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50-154
文章通过对比郑渊洁的前后期作品,旨在探讨转型之后郑渊洁童话的主要特征:更为丰富却不再占主导地位的奇幻想象;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写实文风;不断深化的思想内涵以及内容动态发展的"成长型"童话,并以此来论证郑渊洁转型童话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
3.
郑渊洁的成人童话是其童话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创作转型的标志。与其以往的童话特点相比较,分别从结构模式、角色内容、叙事模式等方面分析郑渊洁成人童话的主要创作特点,进而阐明其成人童话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4.
儿童观是一切儿童文学的原点,对儿童认知的变化标识出儿童文学的不同面貌。尽管中国儿童文学在诞生伊始就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但在实际创作中却一直呈现出“成人本位”的倾向、特征。郑渊洁童话的出现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固有形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他所创造的皮皮鲁式儿童依靠自我启蒙,切断了传统“听话”模式,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现出鲜明的批判精神,演绎出独立理性的智慧儿童形象;在艺术表现层面,郑渊洁童话卓越的想象力和游戏性特色,不仅表现出其童话的审美现代性,更构建了以“想象”和“游戏”为本质的童年观,形成了荒诞幽默的童话书写形态。郑渊洁童话体现了其独有的儿童本位观,其影响力的持久性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它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性和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8.
我自卑。由于我对文学一窍不通,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常常听不懂他们的话,担心自己丢人现眼。我认为,凡是拿工资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作家 相似文献
9.
10.
童话心理学的童话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7):160-165
20世纪中叶以来一些临床心理分析学家出于职业的敏感和经历,运用精神分析学对童话进行探讨,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童话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儿童文学的跨学科交叉,拓展了童话研究的视野。影响较大的童话心理学研究包括以贝特尔海姆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学派和以弗朗兹为代表的荣格学派。尽管关注的重点不同,但两者都属于童话的深层心理学研究,都致力于揭开那些被日常话语遮蔽起来的,恰恰能在童话中得到最充分体现的无意识信息和心理意义。本文是对贝特尔海姆童话心理学的童话艺术观进行的梳理和阐释,涉及童话的梦幻特点和童话的模糊叙事艺术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穆志慧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88-90
托尔金认为童话应该具备幻想,恢复,逃避,慰藉四种功能。同时童话应该展示善良、勇敢、乐观、慈爱,反映人类的美好理想境界,同时给读者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然而安徒生作为一名现实主义写手,他的童话故事中展现了很多描绘社会现实的非童话主题。安徒生避开了道德说教,让孩子们尽早直面人生。 相似文献
12.
13.
李琪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7,(1)
尘封古堡的温柔封的古堡里已经逝去16年的孤独。封的头发是母亲的最爱,亚麻色的瀑布流淌着岁月闪烁着年轻的悲哀。16年了,每天都在古堡梳我一天天不断增长的头发和不断增长的对外面世界的渴望。这一切我的母亲却不明白。 相似文献
14.
黎岩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5)
郑渊洁简介: 1955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一个军官家庭。读过小学四年级,曾被学校开除。服过5年兵役。在工厂看过5年水泵。最高学历证书为汽车驾照(大货)。无党派。1977年选择用母语写作为谋生手段。1985年创刊至今的《童话大王》是专登郑渊洁作品的杂志,这种由一人作品支撑20年的纯文学大发行量月刊在文学和出版史上不常见。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是他笔下的人物。其书刊印数逾亿册。2005年,第二本由他担任唯一撰稿人的《皮皮鲁》月刊问世。他不轻视名利、性格自闭、心胸不开阔、易怒、爱听鼓励话、闻过不喜、宠辱都惊、喜走独木桥、患有强迫症,临床表现为像对待父母和领导那样对待孩子。 相似文献
15.
不按常理出牌是郑渊洁的一个标志,作为郑渊洁的儿子,80后的郑亚旗同样继承了父亲离经叛道的特质。因此,这两个同样有着独立个性的男人之间的“战争”也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6.
17.
18.
张清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76-77
这个故事是听朋友转述的. 一位年轻的单身母亲,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成了一年级小学生.学校老师为了对新入校的学生"摸底",让每个孩子在班上当众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他们借此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家庭情况.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