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通古今,蔚为大观——读《中国修辞学通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修辞问题,中国历代学者都很重视,而且还有不少关于修辞问题的精辟论述。如果从孔子的修辞论算起,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完全可以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的西方修辞学相比肩。因此,系统地研究并总结中国两千多年修辞学发展的成就得失而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具有学术价值,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学术事业。新加坡学者郑子瑜教授和复旦大学宗廷虎教授,都是海内外著名的修辞学史家,前此各有多部著作问世,在学术界享誉甚高。这一套由郑、宗二位主编、陈光磊教授任副主编的五卷本《中国修辞学通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以它开阔的学术视野,打破了时空地域的局限,展现了文学的丰富性、完整性,表现了以文本为根基,以文论人的审美的文学意识,强调作家个性、气质、性灵、心态与创作的血脉联系,展示了文学的整体意识,具有前沿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地位、科研工作发展机遇和挑战以及在科研管理机制上存在的弊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促进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首先要更新科研管理工作有关的观念.特别是效益观念、市场观念、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和信息观念;其次是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群体素质和服务技能;第三制定切实有效的科研管理政策和措施;第四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手段;第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4.
比之《汉英词典》(1978年版),修订版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本文就该词典的收词、立条、配例和释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哲学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严肃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就是从选题到研究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中,甚至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并且显示一种哲学发展的人类学意义。该书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宏观背景,从土家族精神传统的生成切入,并从历史观、文化观、政治哲学等层面系统、深入地揭示土家族哲学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发展,具有明显的前沿性特点。该书特别重视研究民族哲学的方法论问题,因而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人性论多认为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在于“仁”。《孟子·滕文公上》曰 :“饱食暖衣 ,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近代以来 ,康有为等启蒙思想者又提出 ,应以“智”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惟人有“智”故人才独贵于万物 ,肯定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其实 ,人与动物的重要差别还在于人具有社会组织力 ,能够从事政治这种惟人才能从事的高级行为活动 ,换句话说 ,人作为高级动物就在于它是一种政治性动物。人的政治活动在人类各种活动中具有不言自明的重要地位 ,值得认真总结与反思。史学研究中有见物不见人的偏向 ,各种整体性通…  相似文献   

7.
1 一部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中国修辞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 5卷本 ,经过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长达 8年多的艰苦努力 ,终于在1 998年 9月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令中国人骄傲、自豪的大事 ,因为它为跨入 2 1世纪中国新文化建设拉开了壮丽的一幕 ,我们可以史为鉴 ,更加深入地研究修辞学 ,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同时 ,可以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贯通古今研究修辞学的历史 ,更多地了解中国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况且 ,“据了解 ,西方也只出现过断代史或某几个历史阶段相连的史著 ,尚未见有贯穿古今‘通史’问世。”研究中国修辞学…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先生在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自序》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 ,而资治通鉴一书 ,尤为空前杰作。”此言既是对中国古代史书特点的精辟概括 ,也说明中国政治史的突出地位。然近代以来 ,学术界尚无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政治通史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十分可喜可贺的是 ,齐涛教授主编的 12卷本《中国政治通史》(以下简称《通史》)的问世 ,填补了这一空白 ,弥补了学术界的一大缺憾。通读其中的几卷 ,特别是第 5卷《繁盛中转型的隋唐五代政治》(齐涛教授和马欣教授合著 ) ,深感这是一套富有新意、特色鲜明、内容…  相似文献   

9.
《汉英词典》(修订版)的错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双语词典的编纂原理,通过对《汉英词典》1978年原版与1995年修订版之比较,指出了修订版的诸多错误。  相似文献   

10.
在1985年那个火爆的"方法年",钱理群等三人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倡导用一种整体思维去打通近、现、当代三个时期的文学史.这一概念提出一种崭新的治史思路,立即在学界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随后作为呼应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重写文学史"等命题相继出台,形成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奇怪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倡导的热度不减,却似乎没有产生一部真正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11.
姚力、枫亚(龚德)的新著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周恩来在万隆》,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周恩来竖立了又一块巍巍丰碑,使其光辉业绩永远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自强撰著的《中国经济通史·先秦卷》 ,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考察了中国史前各物质文化阶段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 ,对商代、西周、春秋和战国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水平 ,以及奴隶制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和封建制社会经济形态的形成 ,作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由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博士生导师陈高华教授和史卫民研究员撰著的《中国经济通史·元代卷》 ,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对元代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各环节 ,作了系统的论述 ,力求全面反映元代…  相似文献   

13.
解放后,我国对东南亚研究长足进展的标志之一,就是改变了解放前单纯译介殖民主义国家学者研究东南亚成果的状况,开始直接译介东南亚各国本国学者的著作。在这方面,越南史工作者的成绩是十分突出的,已先后把越南著名史学家陶维英、陈辉燎、明峥等人的著作移译为中文。但是,这项工作还局限于越南北方,而对越南南方的史学研究状况和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4.
苏洵、苏轼、苏辙是中国文化史上成就全面的“文化巨擘”,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成就 最高的“父子明星”。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经学家、政治家,研究“三苏”是 研究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纵观古今,三苏研究多集中在苏 轼身上,而对“老苏”、“小苏”注意不够;对苏轼的研究,又多集中于文学,对其学术思 想 则多付阙如。而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曾枣庄、舒大刚两位教授主编、十 余位 从事古籍整理研究的专业学者参加编纂而成的《三苏全书》,在全面、总结性的学术研究已 成学术时尚的…  相似文献   

15.
苏联《世界通史》是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编写的一部多卷本著作,它的现代部分还在陆续编写,迄今已出至第十一卷。这部著作的现代部分不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和作用极尽贬低之能事,而且对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极不像样的论述,甚至有意地加以歪曲。这部著作是以苏联科  相似文献   

16.
三、从哲学体系看两《庄》思想的对立性 我们先谈谈根据什么资料,从什么观点出发考察两《庄》思想的问题。 前面,我们曾指出《思通》《比照表》查出的注文,仅限于《列子注·黄帝篇》,资料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则扩大查索的范围,由东晋到唐初,从张湛经过陶弘景、刘孝标到陆德明、李善,共查出两《庄》注文一百五十条,为《思通》二十七条的五倍半。我们即以这些注文为根据,参考其他可信资料(如向秀《难养生论》、郭象《庄子序》《庄子注·后记》等),对比研究两《庄》思想。 有一些同志曾怀疑唐初陆德明、李善是否看到向注的问题。我们肯定他们是看到的。证据在于陆德明在《释文》里不仅多次提到向本,而且在《胠箧篇》“民不相往来”句下写道:“一本作不相与往来,检元嘉中郭注  相似文献   

17.
侯外庐先生是我们西北大学的老校长,国内外知名的历史学家。本期在历史学方面发了一组纪念侯外庐先生逝世一周年的学术论文,从不同角度对侯先生及其学派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进行了初步总结。这一研究工作将在我校思想文化研究所的科研规划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侯先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将在这里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8.
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是学界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思想资料的著述,曾长期引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提出《中国思想通史》不应该预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但古往今来的学者研究思想史或哲学史皆会预设理论框架。而且以今日视角看,《中国思想通史》仍然具备知识的“含金量”和理论的“含金量”,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含金量”虽然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但也具备历久弥新的永恒性。另外,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思想通史》对唯物、唯心分析工具的使用是严格把握分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不能将唯物、唯心分析工具泛化、绝对化的错误归咎于《中国思想通史》所开创的学术范式上。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魏晋玄学家向秀、郭象先后发展了当时盛行的玄学观点,并用以注释《庄子》,获得了突破前驱的成就,为千多年治“庄学”者所推崇。这在稍具中国哲学史常识者都是知道的。玄学创始人王弼、何晏只讲《老》而不及《庄》;继起的嵇康、阮籍讲《老》并及《庄》,且把重点转移到庄子思想上,但并没有作出可观的成绩。到了向秀、郭象才在庄子思想的园地上浇灌着魏晋特有的玄虚精神,开拓玄学领域,超嵇、阮而绍王、何,“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使“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修辞思想和评论,最早见于甲骨金文。古代修辞学的建立始于宋代陈的《文则》,现代修辞学的第一座里程碑是30年代出版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而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则起于本世纪20年代,为时很晚。80年代中期以后,才有郑子瑜的《中国修辞学史稿》、易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