雀是天下快事。甘于淡泊安于身轻,没…  相似文献   

13.
韩乔生老师在某一次解说中,创造了“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中国汉语的结构,作了一次不小的颠覆。之后,他又将这一语言特点继续发挥,让汉语向一个真正不靠谱的方向发展,每句话都让你感觉停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不知所措手不及”。最近,王朔在接受采访时说,北京人有个习惯,说话喜欢简略,一个成语,四个字。非吃掉一个字。比如,你今天的气色真好,看上去容光焕,我就不说那个“发”,憋死你。  相似文献   

14.
丛然滋 《山西老年》2012,(11):16-16
在现实生活中,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对一些事情反复述说,喜欢对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唠叨”。而对青年人来讲,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老人唠叨,往往对老人唠叨不耐烦,嫌其啰嗦,或老人正在唠叨的时候直接打断并加以拒绝,惹得老人很不高兴,对老人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识字法有很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识字法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往往使人有时不知某字到底应该用哪一种。本文主张用“字理识字法”统帅其他识字法。“字理”为主,其他为辅,融成一套完整的汉字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200来个基本字构成的。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龙城飞将”一词出自王昌龄《出塞》一诗。全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是盛唐写边塞诗的著名诗人。他最擅长于以七言绝句这一诗歌形式写诗,赢得当时“诗家天子”(一作“诗家夫子”)之称号。有唐一代,只有李白的七绝堪与之伯仲。卢世璀《紫房馀论》说:“天生太白,少伯(昌龄字)主绝句之席,勿论有唐三百年两人为政,亘古今来,无复有骖乘者矣。”王昌龄七绝诗”善于用含蓄凝重的语言,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意旨遥深,尺幅千里,蕴味无穷。他的这首《出塞》诗,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7.
娱乐广场     
蒲松龄医诗戏儒生相传,蒲松龄早年流落山西浑源,因身无分文,只好挂牌行医饣胡口。一次,他为县太爷治好了病,县太爷送了块“药到病除,圣手时医”匾给他表示感谁知一时大意,错把“时”字写成了”字。匾一挂起,触怒了当地一班儒这副寒酸相,竟能医能诗,他有多大?便蜂拥而至发难,准备砸掉他的牌将他赶出浑源。蒲松龄听见门外吵吵,忙出去察看,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才,拱手道:“先生号称诗医,学生得小诗四句,请圣手赐教。”说罢递一张纸。蒲松龄接过一看,原来是一人生四件喜事的五言绝句:“久旱逢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  相似文献   

18.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莫忧世事兼身事,且著人间比梦间”“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等诗句,都使用了“掉字法”.这一诗法是在宋代被总结命名,或为“一句内二字相叠”,或为“当句对”,清人翁方纲又名其为“连珠体”.但以清人冒春荣在《葚园诗说》名其为“掉字法”最有见地.其诗法主要特征为复音词或词组在隔字叠的过程中掉换了一个字.它具有形式上的对称美、声音上的呼应美、记忆上的印证美与意义上的强化美.  相似文献   

19.
咱们的国语词典里有一句成语,叫作“倚老卖老”。按“五柳先生”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办法去读去理解,不外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青年跟前摆老资格、颐指气使、动口不动手之类罢。单靠一个“老”字就以为有了本钱,四处去  相似文献   

20.
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闷之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