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是1960年的春天,我到湖北黄陵当兵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一天晚上12时,老班长刘其明带着我去接岗,当交班的战士把情况、口令告诉我后,我便开始了第一次站岗。说实话,一个人站在那黑暗的地方确实打心眼里害怕。但我很清楚,全营几个大伙房的安全就系于我身,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11,(7):24-25
今晚是我在"三国哨"的第一班岗,临出门时,班长就对着忐忑不安的我说:"别怕,有啥好怕的?!我们当兵的天生就有一股煞气。再说了,咱们头顶国徽,腰别手枪,什么样的鬼神都不敢近身!"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除了中间班长来巡视过两趟,一晚上都没看见别的人。换岗的战友来了,我们交接完,互相敬礼,  相似文献   

3.
母亲小住     
母亲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听说我在太原分下新房,很想来省城看看她这个当兵多年的儿子。 我的父母亲,不是亲生父母,是我的叔叔和婶婶。但是,两位老人待我们胜似亲生。特别是小弟,出生不久,爹娘就双亡。那时,正值非常时期,一天二两粮食,全靠野菜、树叶、淀粉(玉茭面碾制)来充饥。母亲把仅有的玉茭  相似文献   

4.
1949年2月,我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通讯兵.1951年3月,我被调到炮七师20团任报务员,并随军赴朝作战. 1952年夏,我们炮20团转战到朝鲜松洞附近,指挥所设在大山沟里.到后的第二天上午10时,团首长叫我们向师部发电报:“敌人有向我前沿阵地移动的迹象,请示将原定晚上10时作战时间,提前到8时开始.”可是,山沟太深,电波信号不好,电报发不出去.  相似文献   

5.
正一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一师师部驻扎在江苏东台三仓镇。过春节时,东台民间不少人家的大门上都贴着"粟师长打仗仗仗胜刘政委讲话话话好"的春联。"话话好"就是句句好的意思。粟师长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刘政委是一师政治委员刘炎,一个是军事家,一个是政治家,这对搭挡可谓珠联璧合,并肩战斗在苏中抗日战场上。作为军事家,粟师长指挥打仗那可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人誉为常胜将军。而作为政治家的刘炎,很善于深入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苏中一带干  相似文献   

6.
钟文典 《社区》2010,(20):16-17
在俞大缜家喝咖啡 我在北大上的第一课是外语课,老师是个老太太,俞大缜,国民党那个俞大维的妹妹,曾国藩的外曾孙女。老太太很认真,也很严格,一看有个新同学来,就叫我起来念。我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就上课,当时还没有书,就拿了边上同学的书。念完了,老太太没叫我坐。说:“怎么开学一个月了,你连课本也没有?”我是刚从南方去,普通话也说不好,又不好解释,就在那里听她批评。  相似文献   

7.
请完一周婚假后第一天上班,我对着衣橱发了呆:该穿什么衣服呢?最后,我挑了一套颜色最为低调的新衣。理由是,我不想让大家觉得我结婚后跟平时有什么不同。每次上豪客来吃饭,我永远是点沙朗牛排七分熟配上黑胡椒调料,理由是,第一次这样吃就挺好吃的,没什么好换的。  相似文献   

8.
一起吵到老     
马苏  楼南星 《可乐》2010,(4):22-23
找到开火关键句 我和孔令辉恋爱第一年老吵架,第二年还吵架,吵到第三年时,我对他说:“我们分手吧,一年365天,有300天你在练球我在拍戏见不着面,剩下的65天,除掉吃饭睡觉,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吵架。”  相似文献   

9.
白灵 《北京纪事》2011,(6):51-54
家有“老革命”,“小兵”想当“好士兵” 1983年6月17日,王洪勋老人格外高兴,这一天他的外孙降生了。作为家中第三代里唯一的男孩,启航从小就得到了外公特别的宠爱。王洪勋是个军人,早年参加过解放战争。从济南军区十二军坦克二师师部退下来后,含饴弄孙便成了他生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不要吹嘘” 1988年4月中旬,京都正是春花怒放的时节。我们第一次来到杨得志在万寿路的寓所。他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虽已是78岁高龄,但仍见他满面红光,满头乌发,步履稳健。将军说:“我从当兵到现在,整整60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次真正体验百团是在汨罗战场,那时的我只明白,既然去了就一定要让自己有所收获,对"百团大战"这四个字也只是一知半解,更加不知道会面对一个怎样的局面,又会是一种怎样不一般的体验,只是听说——很神奇!三天的浴血奋战似乎唤醒了沉睡在我心中的那位勇士,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给了我  相似文献   

12.
回乡日记     
墙上的旧挂历取下来了,我又挂上了新挂历。旧挂历上记载着妻子的家庭日常流水账:7月6日换煤气一罐50元,9月2日交电费86元,12月4日交物管费78元……旧挂历上还载着我回乡下老家的次数。细数了一下,2001年“回乡日记”我共记了五次,也就意味着这一年我回乡下是五次。第一次回乡下,是在蛇年正月初二。年初一,我们一家三口是在城里度过的,初一下午去给岳父母拜了年,初二下午匆匆回乡下。本打算住上几天,但妻子在乡下呆不惯,于是我们便找了个借口于下午回了城。记得父母送我们到村口时,母亲搂着我的儿子说:“跟奶…  相似文献   

13.
月亮 《北京纪事》2014,(9):34-37
“今天隔壁床的小雨家改善伙食,烧的红烧肉看样子就好吃。她给了我几块,我没有吃,留给妈妈。因为妈妈这些天为了省钱,每天就吃两个馒头。” “妈妈出去一天也没有借到钱,我劝妈妈带我回家,妈妈哭了。我知道她舍不得我。” “这几天,我又看了妈妈的笔记本上记的那些捐款,我对妈妈说,人家这么帮我们,我们也要想办法帮助其他人。我还是想捐眼角膜,我是认真的。这次妈妈没说什么……”  相似文献   

14.
赵建章 《山西老年》2012,(11):18-18
1951年,16岁的我当了兵,分在一0六师后勤处跟随政委做公务员,当年就上了朝鲜战场。当时我们师的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抢建战地飞机场,好让空军战机在战场上随时起降,夺取制空权。为适应战事要求,师政委召集“诸葛”会议,研究部署工作,除了完成保障供给外,抽出近40人组成突击队,直接参加抢建施工。我有幸也成为突击队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游德富 《老友》2013,(6):17-17
近几天阴雨绵绵。在家闲着无事,我翻开了那尘封已久的相册,不经意间发现自己50年前当兵时的照片。照片虽已发黄,但那英俊威武的风姿仍然存在。这张照片是我穿上军装后拍的第一张照片,我珍藏了50多年。今天见到它,勾起了我参军时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6.
久雨的天终于放晴,加上正好是星期天,于是我们几个朋友凑到一块儿,前往郊外踏青赏梅。 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梅花山,寂静的梅林却让我们失望,那一片片应是繁茂的梅花已经被前几日的猖狂风雨吹打得七零八落。虽有几枝残朵幸存在树头,却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韵,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的感觉。找寻一会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孩子们,过完小学最后的一个“六一”,我们距离分手的日子就只有半个月了。从我第一次告诉你们“我们一定要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起,到现在,六年的时间真的就是眨眼之间啊!尽管我们珍惜了再珍惜,还是无可避免地来到了分手的路口。  相似文献   

18.
“刚刚刘飞跟你说什么了?是不是又在背后骂我?” 下班后,和上司刘飞讨论完一个工作项目的进展后,于泉刚走进地铁,同事汪晓凡的电话就来了。于泉最近发现,只要和刘飞单独面谈过,肯定就会接到汪晓凡的电话。而且第一句肯定是这句话,然后就是一堆重复了N次的牢骚,诸如,“刘飞总是安排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给我,然后找借口骂我。还跟部门的同事说我的坏话……” 在部门内学历称得上“第一人”的汪晓凡,虽然年龄不大,但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被同事们称为“汪老师”。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在漫长的暑假里,都会遇到有意义的一天,难忘的一天。我现在就给大家讲讲我的一天。 那天,爸爸和妈妈都出去办事情,奶奶也去了沈阳,家里就剩下我和爷爷两个人。奶奶临走时,给我们留了买饭菜的钱,可我自己却想尝试一下亲自做饭的滋味。  相似文献   

20.
首阳  蒋殊  钢花  边杰 《山西老年》2014,(11):16-20
记者:我们还是想听听您的故事,您的双耳是怎么失聪的? 陈永庆:这是战场上受伤,逐渐失聪的。1948年9月辽沈战役时,在锦州外围的上庄坨战斗中负了重伤,四天四夜不省人事,部队部给我备好了棺材。但后来还是活过来了。在后方医院休养了三个月,伤还没好.我就要求回部队去。医院不让我回部队,但我坚决要回去,他们拦也拦不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