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以同源性的关联方式促成了文学的分流和变化,使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在类型范式和价值形态上都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本文立足于文化转型与文学变化的同源性关系,从“文学的类型分化与作家群落的变化”、“回到日常经验与个人化写作”、“叙事空间的转移与物质话语的膨胀”、“大众传媒对文学的改写”、“文学生产与流通的商业化倾向”等五个层面,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并对上述特征已经或可能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变异与渗透──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异与渗透──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与中国何文林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思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可以说世界文学出现了一个自然主义文学的时代,它最早出自法国的19世纪60、70年代,80年代之后走出法国的...  相似文献   

3.
林彪、“四人帮”究竟有没有一个哲学体系?有人认为,林彪、“四人帮”的哲学是支离破碎的,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如果承认他们有哲学体系,那是过高估计了这伙不学无术的家伙。我认为,林彪、“四人帮”确实是一伙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他们没有革命理论。但是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他们却炮制了一整套反革命修正主义理论,形成了一套反马克  相似文献   

4.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个问题从五十年代中期至今,历经几次重大讨论,延续近四分之一世纪。其中甚至还横插着林彪、“四人帮”一伙棍棒、大帽的淫威。然而迄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由此可见问题之复杂,意义之重大,人们之重视了。本文试图就当前讨论中的若干情况,作一简略的分析,谈点个人想法,以期从百家争鸣中获得教益,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5.
任重道远联合国王杰联合国成立已有51个年头。它起因于避免再次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不久,由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联合国陷入了“冷战的泥潭”,并且成为两霸各自扩张势力的场所。于是,人们对联合国感到失望。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6.
“威斯康星思想”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了“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将其分为形成(20世纪初)、应用(20世纪中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三个阶段。“威期康星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第三职能,这一主张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特别是地方大学的改革,对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认为尚存在一些需深入探析的问题,如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服务地区的选择,服务对象的选择,服务与创收的关系等。文章还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出路在于:加强大学与社会各方的合作,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思想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在理论活动的初期(20世纪50-60年代),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致力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为社会批判理论奠定基础。70年代后,他逐渐突破了该学派的限制,汲取各派思想精华,并最终于80年代初完成了从认识论向交往理论的转向。“交往行为理论”是一部几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所有领域的百科全书。这一理论随着哈贝马斯的研究仍在不断拓展中。  相似文献   

8.
李惠文同志是我省一位有影响的写农村题材的作家。六十年代初,他的短篇小说就异军突起,犹如一朵鲜艳的红花,出现在小说园地中。当时,受到了老一辈作家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多年来,这朵红花经受了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风雨摧残,依然弥散着浓郁的芳香,“开放”在人们心中。今天,驱散了林彪、“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妖风毒雾,这朵红花显得更加俏丽。今年,应读者要求,春风文艺出版社将李惠文同志的短篇集《三人下棋》增订再版,已和广大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9.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以来,至今 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本文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主要依据,具体考察了这一学科从 “台港文学”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确立,从初始的作家 作品研究到各种题材/体裁的多向拓展,从传统、单调的研究方法到研究方法研究观念的不 断更新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怀大彤同志     
“风雨并肩同战斗,横祸飞来我哭君。”大彤同志离开我们于今已十二年多了。去年学校里为他和几位同受林彪、“四人帮”摧残迫害含冤而死的同志一齐举行了平反昭雪大会,把林彪、“四人帮”强加在他们头上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统统推倒,把颠倒了的是非,再颠倒过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他们恢复名誉;随后学校党委又于一九七八年九月廿四日下午为大彤同志举行了追悼会。我听到这些消息,得知这样的活动,心里自然非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同志的沉冤终于昭雪了。林彪、“四人帮”强加在刘少奇同志身上的种种罪名和不实之词,也都随之被洗刷而去了。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极深,他们陷害刘少奇同志的莫须有罪名,可能马上还不易清除。所谓“投降主义路线”的“和平民主新阶段”,就是其中的一例。被林彪、“四人帮”定为刘少奇同志“罪行”之一  相似文献   

12.
略论20年代初“联省自治”运动李蓓之本世纪20年代初,原已沉寂一时的“联省自治”思潮再度兴起,并且从学理的鼓吹,付诸于政治的实践,形成一定声势,对当时中国政局发生重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一运动严重脱离中国的国情,违背人民迫切要求结束民国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世纪儿多余人零余者张承菊在文学作品中正式塑造“世纪儿”形象以“世纪儿”命名的是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他的《阿达拉》和《勒内》被誉为“打开了浪漫主义世纪”。“多余人”是19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在俄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组形象系列。这组形象...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后,我们在反封建主义、反资本主义运动上,已经获得极大的成功。但是封建主义的残余,仍然顽固地纠缠着广大群众的头脑。我认为大部分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不应再讨论了。应当深入讨论的,是封建专制主义怎样障碍四个现代化和危害人民民主。林彪、“四人帮”吹捧秦始皇,推行秦始皇式的专制主义。他们依样画葫芦地焚书坑儒、强制人民盲目崇拜偶像,搞什么“三忠于”、“四无限”,  相似文献   

15.
近十多年来,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史学领域里几乎见不到历史主义了。历史主义曾经被林彪、“四人帮”一伙诬蔑为“唯心史观”,甚至在史学研究中运用历史主义原则也被说成是一种罪过。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林彪、“四人帮”相继垮台之后,在他们的反动本质被充分揭露之后,这个问题便找到清楚的答案了。然而,问题并没有完全  相似文献   

16.
侯外庐先生早在30年代就成了著名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可称是桃李满天下。他的早期学生中有的已成为革命家,有的已成为知名学者,晚年学生中,也已不乏有成就者。我和崔大华、柯兆利三人,是粉碎“四人帮”后侯先生首次招收的、也是最后一批的研究生,我们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他那时悲喜交加的情形。由于他在十年动乱中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身罹重病,于是请他多年的亲密朋友邱汉生先生一起来指导我们,使我们有幸亲聆二先生之教诲,完成了学业。在三年学习期间,侯先生直接或间接地向我们谈了许多他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问题的见解,使我们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7.
史学:民族生命力的闪耀陈其泰“文化热”在我国兴起已持续十有余年,依我看来,堪称原因深刻,意义巨大。20世纪80年代掀起文化研究热潮的原因,直观地说,似乎是自50年代之后较长时期一直不提研究“文化”所引起。但这只是浅层次的缘由,远未能触及问题的实质。更...  相似文献   

18.
论20世纪中国新诗的诗美流变吕汉东从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八首算起,迄今新诗已走过了她80年的不寻常的路程。笔者欲从诗的美感形态和审美内涵两个层面上对80年来诗美流变的轨迹作些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方家。一诗美纷呈的“五四”新诗。““五...  相似文献   

19.
谈谈我院竞走教学与训练孙盛杰竞走,是在人类普通走的基础上演变升华而来的。它起源于英国,以后在一些欧美国家流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传入我国,并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得到较广泛的普及。据了解全国有部分高等院校从1980年起,就开展了竞走运动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世纪末"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在俄罗斯出现了所谓“世纪末”文学。“世纪末”文学这一术语中的“世纪末”不仅含有时间的意义,还含有政治和宗教、文化的意义。“世纪末”意识是对苏维埃时代的末年和20世纪末年俄罗斯民族和社会转型引起的生存危机的感受和认识。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世纪末”意识主要表现在:“世界末日”大灾难的思想-感情、面对“末日审判”进行反思的思想-感情和摆脱危机获得复活与再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