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教于学皆方便——评宋学农主编的《古代汉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22种版本的古汉语教材中,宋学农主编的《古代汉语》体例完善,内容设置科学,具有于教于学皆方便的特点,为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说《望春风》聚焦一个名为儒里赵的江南小村,以中国传统小说和绘画的散点透视笔法,勾勒出鲜活的人物群像和乡村的日常琐事.小说一面写出了乡村诗意的乌托邦特质,同时将其置放于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和现代化进程中,呈现了乡土世界不可避免的衰败.小说借对江南乡村志的书写,体现作者对中国乡村的深情回望,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个体生命的探寻.  相似文献   

3.
每当收到师友们惠赠的著作,都欣喜几天,阅读前言、后记,翻看图片、目录,了解主要内容。而后存放书橱,以备日后参阅。可当收到余子侠先生馈赠大作《工科先驱国学大师——南洋大学校长唐文治》(以下简称《唐文治》)时,却一读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4.
正高居翰教授的著作《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是三联书店出版他的中国画家研究系列著作的最后一本。不同于前面四本断代研究著作,本书以贯通的方式讨论中国古代画家。书介中写道:"……在出自文人之手的主流撰述之外,高居翰通过搜集大量信笺、笔记、题跋等容易被忽视的材料,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自宋末以后,随着商业繁荣、社会中对绘画需求增加,画家们在不同层面谋生与创作的生动场景……"许多书评将本书的价值放  相似文献   

5.
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都和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攸然相关。如果说,对人生的探讨理论界已有足够的关于“真”和“善”的反思和审视,并因此有了几乎已很难再写出新意的人生哲学、人生道德方面著述的话,那么我们却可以发现对人生“美”的探讨却显得如此的贫乏。于是,我们在为有较完备的美学理论而宽慰的同时,却不得不为没有在这其中诞  相似文献   

6.
诗人纪鹏在他的山水诗集《北国江南》中,以饱蘸着激情的彩笔,为我们描绘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让诗贴近自然,贴近人生等方面体现着独具的特色。(一)纪鹏同志1948年携笔从戎,几十年严格的军事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开阔了他的视野,孕育了  相似文献   

7.
江南士子的现代诠释─—评《洪亮吉评传》庄锡华苏州大学严明先生《洪亮吉评传》由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下简称《评传》)。纵观全书,我认为《评传》有下列特点。穷形尽相,江南土子的理性谛视评述一位历史人物,就应该将对象置于真实的历史情景中加以评估,且不能因为传...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特定范畴,指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抒情散文有如一切抒情的诗篇或写意的图画,要借意境的创造来反映生活,反映作家的审美理想。这创造意境的功夫,直接决定着散文的艺术质量。在这方面,鲁迅先生的散文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佳作,其意境在于朦胧;景朦胧,情朦胧,情景交融笼统于朦胧。作者在闲适而又苦闷、渴望光明自由、不愿同黑暗丑恶同流合污的同时,也感到曙光渺茫的复杂感情下,描绘了淡月、薄雾、远山、微风、荷叶、荷花、清香交织而成的美景,把淡淡的喜悦,悠悠的哀愁,溶进朦胧的月下荷塘。  相似文献   

10.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你看,苏东坡着实被荔枝的美味迷住了。我们读杨朔的《荔枝蜜》也象是在品尝“荔枝蜜”。“一股甜香”,一股“清气”,沁人心脾,使人不可自己地连声叫“绝”! 诗贵意境,好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杨朔也毫不掩饰地告诉人们,他写散文“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荔枝蜜》的意境,不落窠臼,不泥古人,确有别具一格之处。首先,初境新奇。果有多种,应推一最。《后汉书·和帝纪》中载:“上谓宰臣:‘朕尝欲得新荔枝,兵部遂于道路特设铺递’。”(据清赵翼《陔余丛  相似文献   

11.
新近推出的《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以"文化世族"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区域比较和跨学科沟通,从国家与地方之间多维互动的角度出发,系统剖析了苏州文化世族的内涵特色、家族运行和社会功能等,发掘了维持家族长期发展的家庭精神,同时在长时段的视野下研究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体现了江南家族史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善于在极其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在一片奇景中寄寓深邃的情思,是被公认的杨朔散文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而借海市奇景,展现今日海岛生活兴旺美好的《海市》,就是富有这个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海市》的写作目的,是写真实的海市,即写庙岛群岛的巨大变化,热烈赞美解放后渔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尽情歌颂礼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和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这个思想也许并不怎么奇特新颖,然而它的独特之处却在于:作者在写真实的海市之前,写了虚无缥渺的海市。以虚衬实,形象地说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与欧美妇女史研究的蓬勃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妇女史在西方史学界亦逐渐成为一新兴研究领域,吸引不少学者的兴趣。其发展趋势不仅将历史研究的焦点转向妇女本身,同时也改变了历史写作的典范。恰如历史学家琼·斯科特(Joan Scott)所说,此一新的历史方法挑战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史观,并重新定义历史意义:它不但包含更多元化的主观经验,  相似文献   

15.
自从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序言》中论定王统照早年强调“爱”和“美”,从这理想的境界(指《春雨之夜》——笔者)走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以来,人们几乎一致公认《春雨之夜》是以浪漫主义为基调的作品。建国后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一些评论文章,往往由于篇幅、立论的角度等多种原因的限制,一般只以《春雨之夜》中的三五篇为例,简论它们在“爱”和“美”的追求上的表现以及在作者创作道路上的地位和意义,因而我们还很少看到那种在对《春雨之夜》的每一篇都作了深入剖析,细密研究基础上的总体批评文章。本文试图从总体研究方面作出些努力。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对《春雨之夜》的创作特点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营造了一个神秘的"湘西世界",其意境深远而蕴涵丰富,在整体意象和具体形象上都具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得益于我国古老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的滋润,成就了为世人所瞩目的独有的艺术特色。曹雪芹把古诗的艺术技巧融进小说中,用诗歌的艺术韵味构筑了整篇小说,用诗的意境渲染和深化了人物性格,用诗的语言寄托了美的理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诗化意境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首自传体抒情长诗。它是诗人爱国情怀和不幸遭遇的写照,是饱蘸血和泪的一曲壮烈的悲歌。诗中展现出雄奇瑰丽的缤纷世界,奔涌着深厚浓烈的思想情感,其景动人心魄,其情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近年来,有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楚骚美学系统之说,如果这可以成立的话,那么《离骚》诗篇就是其中一颗熠熠发光、璀灿无比的明珠。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从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鉴赏《离骚》的论著,谈到了诸如《离骚》的崇高美、悲剧美、形象美等方面的灼见。本文则试图从意境美的角度对《离骚》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乡土作家沈从文,在他所有的以湘西边陲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中,最能赢得读者喜爱的,是那篇在艺术上堪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媲美的《边城》。由于作者“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①意图对湘西村镇、码头的“人事哀乐,景物印象,试作综合处理,看是不是能产生点散文效果”。②所以他把诗的意境移进小说里,用散文的笔法去写小说;用亲切、素淡而又优美的语言编织充满湘西地方色彩的美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它同样适用于<红楼梦>.曹雪芹以其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红楼梦>中营造了一种博大、深沉而多层次的意境.<红楼梦>主要通过整体艺术构思、人物诗作、自然环境等来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