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倍受关注,但由于文献记载的纷繁杂乱,有许多问题目前还尚存争议。本文通过辨析各家观点,对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补充看法:黄帝不是人名而是部落联盟长的职务称谓;黄帝具有神职身份且是女性;黄帝名轩辕是因世选于以“车”为标志的轩辕部;黄帝的地望可按不同时期定为三个地点;黄帝的经济类型应属农业经济而非游牧经济。  相似文献   

2.
轩辕黄帝是我中华民族始祖,有关黄帝大战蚩尤的神话和传说,自古以来,广为流传。相传约在四千年前,我国北、东部地区有许多部落,黄帝、炎帝和蚩尤三大部落最为强盛。黄帝部落的发祥地在陕北一带,后东渡黄河,越过中条山和太行山,最后在河北涿鹿定居下来。炎帝部落发祥于渭水上游一带,后也沿黄河南岸向东迁至山东一带。  相似文献   

3.
九州神木多     
轩辕古柏在陕西黄陵县轩辕庙内,传为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所栽,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柏树之冠。齐年柏亦称周柏,传为周朝文公所植,在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桧柏传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所栽,后人有先师于植桧之说,树  相似文献   

4.
无论你居住在这个星球的任何地方,只要你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一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无不让人生出一种身为古老的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千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推翻帝制的民国开国元勋孙中山先生自豪地写在黄帝陵的祭词。深秋时节,笔者有幸踏上西北高原的行程,去拜谒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黄帝陵和轩辕庙,再一次感受做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领略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神圣。黄帝为五帝之首,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世110岁。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其陵墓就在陕西中部,南距西安市230公里的黄陵县城东北的桥山之巅,人称黄帝陵。因位于桥  相似文献   

5.
今年清明节(4月4日),在陕西黄陵县桥山之巅,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深情缅怀先祖的盛德。  相似文献   

6.
"黄帝"其称,拥有非常悠久、丰厚的历史底蕴。黄帝既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文明始祖",亦堪称"中华民族祖先"。他开创的"黄帝精神",具有"容、实、创、持"等基本特征。汇入当代"文化自觉"大潮的甲申(2004年)"中华大祭祖",是古今"公祭黄帝"史册中由"政治功利"复归"精神功能"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黄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研究黄帝文化,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研究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对黄帝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内涵等进行研究,认为黄帝文化指的是黄帝族创造的并经后世传承、阐释和重构的文化,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双向互动。中华民族经常处于多核凝聚的状态,以黄帝文化为基础、包容了各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而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滥觞于黄帝时代,发端于黄帝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黄帝精神,符合时代需要,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根,欲复兴中华民族,必先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欲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必先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  相似文献   

8.
论蚩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历史事实的分析论证,认为中华文明的创造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最初均渊源于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部落集团,应该将蚩尤与炎、黄同列,共尊为中华民族的三位始祖。“炎黄文化”、“炎黄子孙”之类的提法,有片面性,不利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9.
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的桥山,相传它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园。黄帝陵的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陵被列为全国古墓葬第1号,人称"天下第一陵"。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黄帝”即“皇帝”,也就是上帝,原为上古三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东夷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是虞、夏、商、周时期能追溯到的最远的祖先,也是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黄帝”乃是一尊号,其名在卜辞中曰“爱”(王国维释“爱”,不正确)、曰“靠”,后来典籍中或音变为“喾(倍)”;或形讹为“夋”,音变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其他文献则又音变为“帝舜”。故《山海经》中所言的“黄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献中的“黄帝”则为帝喾或帝舜。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之说,乃战国时代天文学家之首倡,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与轩辕本无直接关系。黄帝的姓、氏均出于黄帝系中不同部族的传说,故种种各异,固不可以为历史真实。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对《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身世和姓名的理解没有到位。笔者认为,“黄帝者,少典之子”一语应该理解为“黄帝是少典氏的后裔”,“少典”既是部落名称,又是时代名称,这个名称是春秋时期司空季子编造的。黄帝的名字“轩辕”是战国中期魏国史官编造的,他的姓氏“公孙”是西汉中期司马迁编造的。古代文献对于传说时代历史的记载往往透露了重要信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需要我们认真研读,仔细考辨,既不可轻信,也不能全面否定。就研究传说时代历史而言,揭示这些文献记载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北一公里的桥山之巅,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墓。黄帝陵处在古柏环绕之中,四周山地,共有柏树8万多株,为我国最大的柏树长生林。每年的清明节都举行祭祀黄帝的仪式。  相似文献   

13.
<正>九曲黄河,奔腾不息,哺育了无数炎黄子孙。始祖黄帝,肇造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脉起点。黄河、黄帝,五千年前的相遇,给中原大地留下重要的文化坐标——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今年4月3日成功举办的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再次吸引全球华人的目光。“三月三、拜轩辕”的传统习俗是如何一路走来,并成为凝聚炎黄子孙共同情感的精神纽带?让我们一起回望。  相似文献   

14.
黄帝炎帝为中华民族之始祖,但以黄帝为大宗,炎帝一系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文化史上之地位为黄帝一系所掩,以《尚书》论,《周书》以《周诰》为主,属于黄帝系统,因为周姬出自轩辕(天元黾),但在《周诰》前有《洪范》后有《吕刑》,未为人所注意,其实以上两篇属于炎帝体系。《洪范》为“申”职司天之书,而《吕刑》为“吕职”司地之书。“以社以方”之社即“圜丘”祭天,“方”即“方坛”祭地,亦即“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重”即“申”(神)、“黎”即“吕”(旅)。本文所论述炎帝一系史实,而多引原文,加以己见,以明究竟。  相似文献   

15.
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境内的古城寨古城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座中原地区目前面积最大、墙体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城址。古城寨一带为传说中的祝融之墟,亦黄帝所居轩辕之丘。极有可能传说中的黄帝集团中的大隗氏曾在此地筑城,故当地有一夜“鬼”修龙山城的传说。该传说正反映了黄帝集团与祝融集团在相互通婚的基础上而逐步走向融合的真实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帝陵祭祀与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自觉的关系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黄帝陵祭祀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陕西黄陵县桥山自汉武帝开始就成为中华民族祭祀祖先黄帝的“国祭”之地,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体现在祭祀礼仪、礼器、服饰、音乐和祭文等方面的深厚祭祀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场地、陵地古柏是构成“精神标识”和“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持续的黄帝陵祭祀典礼带给祭拜者的体验感、神圣性,促使民众对黄帝、黄帝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敬畏,并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黄帝陵祭祀已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的重要平台;当前亟需制定《黄帝陵公祭法》来确立黄帝陵的国家公祭地位,确保黄帝的崇高地位和黄帝陵祭祀活动的至上性、庄严性,发挥黄帝陵祭祀在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上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延安赋     
郝凤年 《中华魂》2008,(7):10-10
地处西北内陆,身在黄土高原。历史文化名城,有我圣地延安。纵览天下城市,数比繁星一般。若论家乡延安,明珠格外耀眼。细究其中原委,盖因如下五点。容余长话短叙,可窥全豹一斑。延安之悠远,在其深厚渊源。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教民农桑,制做车船。华夏儿孙,梦绕魂牵。根脉所系,心照不宣。森森然,手植古柏可参天,合围七搂八拃半;绵绵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运城市北30余里的鸣条岗西端有一处闻名遐尔的古迹——舜陵,安息着中华民族一位杰出的先祖舜帝。 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为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之一。据考舜为轩辕帝第九代孙,他创五弦之琴,设典乐,歌南风,开人类琴曲之先河。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竹书纪年》载:“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五十年陟。”据史料  相似文献   

19.
轩辕,为星宿名,蜿蜒如龙如车,喻指通天的神车,玉璜是通天的虹桥,熊为天熊,通天的神话动物,即天与地、阴与阳之间二元对立的调解者、中介者的形象。在黄帝名轩辕号有熊这一符号现象背后,共有三种作为天地之间中介物的象征存在,即玉璜(天桥)、天车(轩辕)、天熊(有熊)。前二者作为神话想象的运载工具,有着互为象征的对应性:玉璜的形制中有一种雕刻出双龙首(有时则为一龙首)的原型形象,故为龙璜或龙形璜;轩辕神车为龙驾之车,上天入地。所谓黄帝骑龙而升天的传说,成为将三种神话名号统一在一个神话情节中的最佳实例。璜为龙形天桥,轩辕为龙驾之天车。有熊为升降于天地之间之天熊。对于黄帝之多种名号的这种三合一式贯通阐释,能够顺理成章,调和三者间的符码矛盾和语义对立,达成统一的神话理解。充分利用四重证据的论证优势,对此做出多方面的证明,将是找回并有效解读有关华夏人文初祖的文化记忆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黄帝轩辕氏是有血有肉、有史有迹、有子孙后代的真实历史人物,而并非神话人物,有关黄帝的神话传说,都是以史实为基础生发出来的。应该让黄帝从神话回归历史,显示人文初祖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