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948年六七月间,徐向前司令员率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主力、太岳纵队及吕梁军区部队,在攻克临汾后,连续作战一个多月进行了晋中战役,歼敌10万余人。阎锡山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我解放军两个旅尾追从汾阳北逃的阎军一小部,先头部队直追至太原汾河桥西。敌七十师在河西与我追击部队形成隔村对峙。敌榆次守兵八总队于7月25日连夜退回太原增防,以与我军顽抗。“何不一鼓作气解放太原?”有人对此不解。据知情人回忆,徐司令员曾分析了敌我态势:临汾、晋中两次战役,歼敌十多万,但我们也付出了伤亡3.2万人(临汾15000人,…  相似文献   

2.
1947年我参军后,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个战役。当时我先在西北野战军晋绥部队的独三旅司令部学习测绘,在大小吴村的战斗中,我们团和友邻部队切断了敌人逃回太原城的退路。阎锡山就派出国民党第三十军来到榆次接应溃逃的残兵败将。我们团接到命令,立即强渡汾河到达大小吴村,部队进入阵地正在准备战斗时,被友邻部队消灭的部分敌军从南面逃  相似文献   

3.
1947年我参军后,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个战役。  相似文献   

4.
1941年,我出生在沁源县深山中的一个小村,当时那里属于太岳抗日根据地。我六岁时,在太岳行署工作的爸爸,用马驮着妈妈和我到了太岳行署所在地阳城县城。  相似文献   

5.
巧遇     
1949年,17岁的我和15岁的妹妹在老红军沈以舅舅的鼓励和支持下先后参加革命工作。我先在西北艺校(原晋绥文工团)工作学习,1949年10月随十八兵团从临汾南下四川。妹妹李承兰则去驻扎在汾阳的一野七军当了卫生兵,当年随军参加解放兰州的战役。  相似文献   

6.
50年前,解放临汾一战全歼守敌二万五千余人,活捉了守城司令梁培璜。今年6月4日是在攻克临汾战役中,功劳卓著的英雄集体23旅,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光荣的临汾旅”50周年。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在徐向前元帅的战略决策指挥下,临汾旅转战晋、冀、鲁、豫,数克重镇,屡建奇功,以后在进军西北、西南和赴朝作战中同样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俩当时都是临汾旅的警卫战士,现谨将一些断断续续的回忆奉献给读者,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7.
纪岚 《北京纪事》2013,(7):75-77
北京城是一天天扩大的,我每天都看着从前周围的荒陌土地被开拓战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低矮破旧的平房变成了一座座工厂或高楼大厦。北京的地名中有许多都带着“村”“庄”或“店”。那些地名带着乡野空旷的气息。北京有两个八里庄,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我上中学时.我们家搬到城东一带,离东八里庄很近。后来我的工作单位也在那附近,我的许多同事和同学都生活在那里,许多的故事也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8.
我没有见过父亲,却在65年后到了父亲生前所在的部队,平生第一次感到别样的温暖。我是一名退休教师,祖籍山西省临县安业乡任家沟村。1 947年我6岁那年,我的父亲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的教导员,不幸在指挥陕西蟠龙战役中牺牲,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9.
1975年冬天,我当时在临汾宾馆负责接待工作。11月中旬的一天,我正在接待室值班,临汾地委派人来传达上级的指示说:杨尚昆一家人需要在临汾宾馆居住,要求给予安排。宾馆的领导共  相似文献   

10.
4年前,我带着地委行署的信任和重托挑起了临汾地委老干部局的重担,面对的是如何在实践中扎实有效地推进此项工作。能否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再求新突破,能否在群众中有形象,老干部心目中有位置,无疑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主要课题和首要任务。我始终坚持把握三条:  相似文献   

11.
和堂村几年前还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村庄。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企业生产为龙头,农业生产相辅助的新型化农村。谁能想到,和堂村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那曾经废弃的厂房如今焕然一新,生产井然有序;那一条条泥泞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纵横交错遍布全村。小村何以有大发展,大变化?和堂村村长袁瑞告诉我们:“是不断地探索,使我们从深化改革中获得发展动力;是深化改革,使我们抓住了持续发展的机遇。” 说起和堂村村长袁瑞,他可是个新闻人物,也是个争议人物。说他是新闻人物,因为他上任这5年来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感动     
去年,县民政局下乡扶贫。我随行采访。我们来到全县最贪困乡的一个小村,村长领我们来到村中一位老太太家。据村长介绍,这位老太太七十多岁了,原来有两个儿子,大儿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小儿有痴呆症,和一个比他更痴呆的女人结了婚,生下了同样痴呆的一儿一女。全家的生活就靠老太太维持着。  相似文献   

13.
庄泉村是江苏省镇江市辛丰镇最南端的一个小村,全村1600多人,2000多亩土地,由于地势较低,在历史上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欠下各种债务近百万元。在此严峻形势下,1982年,镇党委对庄泉村领  相似文献   

14.
1949年秋,秦岭战役结束后,十八兵团在秦岭北麓渭河一线休整,准备进军大西南。我所在的六十一军医疗队驻扎在宝鸡县范家崖村。  相似文献   

15.
城市里有那么一条街,漫着清浅的梧桐香。 我第一次来这个城,租了单车,拿了地图,百转千回只为寻找这条街。其实,我要寻找的,是他。  相似文献   

16.
《新天地》2007,(4)
找到那个年代的日记,1968年12月29日的那一页,最上边写了"走向生活"四个大字,用双线画了一个方框,人生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这一天,我到了插队的地方——山西临汾县东张公社北王大队。我在那里呆了3年的时间,后来抽到工厂和机关工作,1974年上山西大学,1978年年初回到北京。据当年日记的记载,这个村  相似文献   

17.
孙家洼村,黄牛的养殖数量有增无减,只是该村养殖黄牛不是为了耕地,而是育肥赚钱,全村呈现了赶着黄牛奔小康的喜人景象。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孙家洼村是一个只有50户,200口人的偏僻小村,人均不足1亩地,人多地少。如果  相似文献   

18.
1935年2月的遵义战役是一次典型的歼灭战,是毛泽东指挥的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央红军突然东返,二渡赤水,回师黔北。乘敌川军未赶到之前,决定集中一、三、五、九军团和中央纵队在桐梓、遵义歼灭黔敌王家烈部和中央军吴奇伟部。红三军团打击娄山关之敌,在击溃数团敌军后,红一军团向遵义城发起进攻,攻占遵义城之后,乘胜追歼吴奇伟部,取得遵义战役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吴康苏 《源流》2023,(8):56-57
<正>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钓矶岭村,抗战时期是个只有400多人的小村。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当时却藏着三股势力,暗流涌动。一是本村人李志毅,他在1932年9月至1934年4月任国民党吴川县县长,原十九路军一二二旅副官长,赋闲在家;第二股势力是李雄,原十九路军营长,带着100多人的武装队伍,也住在村里;三是钓矶岭小学的共产党组织。  相似文献   

20.
订贵刊用信息奔富路我名王红发,系西安市周至县马召乡枣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也是《专业户》的老读者,我之所以连续几年都订阅贵刊,是因为它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效益。去年初,当我致富无门加之外债逼得我走投无路时,在贵刊上我发现了几条信息。第一条是封闭式袋装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