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平乔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3):64-66
食指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是一位具有分野性的诗人,他的创作分开了“失去自我”与“表达自我”的两个时代。他的诗歌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传统性,散发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紧密结合的气息,体现出狂热激进的思想与理性节制的形式并行不悖的诗学特征。思想情感上的先锋性、反叛性与艺术形式上的传统性、保守性构成了他的诗学悖论。 相似文献
2.
令狐兆鹏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102-104
打量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食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文革时期,他的地下写作在凋敝的文坛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的诗歌所体现的精神状态是复杂的:既有对当时时代的控诉,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主流。挣扎与顺从成了食指诗歌精神的标志。他的独立批判精神直接启蒙了白洋淀派诗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4.
食指的诗歌承前启后,开一代新声,具有无可置疑的文学史价值,长期以来却一直处于被遮蔽状态,诗歌理论界对他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影响仍缺乏足够的研究。食指诗歌彰显强大的精神辐射力,它们是写给人类的诗,具有一种永久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邹贤尧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1):16-19
浙江三位先锋小说家余华、王彪、艾伟分别从人性的层面、欲望的层面、记忆的层面对存在进行了相同的极端书写,描绘出了一幅相同的绝望的生存景观,又都以各自的方式对这"绝望"进行着反抗. 相似文献
6.
陈卫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46
文学史写作中有时存在一个模糊、任人评说且具吸附力的"黑洞"空间。食指的诗歌是否为"地下诗歌"?他的诗歌是否真正影响到一代诗人?通过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史和个人写作的文学史梳理,笔者发现论述当中对食指诗歌的传播广度,"第一人"之说、"地下诗人"等说法都存有偏颇,有必要置于历史场域考察食指的写作。经过社会调查与分析指出,文学史材料引用与评价中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季节“的行走和诗意——简论食指诗歌的主题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刚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35-38
在食指的诗歌中,"季节"意象负载着特殊的象征含义,它不仅是时间的代码,更是心灵的载体和镜象,指示了诗人复杂的精神脉络和情感走向,同时也呈现出了食指诗歌的三大主题--未来主题、成长主题和眷念主题.食指用诗歌的形式提取和保留了"季节"枝头上美丽的花瓣和露珠--这些永远引领着人的心灵世界向着高处飞升的精神瑰宝,给食指的诗歌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青春气息和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8.
刘志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45-51
本文通过对食指"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的细读,指出对个人声音的发现与对时代共名的屈从,使得其写作体现出精神分裂的症候。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一代人的宿命。 相似文献
9.
周丹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348-350
食指在“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一方面,他以个人情怀的渲染对个性缺失的文学模式进行了“变格”;另一方面,他与“主流”合拍,写了一些肤浅的应时之作。从这种互否中,可以窥见诗人灵魂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同时,在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他的抒写坚持并突破了传统,使诗歌魅力永不衰竭。 相似文献
10.
李嘉欣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17-124
新时期以来,文学界对诗人食指的“打捞”或“挖掘”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沉潜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的热潮期以及21世纪初期以来的延续与新变期三个阶段。在历史现场赋予诗歌的特殊魅力消散后,有待进一步对食指诗歌作出客观公正的整体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赵馥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3):87-89
论述了清初关中学者李因笃的价值观念,认为“经世致用”是李因笃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天子学圣”的贵真政治观、“取人以人”的重行人才观和“理学以经学为本”的求实学术观三个方面,并指出这些观念至今仍然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邰红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93-96
《五石脂》是20世纪初宣传反清思想的著作之一。它采用笔记体的形式,站在汉民族立场上,搜罗宋明两代毁于“髡胡”的遗事,激发民众的民族气节,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它灵活驾驭复杂的材料,显示了娴熟的叙事技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保留的大量资料和贯穿其中的严谨科学的态度,又使它具备了相当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汉志·诗赋略》分类义例等问题为后世论争焦点.返归历史语境考索《汉志》分类的基本义例,整体观照并辨析《诗赋略》涵盖的文体、归类方式及内部之种属关系,探讨《汉志》的流变,可以廓清《诗赋略》原本源于《诗》的荀赋、杂赋,肇端楚辞的屈赋、陆赋,乐府采录的歌诗三类编目之事实. 相似文献
14.
论梁玉绳的《史记志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玉绳的《史记志疑》一书主要内容包括校勘文字、考证史实、志疑释疑、驳斥谬解和评文论法等。该书据当时通行之本为说,既是为《史记》而作,更是为读《史记》者而作。该书的价值表现在恢复《史记》原貌、写评点密切相关、勇于怀疑的精神等。该书的不足有不当疑或疑而不当、校勘考证失误、评论不当等。 相似文献
15.
于浴贤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39-44
李贽既是思想家、学者,又是一位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多种社会文化角色的交融,形成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也形成其诗人情感的丰富深广,并不乏绚丽浪漫情调。思想家的深刻睿智与学者的博学醇厚,又极大地助益其诗歌艺术,形成其诗歌通俗与雅致兼赡的语言特色,优美的意境,含蓄隽永的韵致,以及澹泊凄清与豪逸悲凉并存的风格特点。① 相似文献
16.
论苏轼的为师之道——以李廌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世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2):59-64
李廌是特殊而另类的苏门弟子,在性格、修养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苏轼处之以情,导之以理,守之以法,以仁者的宽厚风范、智者的严正做法,完美地诠释了为人、为师之道,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无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慧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3):44-48
“文化革命”思想连接了作为革命家和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是其“士”之文化情怀与现代知识分子批判精神和马克思主义革命品格相嫁接的产物,是当时思想界对文化革命问题最为深入的探索。“文化革命”思想不仅体现了瞿秋白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知识分子心态史上的生动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瞿秋白文化思想,乃至思考现代中国的国家、革命、文化、知识分子等诸多重大问题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杨世理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38-41
<诗经·秦风·权舆>是一首王族宗亲慨叹今不如昔的作品,为当时秦国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折射出奴隶主破落与"士"阶层兴起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其产生与秦国特有的文化、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统治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9.
启良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2):1-6
“文革”的反传统众所周知,何以如此学界却众说纷芸。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选取大同理想、内圣外王、圣人崇拜、《大学》之道、《春秋》立法与“文革”的革命旨向、思想话语、个人崇拜、新人模式、以史代法作相应的比较分析,可显明地看出传统儒家与十年“文革”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表面上是反传统,实质上是儒家思想在现代最大规模的外王实践。 相似文献